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段太尉逸事状》课件(粤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4.16 《段太尉逸事状》课件(粤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6张PPT。晨读识记板块
第16 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名句?烂熟于胸领读课文精读课文全解课文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读美文·滋养心灵] 鲁的三位老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
‘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化为乌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读人物·知人知情]一、人物档案
二、人物颂歌
你谦逊好学,21岁即考中进士,在坎坷的仕途路上,你视贬谪为动力,视坎坷为财富,不管是湖南的永州,还是广西的柳州,都是你大显神才的地方,你把被遗忘的角落催醒激活。正如你把广西灌县清秀明澈的冉溪定为“愚溪”一样,你把自己当为“愚人”,心甘情愿地超越常人置身贫境之中,这对你是解脱,也是安慰和幸福。你如一只忙蜂,在短暂的时间内,写出了光辉耀世的散文和书法艺术之作,超负荷地做出了前无古人、后世无双的业绩。[背名句·烂熟于胸]1.凡为人傲天灾、 、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
使主人出无马, ?
2.今之称太尉大节者, ,一时奋不虑
死, 。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3.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 ,未尝
以色待物。
4.人视之, 。遇不可, ,决非偶然者。犯大人出入以为武人以取名天下言气卑弱儒者也必达其志汝将何以视天地 一、背景链接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秀实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本文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的,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纠正当时一些人对段秀实的曲解。
二、主旨领悟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段太尉作为封建时代一位正直的官吏,不畏强暴、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形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三、行文脉络
四、相关知识
逸事状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其主要特点有三: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其写作目的有三:一是供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二是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三是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逸事状有固定格式,一般在文末写上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介词,凭借……身份代理寄寓,这里指驻军 古今异义词。这里是横暴的意思。
今义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大都介词,用钱财和货物连词,便任意妄为名词作状语,每天索取通“慊”,满足,快意通“槌”,打介词,因为忧愁介词,用禀告介词,把古今异义词。这里指“生民”,老百姓。今义指陌生人治理仍安适的样子副词,将要连词,因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混乱介词,用止暂时代理介词,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坏附着 树立名词用作动词,穿上铠甲动词,致辞动词,辞掉连词,表并列,译为“又”副词,难道为什么介词,用纵任形容词用作名词,凶暴之事连词,表递进,而且副词,将要连词,那么助词,无义 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多少的意思。
今义指几何学的简称 古今异义词。这里是两个词,“假”是借
用的意思(一说暂且),“设”是安排的意思。今义:
a.姑且认定;b.虚构。粗糙的食品明天古今异义词。这里是无能的意思;今义指不允许汾阳王凭借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省略句)驻军在邠州(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惯偷、贪婪、凶残、邪恶的邠地人(定语后置句)每天成群结队地在市场上勒索(状语后置句)您见到老百姓被暴徒伤害(被动句)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状语后置句)要归罪于谁(宾语前置句)有幸承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状语后置句) [环节二 分析文理]
3.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段太尉之勇的一组是 (  )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②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晞一营大噪,尽甲
④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⑤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⑥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⑦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解析:③⑤从侧面表现段太尉之勇。
答案:C
4.下列对第一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郭晞拥有重兵,权大位尊,却放纵士兵不法肆暴。
节度使白孝德懦弱无能,忧戚无法。
B.段太尉自请担任节度使,并把郭军中横行不法的十
七个士兵斩首示众。
C.段太尉抓住“副元帅一世功名将毁于乱军”的要害,
正气凛然,慷慨陈词,晓之以理,明之以利害,震
慑了披甲暴怒的士兵,说服了郭晞。D.这一部分充分显示出段太尉的智谋和胆识,赞扬
他舍生忘死、为民请命的高尚品德。
解析:B项,“段太尉自请担任节度使”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
