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5张PPT。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第二单元晨读识记板块第7课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鱼 化 石
艾 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在
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一、人物档案
何其芳(1912-1977),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代表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小说戏剧集《刻意集》,著名诗作有《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 戴望舒(1905-1950),中国诗人。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期间开始写诗。曾赴法国留学。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参加进步文化运动,宣传抗日。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与一批年轻的诗人一起在《现代》上不时发表诗作,渐渐形成著名的现代诗派。戴望舒因此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又因他创作的《雨巷》是传诵一时的名作,被称为“雨巷诗人”。出版的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焦桐,原名叶振富,台湾高雄人,1958年8月21日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研究所硕士,曾任《商工日报》副刊编辑、《文讯月刊》编辑、《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副主任。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奖,以长诗《怀孕的阿顺仔嫂》获时报文学奖。著有诗集《蕨草》(1983年)、《咆哮都市》(1988年)、《失眠曲》(1993年)。 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8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等。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视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二、人物轶事
戴望舒与《新诗》
1935年10月,由望舒主编,脉望社出版的《现代诗风》问世。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三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号称“文坛三剑客”。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的质量,第一期《现代诗风》1 000册很快就卖完了。可是戴望舒没有趁着这股热劲继续编第二期,他有了新的构想,要和“北方诗派”携手合作,出《新诗》月刊。三十年代初的诗歌界存在着南北对峙问题,北方诗派包括“新月派”和“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有卞之琳、何其芳、林庚、曹葆华等。南北之分并不只是地域不同,而是由作品的“精神”来加以区别的。戴望舒弃《现代诗风》而创《新诗》,就是想要实现他那“南北大团结”的构想。当时“新月派”首要人物徐志摩飞机失事亡故,朱湘跳江自尽,领头的卞之琳欲打破与“现代派”对立的局面,与南方诗人颇为友好,时常联络。也许望舒正是看准了这种趋势,加紧操作,创办《新诗》,便是他促使南北诗派联合的具体表现。 1936年10月,《新诗》创刊号诞生。这是戴望舒为中国诗歌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他为之花费了巨大心血。 《新诗》社址就设在上海亨利路永利村30号他自己家里,经费也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腰包。他出了100元,徐迟和纪弦各拿出50元。《新诗》的编委是一个豪华的阵容,他们是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戴望舒。徐迟和纪弦虽然是出资者,却没有列入编委之列,只是跑前跑后,做诸如校对、印刷、联络等编务工作。《新诗》1937年7月停刊,一共出了10期。sùqiángwēituípǐchánchìchùhuángxuēxiāozhàoshàoxiànɡhànɡ倦蜷绻怅账伥寥蓼廖喊撼憾三、词语辨析
1.凄惘 凄婉凄惘凄婉2.留恋 流连留恋流连[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1.《欢乐》
《欢乐》写于30年代初,正当新月派及现代派兴盛之时,本诗的创作明显受到这两个诗派的影响。从格律的追求上说,显然靠近新月派;从意象的摄取来说,又显然靠近现代派。 2.《雨巷》
《雨巷》写于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诗人以象征之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 3.《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个小故事:美国哲学教授桑塔亚那在春天上他退休前最后一课,闻窗外有鸟作清啼,婉转不息;老教授专注听之良久,然后对满堂静坐的学生一鞠躬:“对不起,各位,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言毕,拿起帽子快步走出。这样的心情和生活总能勾起人们对闲散岁月的回忆,于是,《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便成了焦桐的这首诗歌的题目。后来又成为香港一部舞台剧和一部电影的名字,以及那部电影的主题歌名。 4.《山民》
解放思想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实践证明了这一活动的伟大和重要性。《山民》有前瞻性的头脑和目光,给今天的人们带来很多的启示。同时,诗歌所揭示出的“想”和“做”的辩证关系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主旨领悟
1.《欢乐》一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意象组合,写出了应该享受的欢乐,写出了欢乐的可望而不可即,这反衬出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忧郁。诗人的欢乐是忧郁的欢乐,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 2.《雨巷》是一首富有象征意味的抒情诗。诗中阴沉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正是当时阴沉黑暗社会现实的暗喻。通过彷徨者、丁香姑娘等形象,表达了自己茫然、惆怅的情绪,寄托了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
3.《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通过细腻的笔触写诗人启程赴春天之约,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踏上行程追求理想的决心。 4.《山民》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诗歌。通过“他”和父亲的回答和“他”的思绪,表现了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的特点,也批判了“他”的知而不为,敢于幻想却止于行动。从而揭示了封闭性社会成员的劣根性——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三、行文脉络
1.《欢乐》4.《山民》
一、阅读《欢乐》,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人是怎样写欢乐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提示:诗人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不同角度,用各种具体的形象来比喻欢乐,描写欢乐。在诗人笔下欢乐是一种颜色——“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一种声音——像“一声芦笛”,像“簌簌的松声”“潺潺的流水”;欢乐是“温情的手”“爱怜的眼光”“颤抖的心灵”。这样写,使抽象的情思有了具体的形态、迹象和声响,变得可观、可感、可握、可闻、可触。诗人将各种感官打通,让读者更容易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并为之所感染。2.[对应考点二]诗人说欢乐也许是“静静地流泪,如
同悲伤”,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也许是历
尽艰辛后的意外获得,也许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
的那种欢乐。其实,欢乐与悲伤往往是一个钱币的
两面,相伴相随,相生相长。二、阅读《雨巷》,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对应考点一]怎样理解“雨巷”这一意象?
