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2张PPT。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第二单元晨读识记板块第5课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一、人物档案
闻一多(1899-1946),中国诗人、学者。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留学美国,学美术、文学。早年参加新月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杀害。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艺术上,早年作为新月派的主要诗人,其诗作想象奇特,结构工整,音节和谐。他提出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倡导新诗格律化。 徐志摩(1896-1931),中国诗人。名章垿,初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曾留学欧美,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获硕士学位。1921年开始写诗。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艾青(1910-1996),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诗坛的“泰斗”。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早期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 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1988年,他的第一本诗集《相信未来》出版面世,引起较大反响。他的诗风质朴沉静,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健康的平民风格,与青年一代的精神脉息紧密相通,诗歌语言节奏铿锵易于朗诵。他的作品为现代主义诗歌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代表诗作有《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命运》等。 舒婷,原名龚佩瑜,生于1952年,福建厦门人。1979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通过对灵魂的展示来表现客观生活,这就使她的诗具有与众不同的主观情感。 二、人物轶事
良师闻一多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的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gēngdiànɡuōjǐnfěipànlìjíɡāoyàngnièzhuóchànzhànjìnjīnnínìqǔqū斓谰蜷绻垢诟溯朔绮漪翼冀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
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2.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3.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二)熟语运用
  根据上面释义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发配 ,他都始终如
一地保持着一个禅者的宁静与自在。
2.84届奥斯卡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那 的样
子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3.他们安坐伞下,哪会想到 中的孩子正经受
严寒的考验呢?天涯海角蓬头垢面凄风苦雨四、词语辨析
1.封锁 封闭封闭封锁2.侵蚀 侵吞
侵吞侵蚀[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1.《死水》
  《死水》作于1925年。此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目睹国内“死水”般的现实,十分失望。在国外的时候,诗人曾热情地讴歌“如花的祖国”(《忆菊》),而现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当时军阀统治下的中国腐败破落、满目疮痍。这一切令诗人痛苦不堪,他时刻在心里叫喊着: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据说,诗人在北京二龙路一带看到了一沟臭水,由此联想到中国的现实,眼前具体的景象与心中忧愤激昂的诗情相接通,于是写下了《死水》一诗。  2.《再别康桥》
  1921年,徐志摩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那段日子,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11月6日在从英国回来的轮船上写下了《再别康桥》。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艾青离开他在杭州任教的中学,怀着投身于伟大民族战争的愿望来到当时抗战的首都武汉。在实际生活中,他看到社会的黑暗,看到人民贫困的生活,认识到通往胜利的路的艰辛。一种悲苦、忧郁的情绪笼罩在他的心头。年底的一个晚上,天色晦暗,像是要下雪的样子,一股深沉的感情潮水般袭上诗人心头。他披衣伏案,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写下这一著名的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4.《热爱生命》
  自1978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焕发了郭路生作为一个诗人的创造力,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并使用了“食指”这一笔名,即不论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都不能损伤诗人执著的追求。《热爱生命》写于1979年,正是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自我写照。《热爱生命》被看作是他的名作《相信未来》的姐妹篇。  5.《双桅船》
  这首诗写于1979年8月。当时中国历史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中国的黑暗时期即将过去,迎来的将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这首诗表现了舒婷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这种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青年人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二、主旨领悟
  1.《死水》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痛恨、厌恶之情。本文反复写一沟叫人绝望的死水,以此来比喻现实的黑暗。  2.《再别康桥》通过对康桥景物的描写和心理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寻梦的惆怅和落寞。在飘逸和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很深的苦闷和忧郁,同时也表达了对康桥的永久恋情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充满了辛酸、苦楚和沉郁,诗人以自己诚挚的悲哀,以自己那“农人的后裔”的“流浪与监禁”的身世和“憔悴”的生命,向着“中国的农夫”“土地的垦殖者”“少妇”和“母亲”倾诉内心的悲苦。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肆意践踏下,旧中国的人民饱受痛苦和灾难。他们背井离乡,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这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是抗战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缩影。  4.《热爱生命》运用了一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意象,意在表明生活是多么的艰辛。但是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热烈,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勇,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切都昭示了诗人那崇高而严正的命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5.《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著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三、行文脉络
1.《死水》再别康桥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4.《热爱生命》
5.《双桅船》
一、阅读《死水》,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考点一]诗人一开始就说“这是一沟绝望的
死水”,那么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的?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死水”有何象征意义?提示: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
“绿酒”“珍珠”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特征是表面华美实则死寂腐臭。再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理解“死水”象征着死气沉沉、满目疮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蕴涵着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和极度失望之情。鉴赏现代诗歌的象征手法
