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拓展
【例题精析】
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舞的窗帘
在一幢红房子上有一扇米黄色的窗子,在窗子上挂着一幅蓝色小花的窗帘。每当风吹起,蓝色的窗帘就欢快地飞舞起来。它多想跟着风一起去旅行啊!可是它被一个个小铁圈连在窗子的横杆上,无论怎么用力都(无济于事 无能为力)。
于是,它和所有过路的小鸟、小蚂蚁、小花猫等等打听外面的事情。渐渐的,附近的朋友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喜欢收集新闻的蓝色窗帘,每当它们路过就把新的消息告诉它,而风吹过的时候,窗帘就把这些消息随风发布出去。这些信息(果然 居然)帮助了很多朋友:狗妈妈找到了它走丢的孩子,昆虫找到了食物,东边的柳树把悄悄话传给西边的柳树……大家都很感谢蓝色的窗帘。
转眼,蓝色的窗帘变旧了,主人把它取下来顺手放在窗台上。好朋友风发现它自由了,于是高兴地把它带到了空中。
它跟着风飞舞旋转起来,多么兴奋啊!最后它累了,在一块草地上停留下来。正好在草地上野餐的小兄妹发现了它。妹妹高兴地对哥哥说:“哥哥,看,它可以做我们的野餐毯!” 就这样,蓝色的窗帘陪着小主人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的风景,实现了最初的(希望 愿望)。而最让它感到幸福的是,它一直都在为别人带来快乐。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都______(无济于事 无能为力)
(果然 居然)________帮助
最初的_______(希望 愿望)
(2)窗帘最初的愿望是( )
A. 收集新闻
B. 陪小主人去很多地方
C. 跟随风一起去旅行
D. 跟随风旋转
(3)“大家都很感谢蓝色的窗帘”的原因是( )
A. 蓝色的窗帘和大家都是好朋友
B. 蓝色的窗帘用实际行动帮助了大家
C. 蓝色的窗帘通过提供很多信息帮助了大家
D. 蓝色的窗帘给大家讲有趣的事情
(4)窗帘感觉最幸福的事情是( )
A.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B. 一直都在为别人带来快乐
C. 看了很多风景 D. 知道了很多消息
【参考答案】
(1)无济于事;居然;愿望
(2)C (3)C (4)B
【解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果然”强调不出所料。“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愿望: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希望: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
(2)—(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2)—(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阅读拓展】
一、快乐阅读。(15分)
从小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词。一天等于24小时,1440分,86400秒。流行的一句名言是“时间就是生命”。怎样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浪费生命呢 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问题。
我的父亲是一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常常教育我们要“今日事,今日毕”。在他的[严厉 严格 严密」教育下,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养成了今天能完成的事绝不拖到明天的习惯。这种习惯“使我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从小学时代到如今,我总是不断地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指标。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我自订的计划已达到2000个了。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个假
(jiǎ jià)期里,我对《数学——1000个难题》[依依不舍 了如指掌 爱不释手],后三天时,还有200道题没解完。于是我关起门来加倍努力,睡( shuì suì)眠时间减少到最低的程度,终于按计划完成了运算。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现在觉得,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地给自己压力,往往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好年华也会白白流逝。
人们常说好习惯是童年养成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工作和学习时,高度集中精力的好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曾记得读小学时,有一次我正在解数学题,邻居家发生了一起未成灾的火灾,当时人声喧哗:而我却丝毫没有觉察,直到被父亲拖出室外才知道。
过去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愿我们珍爱今天,从今天开始,争做时间的主人,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2分)
2.联系上下文,用“√”在选择合适的词语。(2分)
3.用句中带点词造句。(3分)
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才能做“时间的主人” 请你结合短文,在正确的答案的括号里打“√”。(8分)
(1)比别人起得早,比别人睡得晚。 ( )
(2)今日事,今日毕。 ( )
(3)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指标。 ( )
(4)养成高度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 )
(5)过去的事不可挽回,寄希望于明天。 ( )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汾河河谷。
雨像是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打着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远处的柳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短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母亲慈祥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有点醉了。
1、写出本文记叙的要素。
(1)时间:________ (2)地点:________ (3)人物:________
(4)事件的起因:________ (5)经过:________ (6)结果:________
2、请用“朦胧”一词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得有声有色。试各举一例。
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画线的句子,以“雨”开头,写一个运用相同修辞方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诗人有点醉了”,诗人没喝酒怎么会醉请对此做一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是唐诗《清明》的风景再造,请为你学过的一首古诗也写一篇风景再造的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7分)
文房四宝
古代人写字主要用毛笔,用毛笔离不开墨、纸和砚(yàn)台、他们把笔墨纸砚叫作“文房四宝”。以前、全国有很多地方出产这几样东西,以安徽的产品最为出名。古代的文人、画家如果得到安徽的笔墨纸现、就会高兴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安徽的“文房四宝”是:宣纸、徽墨、宣笔、歙(shè)砚。
安徽泾(jīng)县是宣纸的故乡。泾县在古代属宣州管辖(xiá),所出产的纸就叫宣纸。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造出来的纸又白又光又薄、而且结实,卷、折都不怕、保存几百年也不会变色,被人们称为“纸中之王”。
徽墨有很多品种。它的特点是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畅、能分出浓淡层次。徽墨做得也很精美,上面刻着山水花草图案,是难得的工艺品。
学宣笔和宣纸一样,也是泾县出产,它以选料严格、精工制作著称。
用来制歙砚的材料很稀有,镌刻时很不容易。一块歙砚。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才能制成,所以显得来之不易、异常珍贵。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
①好像得到极珍费的宝物。________
②得到它非不容易。________
③喜爱得舍不得放下。________