提示: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4. [对应考点一]如何理解“丁香姑娘”这个形象?
提示:“丁香姑娘”既是诗中的一个形象,又是诗人情绪的一种象征。作为一个优美的女性形象,她有着丁香花的颜色和芬芳,也有着丁香般的忧郁和迷茫。她若虚若实,似是现实中人,又似是诗人梦中的幻影。正是这种模糊性,使“丁香姑娘”的形象格外朦胧优美,带有浓厚的象征色彩。5.简要分析诗歌第2节在思想感情上的表达和艺术手法
上的运用。
提示:这节诗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加强诗人心目中那位“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并且以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来展现作者自己的情感。在艺术手法上,则采用了排比、顶真、双声叠韵的方式,构成了铿锵而又舒缓、飘忽而又蕴藉的韵律,具有强烈的音乐性。三、阅读《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中“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
是非太忙”和春天有什么关系?
提示:“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是非太忙”,一方面讲春天姗姗来迟,一方面暗指自己将心中的“春天”遗忘。7.[对应考点一]诗人笔下有哪些春天的景象?诗人的心
情如何?
提示:诗人的笔下既有行云、风筝、杜鹃,又有蜻蜓、野兔、湖畔以及鹳鸟等景象。诗人的心情是茫然与即将走进春天的快乐并存。8.第4节在诗中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节写了蜻蜓、野兔、被东风吹暖的湖畔、阳光晒绿了的桦树林、鹳鸟等,既是实写一种春天正在来临的景象,又通过这些生机勃勃的景物,来衬托诗人赴约时的愉快心情。同时也引出最后一节“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9.[对应考点二] “好花刚开到一半,/草木在前路
上抽芽萌长,/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这几句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春天”的把握,显示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情。四、阅读《山民》,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0.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山民形象?
提示:本诗塑造了一个向往山外边的生活,但又仅仅是想,从未付诸行动的山民形象。11.“他”为何走不出大山?
提示:因为“他”只是曾经想过,却从未迈出一步,敢于幻想却止于行动 。[探究结论] 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辉煌……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他对现实不满足,说明他是清醒的;因为清醒,所以他在思索;这个思索过程是曲折的,四节诗就反映了这个曲折的历程;他对美好的未来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他对人生进程有着深刻而睿智的反思。这正反映了才从动乱年代走出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人生问题上的深刻思考,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探索。诗人借用“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写法归纳 1.用词新颖别致,富有色彩感和音乐感
《欢乐》中诗人用问句提问,用问句回答,形式新颖别致。在这首诗里,诗人从颜色、声音、气息、触觉、嗅觉等不同角度,将各种感官打通,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用词精致朴素,富有色彩感和音乐感。 2.比兴手法,虚实相间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由春雷惊蛰写起,引出“我”的思绪。由行云、风筝、杜鹃等春天的意象,引出“谁又在岁月的那头召唤”。由蜻蜓、野兔、湖畔、桦树林、鹳鸟等春天来临的征候,引出与春天的约会。整体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有虚有实,虚实相间。 3.运用象征,寓意深广
《雨巷》中的“我”和“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又如《山民》,“山民”是一个象征性形象,它超越了实象、实事的单层意蕴,将读者引向对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深沉思考之中。写法精讲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要注意:(1)立意要明确。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串全文。(2)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做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3)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针对练笔 请试着写出你所了解的事物具有的象征意义,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释。(不少于3个)
答: 参考示例: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棵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第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素材发现运用范例 一切照旧,江南依旧鸟语花香,江南雨巷照样迷人。我竟信了你,撑着把油纸伞,头上戴着玉牙钗,就像陈逸飞的《丽人行》那样。我走了进去,踏上你来时的路,带着迷惘,四处寻觅。
希望替你寻到那位从雨巷深处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愿望。尔后,依然从我身边走过,来不及回来,丁香一样的女子早已消逝在雨巷的尽头,可我仍站在你走过的小路上,重温着当初你的遗憾。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梦回来了,一切仍是原样。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与你的相似,同样青涩的脸庞与深邃的眼神,他们脸上写着惊愕,可他们又摇头了:“你不是他,他不一样。”
是啊,我怎么可能会是你呢?你永远是位多情的诗人,为了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抱憾终生。我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因为了解你,深知你,所以愿意替你追寻,走上你的路。 即使我有着与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性格,或许眉宇间也有你的气息,毕竟,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路,我有何资格重踏?我的路,仍在等着铺平。
(节选自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人与路》)点 击 下 图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