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读美文·滋养心灵]
中国开始太空筑巢
9月29日夜,中国西北的戈壁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湖蓝色的发射塔架。在那里, 中国航天员第一个“太空家园”天宫一号即将起航。
19时,记者来到发射塔架和发射场总装测试厂房之间的空地上,静候那激动人心的瞬间。这里距发射塔架不到1 500米。
此时云淡风轻,秋意袭人。在灯光的照射下,巍峨的发射塔夺人眼球。飞船、火箭、逃逸塔组合体还被回转平台紧紧包裹,没有露出真实的面容。
“1小时准备!”20时16分,随着口令的下达,发射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就连场坪上的青草也仿佛停止了摇曳。倒计时45分钟,发射塔架一、二、三组回转平台缓缓撤收;倒计时30分钟,发射塔架完全打开,乳白色的天宫一号器箭组合体格外醒目,宛如期待远行的少年,翘首仰望着浩瀚星空。
测发大厅内,改造一新的测发指挥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着参试各系统的工作状态,数以万计的测试数据流正源源不断地传送至C3I计算机。
“30分钟准备!”20时46分,调度广播里传出了零号指挥员王军的口令声,清脆洪亮,迅即响遍整个发射场。“火箭准备好!”21时01分,距发射只剩15分钟,地面勤务人员全部撤离了发射塔架。
“2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戈壁的风沙瞬间凝固,人们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火箭脱插脱落,摆杆彻底摆开,导流槽自动喷水……载人航天发射塔架犹如一位慈爱的母亲,松开了儿子的手:“孩子,出发吧!”
“10、9、8、7……3、2、1,点火!”时针奔向21时16分03秒。“起飞!”霎时,大地颤抖,烈焰升腾,长征二号F T1火箭托举着天宫一号拔地而起,缓缓升空,旋即脱缰而去,直刺苍穹。所有人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目光追随着夜空中的最亮点,渐行渐远……
“酒泉光学跟踪正常”,“东风飞行正常”,“双城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顷刻间,遍布戈壁的测控站点捕获了目标,将数据准确发送到东风中心、测发大厅和北京飞行控制中心。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京飞控中心飞控大厅大屏幕上,飞行参数不断跳跃着,洪亮的报告声不绝于耳:“发现目标”,“跟踪正常”……
“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 “器箭分离”……伴随着“器箭正常分离”的报告声,北京飞控中心从“酒泉”手中接过接力棒。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
“入轨参数已发出!”
“帆板展开指令链发出!”
北京航天飞控大厅响起条条指令……
全世界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这一刻。
飞控大厅传来洪亮的调度声:“天宫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在北京飞控中心的精妙测控下,天宫一号准确入轨,按照预定计划平稳运行。
作为确保天宫一号准确入轨的关键,北京飞控中心轨道专家们仅用180秒就计算出了所需的初始轨道参数。
飞控大厅大屏幕上,三维动画显示,天宫一号伸展着蓝色的翅膀,向着太空,壮美启程。
戈壁深处,爆发出掌声、欢呼声、鞭炮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读人物·知人知情]
一、人物档案
王光荣,《光明日报》特派记者。
冯春梅,《中国青年报》记者。
刘程,《中国青年报》特约记者。
二、人物颂歌
嫦娥奔月传千年,利伟飞天靠科研。
勤学精练技术硬,升空之梦终圆满。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感觉到了你注视地球的目光。你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你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你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你训练中的坚韧执著,你飞天时的从容镇定,你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你光彩的人生。你代表的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背语基·厚积薄发]
pēng
jú
qióng
áo
tuǒ
xuàn
ǒu
pán
zhuó
diào
tiáo
jiān
jiàn
qiáng
qiǎng
jiàng
quān
juān
juàn
凌
陵
棱
遨
熬
鳌
晰
淅
蜥
矫
娇
骄
眶
匡
诓
噪
躁
燥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2.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意志坚
定,不可动摇。
3.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
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二)熟语运用
1.在墨尔本罗德拉沃尔球场,不屈的“纳豆”让我
看到了他 的意志,加油纳达尔!
