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瓦尔登湖(节选)》 课件(粤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瓦尔登湖(节选)》 课件(粤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
第2课
晨读识记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落实应用板块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写法领悟借鉴背语基·厚积薄发素材发现应用
语篇全解板块
领悟发现板块
第一单元
悦读主题 感悟自然       应用指数:☆☆☆☆水的性格
汪 洋  
水,这生命的血液,滋润着天地万物。从大山峡谷中淌出,大山赋予你轻柔婉约;从地壳岩石中涌出,大地赋予你刚烈韧性。从此,你也具有了人的万般性格。 你从青山翠木之间涔涔渗出,汇成小溪,犹如跳动激荡的生命,一路欢歌笑语,即使有尖石土埂相阻,你也不畏,迂回曲折,永不回头。一切阻碍算得了什么,你始终相信:小溪必成大流。
你有持久的耐力。水滴石穿。没有人会怀疑你的力量。即使经过九曲十八弯,也要誓死回归大海。 有时,你是个粗犷豪放的勇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在展现你的壮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是在展现你的豪情;钱塘江之潮“天接云涛连晓雾”那是你浩荡强大的阵势。你的历程,就是一组战斗的诗,用身躯毫不犹豫地把阻挡的巨石劈为碎块,荡涤一切尘埃污泥。“苟有阻碍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你都把它冲刷得干干净净。 不过,在你尽情展现你的雄壮美的时候,你又很难抑制你那暴戾的特性。你集四方之流,汇聚成滔滔洪水,淹没村庄农田,肆虐天地万物,人们不得不诅咒你如沧海般的滥流。当最终被人类驾驭时,你才又成了造福万生的英雄。
你虽以“柔”著称,但你并不是“柔若无骨”。在严寒时,你凝冻成冰;在暑热时,你升腾成云。虽说是换形存在,但你的本性不变。人生天地间,顺境、逆境都是寻常事,风云变幻难预料,能保持自己的本性难能可贵。 历经长途跋涉,看沧海桑田,睹世事变迁,你也有沉默不语、落落寡欢的时候。当帝国主义的军舰行于自己的身躯之上,你无言垂泣;当秦淮河上荡漾着污秽,你“水波不兴”;当太湖已成一片被污染的水域,你便用“一潭死水”向世俗警告。
这就是你,我的水,有时怒涛拍壑、雷霆万钧,有时冷酷无情、神秘莫测,有时沉思激烈、长啸低吟。 一、作者档案
亨利·梭罗(1817-1862),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主要作品有《瓦尔登湖》。1817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833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838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与爱默生的友谊深厚。1841年,他曾以友人和助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1845年,他就形单影只,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家乡康科德城。1854年,出版《瓦尔登湖》。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5岁。 二、人物颂歌
自然的守护者——梭罗
有人说你是“游手好闲的人”、“矫情者”、
“不合拍的音符”,有人则把你视为“在精神上追求独立的人”、“文明的过客”!你不是拒绝尘世生活的“隐士”,你只是拒绝某种生活:你害怕孤独,所以在孤独中寻求回声。 “你把全部的爱情献给故乡的田园和山水。”你喜欢苜蓿的香味,你和一株菩提树结为亲密的朋友,相约每年七月开花时会晤——从不爽约。你既是属于社会的,又是属于大自然的——最终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你在还没有被世人看清时,就匆匆走了。一个世纪之后,人们开始追逐你的背影。当人们在20世纪的梦魇里喘不过气来、感到精神窒息的时候,才去寻找瓦尔登湖。寻找你。你——梭罗,一生没有跨出过大海和大洋,你从瓦尔登湖看世界,现在轮到世界来拜访你,拜访瓦尔登湖了。hédàizhànyìchānɡsùkànxuànníróuhónɡcuǐ cànzhǎnɡzhànɡtáitāichénɡdènɡqūqǔ峭俏诮畔绊拌澈辙撤莹荧萦嬉禧嘻嘻邃隧燧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历历可数:(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2.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
看。
3.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
难以预料。
4.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
慎,丝毫不敢疏忽。
5.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多形容道理深奥或人心难以揣测。(二)熟语运用
根据上面释义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深!很深!此人城府___________。”这是多年前南勇给
李承鹏留下的印象。
2.作为韩国队前主帅,他对韩国足球__________。
3.上台领奖时,她___________,生怕一不小心摔倒。
4. 一部展现天津乃至整个近代中国__________的大型人文纪
录片《五大道》近日在天津开机拍摄。深不可测了如指掌小心翼翼风云变幻四、词语辨析
1.融解·溶解融解溶解2.琢磨·捉摸琢磨捉摸[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住地的附近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美国的国庆节那天,梭罗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小木屋。在小木屋里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多。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的现象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在这间小木屋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探索人生。《瓦尔登湖》便是他这段生活与思想的真实记录。 二、主旨领悟
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描绘了湖边林中幽静迷人的自然景色、四季更迭带来的无穷变幻的情景。作者借助对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描写,抒发了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对人类文明发展造成大自然破坏的痛心。三、行文脉络提示:这句话欲扬先抑,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铺 垫