(3)“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这句话中的“一年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百多年”说明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中的介绍,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徽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宣纸制作精美,是难得的工艺品。()
②歙砚珍贵的原因是材料稀有,制作不易。()
③安徽泾县是宣笔和宣纸的故乡。()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二三事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12岁开始学画,几十年如一日,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绘画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我国国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苦心画虾
人们最推崇的是齐白石画的虾。那一只只通体透明、触须若动的虾.活灵活现,仿佛有跃出画面之感。白石老人画虾的杰出成就,也绝非一日之功。他说过:“我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都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在大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经常置于画案,每天仔细观察,还常常用笔杆触动它们,让虾表演各种姿态,然后抓住瞬间的变化进行写生。虾的眼睛是两个小圆球,他原来也只画两个浓墨点,在写生时,他观察到虾在水中游动时两眼外横,就以夸张的手法,改画为横笔,这便画出了虾的生气。虾臂和虾钳,是突出虾的姿势和动作的主要部分,过去画法变化不多,齐白石经过反复观察,发现虾急游时双臂伸直,两钳紧合;缓游时双臂弯曲,两钳微张。虾须的变化也同动作关系极大;急游时,向后的弯度较大:缓游或静止时,弯度较小。他把这些观察的细微变化,统统融于自己的画中。经过几十年的钻研,他画的虾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临摹学生的画
30年代,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画教师。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梅花下的公鸡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那弯弯的尾巴显得格外活泼有神。齐白石欣赏了许久,笑着说:“你的画太有味道了,借我回去临摹一下好吗?”一周后,他又来上课时,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得好不好?”谢时尼不禁被老师这种虚心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先生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是他一生勤奋的结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作画。他经常说:“不教一日闲过。”并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励。
有一年春节,村里玩龙灯,别人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尽情地玩耍。可他仍在屋里读诗作画,连龙灯玩到家中都不知道。
他80寿辰那日,学生、亲朋好友齐来祝寿,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他笑吟吟地送往迎来,把客人全送走时已是深夜了。第二天清晨,他很早就起了床,顾不上吃饭,走到画室,摊纸挥毫就画了起来。画了5张规定的“作业”,他仍没有停笔.家里人奇怪地问:“你不是已经画够5张了吗?”他说:“昨天一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
(1)火眼金睛。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卓(zhuō zhuó)越 栩栩(xú xǔ)如生
钻(zhuān zuān)研 笑吟吟(yīn yín)
(2)猜一猜,每个句子介绍的是哪个成语?请把词语填入括号中。
栩栩如生 络绎不绝 活灵活现 登峰造极
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 )
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 )
形容人、车、马、船等连续不断。 ( )
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 )
(3)齐白石大师经过( )的钻研,他画的虾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A.几年B.十几年C.几十年
(4)齐白石“苦心画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齐白石是怎样对待学生画的《梅鸡》图的?请用“___”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6)从“临摹学生的画”中,可以看出齐白石( )。
A.严肃B.虚心C.骄傲D.自信
(7)齐白石经常自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一招,本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了齐白石的三个故事,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2)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3)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4)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3.照要求填空。
(1)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 ;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
层意:
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六、课外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短文主要写了 ( )。
A、卢沟桥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C.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既写了狮子的大小,又写了狮子的____________ 。作者列举了 ______种石狮子,写出了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
3.我能想象出,卢沟桥上还有这样的石狮子:
4.为什么说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 )
A、因为卢沟桥上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所以它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B.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C.因为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所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捏面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
栩栩如生:
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②面塑的特点。④面塑的制作。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 为主要原料,具有 、 、 、 、 、 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 、 、 、 、 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
八、课外阅读。
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行人,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奔波。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两手空空呢?出门在外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
______不休 _____不息 ____摇曳 ___模糊
2.照样子写词语。
行色匆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请你指出来。
(1)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_________)
(2)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_________)
4.“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的感情是( )
A.喜爱酒店那温柔的灯光。
B.酒店的灯光让人沉醉。