  解读: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是现代诗歌鉴赏中经常考查的手法,一般要求辨识象征的手法、理解象征义、简析象征的作用。  指津: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象征义可通过分析把握象征体的基本特征,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理解。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第8题。2.[对应考点二]第4节诗中,诗人写“青蛙”的歌声,
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以动衬静。诗人以
“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了死水的寂寞和沉寂,寄托作者对“死水”的绝望之情。二、阅读《再别康桥》,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依依惜别。这里,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4.[对应考点一]本诗第2~4节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出
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选取了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水草、浮藻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和留恋。5.[对应考点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提示:比喻。“金柳”是夕阳下柳树色彩的生动描绘,它秀美婀娜,随风摇摆,好似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样写既描绘出其形态美好,又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6.[对应考点二]本诗首节和末节在节奏上相同,语意
上相似,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这样写不仅在音韵节奏上十分协调,而且在结构上回环呼应,十分严谨,体现了徐志摩主张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使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意境更加深邃悠远。三、阅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7. [对应考点一]全诗写了哪四幅画面?塑造了怎样
的诗歌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1)“农夫苦行”“弱妻失护”“老母流离”“耕者乞援”。(2)那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里的农夫、少妇等形象既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搏斗,被命运驱赶的劳动者,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出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3)诗人通过这一组组意象,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以及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8.“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
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提示:这两句诗反复出现,所表达的情感是沉痛、忧郁的,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也反复点出诗的主题。在篇章结构上,四次出现,使诗歌自然分成四部分。反复吟咏,更能让人体味到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生存的艰难,胜利的道路将充满无限艰辛。四、阅读《热爱生命》,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9.“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拦路的荆
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在诗中指什么?《热爱生命》这首诗在意象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
“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在诗中比喻给人的肉体、精神带来痛苦和伤害的种种曲折、艰险和不幸。这首诗多选取“凄风苦雨”“荒草野径”
“顽石棱角”等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象,它们不仅将人生的种种不幸具体化,同时还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诗意空间,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深沉。10.“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
未来,热爱生命”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对整首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上的归纳总结,点明整首诗歌的主旨,再次表明诗人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说明这种人生态度无论再历经怎样的磨难,都永远不会改变。五、阅读《双桅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1.探究“雾”“风”“岸”“风暴”“灯”这几个
意象的象征意义。
提示:诗中“雾”象征对爱情的依恋;“风”象征时代紧迫感;“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暴”象征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时代风云;“灯”则象征光明信念、理想追求。12.“双桅船”代表着什么?
提示:“双桅船”是一种象征,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复杂的心态与情感,也代表着一代人的反思与追求。“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互区别的心理。[探究结论]写法归纳  1.综合运用多种手法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作者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诗人把雪夜的“风”描写和比喻成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她“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把敌人强占的土地描写成“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悲惋而凝重的诗句多次重唱于诗节之中;在一些诗行的末尾,又恰当地用了感叹词“呀”“啊”等,真是令人读之欲泪、闻之心酸。  2.巧妙运用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内在的感受。在朦
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
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
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
“风暴”“灯”等具体形象,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
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
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
情绪以自如地表达。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意象化语言
  选用鲜明、生动的物象,并借助想象和联想对选取的物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一个个画面,以此来陈述事实,描绘人物和景物,说明道理,这种用丰富的意象来传情达意的高度形象化的语言就是意象化的语言。  怎样才能运用好意象化语言呢?一是选取富有典型性的物象。如《智取生辰纲》中,作者不直叙天气的炎热,而选取物象进行勾勒“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仅十一字,便极言了天气的热不可耐,留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二是巧用修辞。正确使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的表达效果显著。针对练笔  根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不少于60字)
  杏花  春雨  江南
  答:   参考示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绵绵春雨仿佛一位词人在杏花丛中轻吟浅唱,宛若一曲丝竹在柳丝间抹出一缕思念。漾漾的雨润泽了杏花的笑靥,她睁开迷蒙的眼,看着青石板上走来一群花季少女,雨滋润着她们的黑眼睛,氤氲着她们的红衣服,渲染成一幅水彩画。一阵细细的吴侬软语,诠释着千年不变的美丽……点 击 下 图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