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4张PPT。第一单元 走进经济晨读识记板块
第2课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读美文·滋养心灵] 财富与幸福
吴晓波
记得年轻时,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文中的农民帕霍姆为了买到尽可能多的土地而不停地走。因为买卖双方约定从清晨到黄昏他走过的土地都将属于他,帕霍姆为此拼尽全力,最终力竭而死。这篇不长的小说如此结尾:“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这一句话犹如晨钟暮鼓,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这篇小说有一个稍带讽刺却又意味深长的名字——《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同时也提出了几个问题: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多少土地才能让他感到满足和幸福?抑或一个人需要多少钱?多少钱才能让他感到幸福和满足?问题从被提出的那天起,便萦绕不去,纠结百年,然而从未有一个足以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显而易见的是,在一个人、一个国家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总是无法回避的。今日中国,我们的财富已经多到自己都无法计量,而社会各个阶层却普遍缺乏幸福感,旧问重提,更觉尖刻、急迫、咄咄逼人。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对财富的渴望近乎宗教般狂热,然而“一切向钱看”的单一价值观使得本该为人称道的财富积累过程显得那样愚蠢短视,恶果明显:为了钱,可以无规则、无道德、无底线。更可怕和令人绝望的是,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仍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去一个制造假药的乡村调研,我在地头责问村长:“你知道那些假药会害死人吗?你还有点道德吗?”村长用手指着身后一排整齐而高耸的民房,中气十足地大声对我说:“我最大的道德就是让我的乡亲们富起来。”
我无法去责难这个村长,甚至无法评定他是对是错,因为这个如今看来已近荒诞的故事,的的确确是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财富逻辑,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成为参与或旁观的一员。因此,我们秉持着“富即是最大道德”的信条,注定在历史中被痛抽耳光,一败涂地。
这种财富观蔓延到投资领域,表现为通过各种不正当途径攫取的财富。再以其他不当的方式进入市场。炒房、炒绿豆、炒大蒜,民众复杂的心态通过这些现象微妙地折射出来,财富成为一种导致人们难以获得平静的东西。而我们生活的现状如何呢?贫者生怨,富者不安。一如古老传说展现的那样,疯长的财富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想象中的东西:幸福、归属感和尊严。
我们不无悲观地看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当下的中国,对财富有那样强烈的向往;也没有哪个国家像当下的中国,财富与幸福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对立。贫穷注定无法得到幸福,然而,认为有足够多的钱便能幸福的观点也被证明是南辕北辙。中国人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已成为一个十足的伪命题,我们已到了重新思考“如何才能幸福”这个命题的关口。
让人欣慰的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开始从不同角度加入这样的思考,他们以各自的努力去破除之前“金钱万能”留下的种种弊端。他们不再视金钱为第一准则,而是把它还原成觅得幸福的众多途径之一。 幸福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财富的拥有者能否自觉节制欲望,不把过多的注意力浪费在钱上。李嘉诚曾说,他认为最幸福的事,是老两口开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灯下一起数钱。而托尔斯泰则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些物质或精神富有的人总能为我们指出人生真正的幸福之道。
一种健康合理的财富观,需要社会各阶层不断地努力,从而以寸进之功,破除积重之弊。
[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kuànɡjuéwěnshìchōnɡlǚhénghèngxìjìzǎizàihùnhún废费斧釜覆复裹果吭亢合和慌皇亟急节截匮篑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
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2.屡禁不止:多次禁止仍然没有停止。
3.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4.人无信不立: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生存立足。
(二)熟语运用
1. 近日一些关于地沟油的商业黑幕被曝光,让平日在
外吃饭的人们 。
2.作为某种程度上的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环境会对玩
家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产生 的影响。
3.在迅速调查和处理“泄题门”的同时,我们更应反
思为什么泄密事件 。
4.信任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的, 。如
果你说的话不算数,人们怎能信服忧心忡忡潜移默化屡禁不止人无信不立四、词语辨析
1.原形 原型原形原型2.授权 受权授权受权[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本文原发表于《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第1期上,后被《新华文摘》转载于2002年第4期上。文章原题为“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两大基石的缺损与重构”,现在的题目是选文时重新修订的。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作为一个经济学专家,作者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敏锐地看到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所存在的差距,故而撰写此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经济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得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其后作者还发表了另外一篇相关的专业论文《中国入世后的“三个不争论”和“三个关键”》,文中再次提到了守规则和讲信用的重要性。
二、主旨领悟
本文全面地论述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真理,指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强调要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以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行文脉络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提示:明确地提出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的中心论点,强调了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的重要性。统领了全文,是全文的核心。
2. 在市场经济中,规则和信用分别发挥着
怎样的作用?