C.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5.为杏花村酒店拟一条广告招牌。(1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选,填填。
短文描写的景色是( )季,地点是( )。
A.秋、北京 B.春、江南
7.短文是通过( )的眼睛来观察清明时节的景物的。
A.行人 B.老者 C.诗人 D.牧童
九、现代文阅读(共17分)
文房四宝
古代人写字主要用毛笔,用毛笔离不开墨、纸和砚(yàn)台、他们把笔墨纸砚叫作“文房四宝”。以前、全国有很多地方出产这几样东西,以安徽的产品最为出名。古代的文人、画家如果得到安徽的笔墨纸现、就会高兴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安徽的“文房四宝”是:宣纸、徽墨、宣笔、歙(shè)砚。
安徽泾(jīng)县是宣纸的故乡。泾县在古代属宣州管辖(xiá),所出产的纸就叫宣纸。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造出来的纸又白又光又薄、而且结实,卷、折都不怕、保存几百年也不会变色,被人们称为“纸中之王”。
徽墨有很多品种。它的特点是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畅、能分出浓淡层次。徽墨做得也很精美,上面刻着山水花草图案,是难得的工艺品。
学宣笔和宣纸一样,也是泾县出产,它以选料严格、精工制作著称。
用来制歙砚的材料很稀有,镌刻时很不容易。一块歙砚。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才能制成,所以显得来之不易、异常珍贵。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是绕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
①好像得到极珍费的宝物。________
②得到它非不容易。________
③喜爱得舍不得放下。________
(3)“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这句话中的“一年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_;“一百多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中的介绍,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徽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宣纸制作精美,是难得的工艺品。()
②歙砚珍贵的原因是材料稀有,制作不易。()
③安徽泾县是宣笔和宣纸的故乡。()
十、快乐阅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 ”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 (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 ”“ ”“ ”,需要用 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B.“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C.“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D.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
十一、课外阅读。(17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 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城内城外有庙会,小贩们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的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三天的景象。(3分)
(2)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写了除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5分)
(3)除夕和元宵节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写了街上的灯和家里的灯,这景象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请再写出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并选择一个节日,介绍它有什么习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jiǎ suì
2.严格 爱不释手
3、今天的太阳既大又圆,既亮又热!
4.(2)√ (3)√ (4)√
二、1、(1)时间:三月或四月;(2)地点:乡间山村;(3)人物:诗人、牧童;(4)事件的起因:下雨;(5)经过:诗人见牧童,问是否有酒家;(6)结果:诗人有点醉了。
2、朦胧的月光照在树林上空
3、(1)断断续续的短笛音符(2)绿色的叶子
4、雨像是一位少女轻抚琴弦,“沙沙沙”为风中树叶的舞蹈伴奏
5、因为诗人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
6、示例: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意】春天万物生长,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天刚好就下雨了。春雨伴随着春风,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天地万物。田野的路和天上的云,都是黑黝黝的一片,只看见江上船中的几点灯火。等到明天早晨再去看看吧,一片片带雨开放的春花红艳似火,沉甸甸地装点着整个成都城。
三、(1)6;2
(2)如获至宝;来之不易;爱不释手
(3)造纸时间长;宣纸工序多
(4)又白又光;又薄很结实;不会变色;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能分出浓淡层次
(5)①×;②√;③√
四、(1)划去:zhuō xú zhuān yīn (2)登峰造极 活灵活现 络绎不绝 栩栩如生 (3)C (4)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得下苦功夫。 (5)齐白石欣赏了许久,笑着说:“你的画太有味道了,借我回去临摹一下好吗?”一周后,他又来上课时,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得好不好?” (6)B (7)不教一日闲过。 (8)这样写使文章条理清楚,所写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读者理解。
五、1. 寻常 特别 贫寒 富有 破损 完好 喜好 讨厌
2. 浩如烟海 经久不忘 得益匪浅 历久常新 井井有条
3. 他(鲁迅)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鲁迅爱书就像爱自己的命一样。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
4. ①鲁迅攒钱买书看
②鲁迅抄书看,记忆力特别好
③鲁迅修书的习惯
5. 我爱书。鲁迅先生,您不仅喜爱读书,还十分爱护书,怪不得您的知识如此丰富,我要向你学习,多读课外书,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六、1.B 2.形态 5 3.前爪按着球,好像正在玩耍 4.C
七、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③②④①
3.糯米 体积小 便于携带 经久不霉 不裂 不变形 不褪色 美女 儿童 神话故事 戏剧 历史人物
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八、【答案】1.喋喋 潇潇 悄悄 渐渐
2.气息奄奄 千里迢迢 整整齐齐 稳稳当当(答案不唯一)
3.拟人 比喻
4.C 5.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答案不唯一)
6.B
7.C
九、(1)6;2
(2)如获至宝;来之不易;爱不释手
(3)造纸时间长;宣纸工序多
(4)又白又光;又薄很结实;不会变色;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能分出浓淡层次
(5)①×;②√;③√
十、参考答案:
画: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
痕迹。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 烙花 烫花 火笔画 摄氏三百至八百
3.A.√ B.× C.× D.√
十一、1.(1)①× ②√ ③×
(2)② ④ ③ ①
(3)因为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2.(1)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2)除夕真热闹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吃团圆饭
(3)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恰好是明月当空。
(4)张灯结彩 灯火通明
(5)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中秋节要赏月、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