2.发射过程中,他始终 地观看着火箭发动
机工作和相关零件的工作状态。
3.太空垃圾已成为航天发射的重大安全隐患,航天
飞行器与太空垃圾一旦碰撞,后果 。
坚如磐石
全神贯注
不堪设想
四、词语辨析
1.品位 品味
例句 ①冰心这篇散文《笑》含义隽永,值得仔细 。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品味
品位
辨析 品位:指作品或产品的档次水平,或指物品质量或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名词。
品味:指尝试滋味,仔细体会,品质和风味等,侧重欣赏、玩味,动词。
2.收集 搜集
例 句
①科技人员正全神贯注地 从各测控站发来的数据。
②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 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辨析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收集
搜集
[本课考点提炼]
考点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赏析新闻的写作技巧
考点二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一、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中国人自行研制的飞船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本文是两篇新闻,其中一篇是关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过程的事件报道,另一篇是关于飞天英雄杨利伟的人物报道。
二、主旨领悟
《心随飞翔》一文通过真实记录2003年10月15日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睹“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前后那激动人心、永载史册的一幕,赞颂了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和为这一光辉事业付出艰辛劳动的航天工作者们,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以航天英雄杨利伟“潇洒走苍穹”为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报道了他成为英雄的经历,用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绝不是偶然的。杨利伟能成为航天英雄,能够“潇洒走苍穹”,是与他坚如磐石的意志、崇高的使命 感、强烈的责任心、全面的知识等分不开的。
三、行文脉络
四、相关知识
消 息
消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一句话新闻”或者“标题新闻”中的“新闻”指消息。
消息要素:一般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即“五个 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
消息结构: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组成。
消息应用最广泛的形式是倒金字塔式。这种形式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导语),随后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其他内容。
消息的特点:
最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基本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洁。
语言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一、阅读《心随飞翔》,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其作用。
提示:从开头到“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是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点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对应考点一]
新闻导语
解读:新闻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指津:准确解答新闻导语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导语的类型
导语的形式有很多种,要准确解答新闻的导语类题目,必须明确其类型。导语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直叙型导语。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关键、精华、结果、主旨。重点突出,主旨明确,最普通,难度也大。
(2)描写型导语。绘声绘色的传神描写,通过现场感、生动感、情趣感吸引读者。
(3)议论型导语。直接而公开地表示记者的倾向、观点,在夹叙夹议中引导读者阅读全文。经验性、问题性报道中多用此法。
(4)悬念型导语。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可读性,设置悬念的方法有:①突出事物特点,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好奇心;②以提问开始,唤起读者的注意与思索;③用第二人称+接近性强的否定式,扣住读者的心弦;④从违反常规的现象或结果入手,刺激读者的好奇心;⑤从情节的突然性与难解性入手,唤起读者的猜测心理。
(5)设问型导语。以“假如”“如果”等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可用提问的方法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6)引语型导语。直接或间接引用某人的精彩的或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谈话。
2.导语的作用
(1)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内容是什么。好的导语能够吸引人往下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必要时制造气氛。或悲痛,或欢快,或庄重或幽暗,在导语中给整篇新闻确立思想感情基调。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第6题。
2. 简析导语部分的语言特点。
提示:导语部分在语言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短句,二是每句独立成段,单句成行。这样写简洁有力,振奋人心,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感彩,饱含了作者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一划时代成就的期盼与胜利的喜悦,充分表现了作者(还有中国人民)对“神五”升空的强烈关注。
[对应考点二]
3. 介绍发射情况时,对中国载人飞
船的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大厅的场面进行了详细
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一是渲染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现场气氛,给人强烈的现场感;二是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对应考点一]
4.作者描写了飞船升空过程中的哪几个场面?其作用
是什么?
提示:描写了点火起飞、船箭分离、运转正常、进入轨道四个场面,说明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5.在《心随飞翔》一文中,火箭发射过程到9时20分
就已结束,作者为什么还要补记 9时25分的“天
地对话”呢?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向读者展现了什么?
提示:因为飞船发射只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开始,飞船升空后,航天员还要面临很多问题,而他的身体状况又是顺利完成飞行任务的前提,也是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补记“天地对话”可以使事件更完整且有延续性,也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情味。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神舟”五号飞船翱翔太空的场景。
二、阅读《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思考并回答下面的
问题:
6.第3段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一句中的“这”指
代的是什么?
提示:指克服失重的困难。
7.“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怎
样的作用?
提示: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内容是写杨利伟在失重状态下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下文的内容是杨利伟飞天前所做的准备。
8. [对应考点一] 在描写“穿越黑障”一段时,作者运用
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了杨利伟怎样的形象?
提示:运用了细节描写。在“穿越黑障”一段作者详细描写了杨利伟在与地面失去联系后,飞船疾速下降时外面的景况“烧灼的火苗”“过载”和“噪音冲击”,而杨利伟却凭借坚强的意志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力量,终于冲出黑障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利伟具有顽强意志的英雄形象。
9. [对应考点一] 文章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顺序从杨利伟
接受地面训练下笔,而从飞天写起?