答案:B
索取副词,立即,马上通“逊”,谦恭将近名词用作动词,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副词,立即,马上名词用作状语,亲手名词用作状语,早晚名词用作动词,买副词,几近,将要介词,依靠羞悔,遗憾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农以告谌
译文:
(2)舆来庭中
译文:
(3)段公,仁信大人也
译文:
农民把旱情告诉焦令谌(省略句)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省略句)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判断句)(4)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译文:
(5)汝将何以视天地
译文:
临时驻扎在泾州的淮西军统帅尹少
荣,是个刚强正直的人(判断句)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宾语前置句) [环节二 分析文理]
7.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段太尉仁义爱民的一组是
(  )
①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②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③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⑤取骑马卖,市谷代偿
⑥段公,仁信大人也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解析:①是说农民去段太尉那里告状;⑥是尹少荣的话,侧面表现太尉仁义。
答案:B8.下列对第二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勇服郭晞”之后,段太尉任营田官,他的顶头 上司泾州节度使焦令谌掠夺百姓田地,不顾天灾,依然勒索田租,伤天害理。
B.段太尉委婉陈词,反而惹怒了焦令谌,以致佃农被杖击垂死。.C.段太尉亲自为农民敷药哺食,并卖掉坐骑为农民
交纳田租,从而感化了焦令谌。
D.尹少荣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
烘托了段太尉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解析:A项,段太尉任营田官是在“勇服郭晞”之前。
答案:A倘若送 古今异义词,这里指财物。今义指充当一
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形容词,执意形容词用作名词,卑下的地位没办法竟住宅介词,把送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留,安放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以如司农治事堂
译文:
(2)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译文:
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省略句) 太尉手下的官员将(大绫事)告诉了朱泚,
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省略句) [环节二 分析文理]
11.下列对第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段太尉早在经凤翔上京赴任司农卿时,就已提防朱泚的赠贿。
B.朱泚送来三百匹大绫,段太尉推托不掉,只好将大绫封存在司农治事堂的房梁上。.C.“拒纳朱泚大绫”这则逸事作为段太尉拿笏击朱泚
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
而且见于小处。
D.这一部分表现了段太尉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
清正廉洁。
解析:B项,朱泚送来三百匹大绫,推托不掉而收下的是太尉婿韦晤。
答案:B
动词,指职务变迁立身处世往来名词用作状语,向北介词,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侍从左右的人,这里指韩愈。古人不直接称呼对方,而称供使令的人,表示恭敬 [环节二 分析文理]
13.下列对第四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交代写作该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
B.作者具体说明了此“逸事状”材料历经多方搜寻——遍访边防旧地,查询老校退卒,咨询会州刺史。.C.作者认为段太尉素有“所立”,“遇不可,必达其
志”,“言信行直”,并不是为“取名天下”才“
奋不虑死”击贼殉国的武夫。
D.作者担心段太尉的事迹散失不传,未能收集到史官
那里,所以将这些逸事写成行状私下交给韩愈。
解析:C项,“言信行直”文中形容“永州刺史崔公”。
答案:C
1.善于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如面对“一营大噪,尽甲”的乱军,文章写段秀实只身独往军营,“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先用白描手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大智大勇、胸有成竹的段秀实;接着具体描写调侃“甲者”的语言,神态自若,声情兼备,与那些极为紧张的士兵形成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我们分明感受到段秀实所特有的一股震慑人心的凛凛正气。
2.笔法简要明白,凝练厚重
由于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为史官提供史料,所以使用的也是史传体例,没有闲词赘语。对人物的抑扬褒贬,作者不加任何议论评价,而全都是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神情言行的描写表现出来。读者在感受动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就为主人公的高风亮节所折服。这种史传笔法,柳宗元运用得炉火纯青。
3.精心选材,多维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全文精心选取段秀实三件逸事,每一件逸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事突出了他的凛然正气、大智大勇;第二件事表现了他的仁义爱民;第三件事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清正廉洁。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就完整地勾勒出段秀实的可敬形象。
?素材发现点击下图片进入“落实应用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