提示:(1)规则是指由政府规定的正式制度,它是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决定因素,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
[对应考点一](2)信用是指社会认可的非正式制度,它主要靠道德约束力来对人们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正式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性,因此,以信用为核心的道德约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和有效的补充。信用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3. 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是如何使用反
证法的?
提示:文中说“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不守信义,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解决,也会损失市场效率,而且从整体上说也会加大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从反面论述了不讲信用的严重后果,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对应考点二]?
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假
设入手,论证假设的荒谬无理,从而间接证明假设的对
立面,即正面所立的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论证方法的“奇兵”。从手法上说,反证法有两种:直接指出反面假设
的错误和间接归纳出反面假设的荒谬性。 (1)直接反证,如论证“时间的重要性”,就先从不重视时间入手论证它的危害和错误,由此间接证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又如,论“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先从反面论证不遵循科学规律,不调查研究盲目乱闯的弊端,再来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使正面立论的基础更加坚实。
(2)间接反证,是一种归谬法,“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4.第二部分中作者写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有什么作用?
提示:作者在肯定我国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的状况,并从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骗汇等方面作了重点评价,揭示出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不守规则,不讲信用。为下文的论述作了铺垫,使后文表达观点更加自然,为主题的展现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5.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还存在着哪两个需要
解决的问题?
提示:(1)不讲规则,不重视市场规则或虽有规则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即不守规则。(2)不重视信用,信用的价值被严重地忽视。
6. 第三部分第2自然段中“在这一过程中,
市场经济秩序与高增长的国民经济的关系,就像是在
一条公路上拥挤着无数满载货物的车辆,由于有一部
分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因而导致了整条公路行驶不
畅”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什么好处?
[对应考点二]提示: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作者把“市场经济秩序”和“高增长的国民经济”分别比作“交通规则”和“整条公路”,
说明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作者采用这样一个贴切的比喻,将两个抽象的经济术语形象化,省去了繁杂的陈述和解说,给人豁然开朗之感。7.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为什么说“规则管理和信用管
理就是最需要补课和加强的两个主要着力点”?
提示:因为“规则管理”和“信用管理”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能否获得利益的问题,所以说“规则管理和信用管理就是最需要补课和加强的两个主要着力点”。
8.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看待
这一问题,给予足够重视”中的“这一问题”指代的
是什么?
提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1.文章是怎样论述“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文章先在第一部分从理论上阐述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和信用,以及两者间的辩证关系,然后在第二部分指出国内经济活动中不守规则、不讲信用的情况及其成因,再指出,不讲信用不但影响企业的整体信用,成为困扰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而且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还严重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从反面论证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三部分是个综合概括,先对不讲规则和信用的危害进一步概括,然后指出,我们是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同时又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因而,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看待重构规则和信用的这两大基石的问题。
2.本文结构严密,请以课内的三个小标题为例,具体谈
谈其结构特色。
明确:课文的第一个小标题解释课文题目,即具体解释题目中“规则与信用”的内涵与外延;第二个小标题着眼于当下具体阐述“规则与信用”运行过程中的令人担忧的情况;第三个小标题具体阐述我国重构“规则与信用”的必要性、路径、方式。三个小标题着眼于整体来看,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使人们明白, “规则与信用”之于市场不可或缺,甚至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在当前“规则与信用”运转不良的情况下,必须下大气力去纠正错误观念,这样做的最优理念、最佳路径就是与时俱进地重构“规则与信用”。小标题很好地服从于、服务于全篇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旨。
? 写法归纳
1.严密的逻辑思维
本文在论述“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的观点时,环环相扣,语句间的衔接十分紧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作者在每个自然段的起始句就表明了本段的中心,使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连贯。
2.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和小标题的提示作用
本文的知识性和指导性很强,趣味性稍弱,为了让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作者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层次清楚,观点鲜明,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写法精讲
议论文写作之开门见山法?针对练笔
1.请以“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为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写一个文章的开头片断。(10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人是有感情的,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个人主义。因为感情,许多人处事不公,甚至于包庇罪犯,往往造成极不好的影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拨开这障眼的“一叶”,拭去那障眼的感情,还自己以明察秋毫。
2.请以“冷静”为话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给一篇议论文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头。
答: 参考答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劝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使赏罚不公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用冷静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点击下图片进入“落实应用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