提示:从飞天对抗失重、克服困难起笔更能突出典型人物在严峻考验面前的英勇表现,利于一下子突出、树立人物形象,同时在人与困难抗击的矛盾中可以有力地展现人物的风姿神貌。
1.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
同?
明确:《心随飞翔》是写事件的消息,《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是写人物的通讯;前者由于强调“快”和“短”,写作视角较为宏观,侧重报道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后者可用较长的时间和篇幅,比较全面地报道英雄杨利伟在“潇洒走苍穹”之前如何备战,在遨游太空之时如何战胜困难的事迹,突出杨利伟作为新时代偶像的精神品质和崭新风貌。
2.《心随飞翔》一文的叙事与强烈的抒情、画
龙点睛的议论是如何结合的?
明确:本文开篇点出时间后,有这样的独句段:“一个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一句话点明了事件意义的重大。另外,还有一些带有强烈感彩的抒情句子:“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同时能激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
3.《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是如何刻画杨利
伟这一航天英雄形象的?
明确:作者没有把杨利伟写成“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而是通过杨利伟平静而坚毅的语言和他顽强的意志来表现。文中主要结合一些典型的事件,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来展示人物形象。如:为防止在太空发生“空间运动病”,杨利伟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通过“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做“转椅训练”做得“时间最长”,“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等细节表现杨利伟严于自律以及顽强的意志力。
另外,文章还直接引用了杨利伟的语言,都很简洁,但都让人感觉比较有力。这些语言大多语调平静,但透出主人公的沉着稳健和刚毅质朴,很好地凸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写法归纳
1.两篇新闻选材精当,各有侧重,新闻价值高
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素材众多,这两则新闻分别抓住了人们比较关注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这一事件和飞天英雄杨利伟这一人物,各有侧重地加以报道,内容新鲜而报道及时,新闻价值比较高。
2.合理安排记叙顺序,思路清晰
《心随飞翔》以时间为顺序,叙述飞船发射的总体进程,把一个十分紧张而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主要展现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英雄事迹,叙事时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飞船升空及返航落地前的两大“对抗”事件,中间插叙了英雄飞天前的艰苦训练。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3.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物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很好地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介绍人物。其中,以正面描写为主,如面对失重状态时的镇定和坚强,面对超重状态时的坚韧,转椅训练时的自觉加码,水上应急训练时的顽强和自觉,这些都从正面写出了杨利伟的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侧面描写表现为别人对他的评价,最典型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教练黄伟芬的评价:“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一个是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写法精讲
人物描写的方法
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同时运用两种方法,做到两者有机地结合,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1.正面描写,也可以称为直接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使之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正面描写的方法包括肖像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是着意描写所要表现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是让被描写的对象不出场,而是通过对所写对象有关的其他人、事、物、景来烘托、渲染,从而达到表现特定对象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观感和评述达到描写特定对象的目的。
3.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或事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侧面描写的引入部分必须自然、生动,又有真实感;
(2)应抓住事件主体叙述清楚,不宜像正面描写那样详尽;
(3)侧面描写不应是孤立的,它必须与正面描写相配合。
? 针对练笔
为下文补充一段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50字左右)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
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
时间,为什么?”将军显然是生气了,“假如是你的亲
人,你会怎么样?”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
答:
参考答案: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素材发现
课内素材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驾乘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升空,沉着冷静,果敢坚毅,临危不乱,不辱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与危险,在茫茫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环绕地球14圈,圆满地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让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
课内素材
从古代的传说“嫦娥奔月”到“神舟”五号首次飞行,再到“神舟”七号的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行走成功,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也体现了航天员超强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相关素材
在2011年国庆节的前夕,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9月29日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朝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 “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空间站建设不仅是民族自豪的体现,它担负的是全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做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间站才能做到。除了作为目标飞行器来训练太空对 接,“天宫一号”还要作为太空实验室以开展科研活动。 “天宫一号”及其后续项目也需要寻找好的科学项目,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获得新的发现作贡献。
共性发掘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与“追梦”“探索”“自豪”“科学”“勇于担当”等相关的作文中。
?应用范例
2003年10月15日,永远会铭记的一
天。这一天,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神舟”
五号顺利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壮举
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中国,
从此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遨游太空的国家;中国,一个刚刚从SARS阴霾之中走出的国度,再次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在这一伟大壮举之中起重大作用的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杨利伟也因此被评为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是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中华民族有着这样的英雄儿女和敢于开创拼搏的民族精神,对于别人发问“中国到底能行吗”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