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22:0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7.壶口瀑布
读字词
铸成zhù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时shà
驰骋chěng 潺潺chán 雾霭ǎi 漩涡xuán wō 寒噤 jìn 迂回yū 汩汩gǔ 湿漉漉lù
震耳欲聋zhèn 怒不可遏è 前呼后拥 深不可测
认识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新闻理论家、作家。曾荣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其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人杰鬼雄》《只求新去处》等。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曰“壶口瀑布”。
17.壶口瀑布
游记,游是游览,记是记述,游记就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的写作包括三点:
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2.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耳闻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文章开头写道:“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自读课文,勾画出:
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2.“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耳闻目睹的风貌。)
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寻“所至”
第一次:半山腰……来到滩里……到了岸上。
说“所见”
第一次:半山腰---听见涛声隐隐如雷,
河谷里雾气弥漫,
来到滩里---河像一锅正煮沸的水
扑面而来的水汽,
震耳欲聋的涛声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寻“所至”
第二次:下到沟底……走到河心……依在大石头上
立足点: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角度:俯视龙槽——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槽两边——俯视脚下
2
3
4
5
6
走到河心,
河心有沟
向上游看去
河水跌下去,
沟底
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
细观脚下
的石
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1
下到沟底
说“所见”
说“所见”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请你说说哪些文字是“一”,哪些文字是“亅”?
说“所见”
你能说出与第四段哪一部分文字相照应?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主流
说“所见”
你能说出与第四段哪一部分文字相照应?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说“所见”
分流
你能说出与第四段哪一部分文字相照应 ?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说“所见”
细流
读一读写“脚下的石”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写这些?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说“所见”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雨季时“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心还在不住的跳……
枯水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水势之大
“可怕”
瀑布之“险”
“震撼”
悟“所感”
请找出文中抒写作者感受的文字。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主难道这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基于景物进行的理性思考
黄河个性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