课件46张PPT。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早期的火车头 据《申报》记载,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种新奇事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
火车、 轮船、有线电报、电话照相、 电影、媒体、出版机构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改礼节近代社会生活的两次变迁近代社会生活的两次变迁物质生活的变化镜头组一通过以上两则材料思考回答:火车、轮船的传入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1、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 2、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3、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合作探究一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 材料一早期的火车头材料二 见课本P104页导读最早的火车“黄鹄”号轮船新式交通工具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晚清·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感受化变方便快捷归纳影响有线电报轮船火车电话镜头组二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旧式照相机慈禧照片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图说历史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文化生活之变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鸦片战
争后创办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早期报纸--《申报》VS商务印书馆原貌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刊杂志名称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民报》《新青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时间出版的报纸宣传的思想商务印书馆上海总公司全景(1932年因日军轰炸被毁)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
国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镜头组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旧习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跪拜礼
老爷、大人 改变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鞠躬、握手礼
先生、君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合作探究一鞠躬、脱帽
握手跪拜、作揖
请安、拱手礼节先生、君、同志大人、老爷
老太爷、少爷称呼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前改 称 呼 废 跪 拜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取代了封建传统的等级观念辫子与留美幼童
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美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称他们为“猪尾巴”。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幼童们又极喜欢美国的体育运动,而辫子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一位美国朋友这样描写道:“这许多孩子们的装饰,除了拖着一根辫子,与我们无异。当他们踢足球的时候,将辫子塞进内衣里,有时候缠在头上,辫子一闪开,对对手的诱惑过大”。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用帽子使劲压住,生怕美国人看见,极个别胆大的幼童索性将辫子剪掉,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但时间久了,难免不露出马脚。谭耀勋、容揆等人就因为剪掉了辫子被开除。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就隐藏于美国,拒不回国。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就以留美幼童剪辫为由,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撤回。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
1911年,中国汉口,辛亥革命后,市民在街头理发摊剪辫子。
伯纳德?厄普沃德(Bernard Upward)摄
图片提供: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世界传道会(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 University鸦片战争前人们着装鸦片战争后
人们的着装易服饰鸦片战争前后人们着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你喜欢旗袍吗?为什么?他们着中山装出现在公众场合,想向世人传递什么信息在中国的旧习俗中,你认为最荒唐,最落后的是什么?你认为还可以接受的是什么?“三寸金莲”禁 缠 足“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缠足妇女穿的小鞋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哥们儿别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了是不孝哦!剪发辫传统社交礼仪
见面礼:跪拜、作揖 思考:这样的改变有何意义?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鞠躬、握手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平均每个人只有几厘米长。电影和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2)但是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了人类历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3)社会生活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