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
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三、知识结构
原因 :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②现实原因: 改革失败;(掌握其指导思想、内容和影响)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过程: ① 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②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国家建立 。
③同时,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 。
影响: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 瓦解。
两极格 直接原因:东欧剧变和 。
局瓦解
影响:使世界格局 趋势增强。
原因: 结束了两大集团对抗,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事竞赛
地区冲突得到缓解。
特点:世界呈现 局面。
时代主流: 。
原因: ①打破了 , 暴露出来。
地区冲突 ② 、 活动不断威胁着世界的和平。
局部战争 表现 :①1992年 ;
②1998年 ;
③1999年 等。21世纪教育网
特点: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由两极向 方向发展。
成因: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除美国外,
、 、 、 、 等多种力量并存。
影响:①有利于 ,
②有利于 ,
③有利于 。
四、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及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东欧剧变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影响等。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训:①不要一味强调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②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正建设,从严惩治腐败;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2、两极格局瓦解的因素
1991年12月,苏联完全解体,这意味着存在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瓦解,东西“冷战”
的局面也随之结束。究其因主要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相对削弱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因素促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则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3、如何正确认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拨:90年代初以来的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可以称这一正在形成的格局为“开放型的世界战略格局”。是因为这一新结构不但是一个多面体,更重要的是各极(或各个力量中心)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两极”格局时期那样以对抗为主,而是在新的国际大系统中,各极或各个力量中心为了它们的共同利益,在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以协调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如果说两极格局下的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冷战对峙,即高度军事对抗笼罩下的消极和平和集团对立,中小国家基本上无发言权以及受到极大限制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那么,未来的开放型的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在多元化的国际格局中,各种国际力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各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多方进行协调、多边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各国和各个集团间竞争共处。因此,国际体系由两极化时期的相对封闭走向多极化时期的开放这一形态上的转变,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巩固练习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题。
1.东欧剧变的“变”是指( )
A.政局的改变 B.经济结构的改变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国家政体的改变
2.下列对有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有利于美国独霸世界
D,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 20世纪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 )
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
②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了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
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当今世界的外交政策中与以往相比,新添加的内容是( )
A.反殖民主义 B.反恐怖主义 C.反霸权主义 D.反帝国主义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据此回答5-7题:
5.北约成立以来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指( )
A.参与巴以战争 B. 1999年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
C. 2001年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 D. 2003年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6.1992年波黑内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问题 B.领土争端问题 C.恐怖主义问题 D.经济发展问题
7.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冲突、地区冲突、宗教冲突明显加剧。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力量多极化,难以协调 B.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经济困难
C.西方大国插手,扶持各自势力 D.“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向新的方向发展。据此回答8一10题:
8.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中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
A.意大利、英国 B.法国、德国 C.欧共体、加拿大 D.欧洲联盟、俄罗斯
9.关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最准确的解释是( )
A.由两大阵营对峙到美苏争霸
B.由两极格局到三个世界
C.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由两极格局到美国独霸世界
10.当前世界形成的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是( )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苏联虽然解体,但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C.世界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多极化
D.南南合作成功,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的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
材料二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成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的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东欧剧变的原因,指出这一变化的实质。
(2)材料二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3)从苏东剧变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2.问答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0世纪60至80年代这种格局有什么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28课学案答案:
1-5 CCDBB 6-10 ADDCA
11.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优越性未能 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诸国实施高压控制,伤害了民族间感情;苏联对外政策损坏了社会主义声誉;苏联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实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
(2)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加剧,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是由于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其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出现,这一变化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3)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势力的渗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12.①欧洲衰落,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军事实力膨胀,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
②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西欧兴起,日本经济崛起,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