解读:
(1)概念:铺垫,亦称巧铺妙垫法。它是指写作时,为情节的展开,为高潮的到来,酝酿气氛,做好准备,铺平道路的写作方法。
(2)作用:使用铺垫法,能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立意,发掘文章的主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指津:
答题思路一般为:概括本处内容→指明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说明铺垫的作用。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第6题。提示:深邃、清澈 (清亮、深碧)。明确:提示:①用“玻璃杯中盛满水”的道理说明瓦尔登湖水的深邃。②用人在其他湖泊或河中游泳与在瓦尔登湖中游泳人体呈现的颜色和形态作比较说明瓦尔登湖水的晶莹清澈。③用“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提示:从本部分作者描写的重点和对材料的剪裁,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纯净自然的喜爱之情。作者的生活、心灵已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他在写湖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朴素淡泊、悠然自得。这种物我归一的状态里暗藏着作者对自然、对瓦尔登湖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与赞美。四、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大概陆陆续续有不少部落在湖边饮用过湖水,连连赞叹不
已并测试它的深邃,接着又随着世事的更替,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掉!”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提示:这句话寄托着梭罗的人生理想。作者感叹随着世事的更替,曾在湖边饮用过湖水的部落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这个早已存在的瓦尔登湖被人遗忘了,但它依然坚持着自身的纯洁。梭罗住进瓦尔登湖边,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也是一种“坚持自身的纯洁”。7.本自然段对“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
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进行描写,有什
么作用?
提示: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充满生机。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探究结论] 
《瓦尔登湖》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散文随笔,作者通过赞美自然,抒发了人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着力细腻描写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但正是在对湖水清澈纯净的反复描写之中,读者益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明净无尘、悠然自得的心境。这是一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作者之心与自然之物交融于一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纯净的湖水恰是作者恬淡心境的真实反映。不难看出,正是因为作者心中毫无杂念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才可能静观瓦尔登湖的水色如此细微的变化;而在描写之中,也便无须什么华丽的形容词,就能把湖水颜色的变化描写得那样细致、传神,富于动人的情趣。 1.朴实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
《瓦尔登湖》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切都只是平平道来,就像瓦尔登湖那样平淡、感性和透明,给人视觉神经的冲击和心灵感受。但是作品中的描写又那样充满诗情画意。只有当作者涤除了所有尘世的杂念,与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融为一体,才能对那一泓如许清澈的湖水的体察做到细致入微,并且充满着诗意,给人宁静致远的力量。 2.细腻而生动的描写
文章细腻地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在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环境等情况后,接着细腻地描写瓦尔登湖的颜色,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呈现不同颜色,让人觉得奇妙无穷。之后,又反复描写了湖水的清澈纯净。这些细腻而生动的描绘,使人觉得作者之心与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细腻写景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要诀很多,如安排好写景的顺序、选取合宜的视角等,要使景物之美更细腻,更立体,常用以下方法:
1.开放五觉写景。人有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写景,除了写“看见什么”,还要写“听到什么”“嗅到什么”“尝到什么”“触摸到什么”。
2.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把静物写活;或先描绘静态,再写动态以增添神韵。 3.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景之魂。渗透主观情思的景物描写,才真正动人。
4.运用修辞。景物描写要形象生动,修辞运用必不可少。 校园花圃里,种了很多花。请仔细观察,写一个表现花儿开放的情景片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花蕾,会不会开呢?我看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忽然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如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点击下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