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渐》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渐》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读美文 滋养心灵
读人物 知人知情
背语基 厚积薄发
写法领悟借鉴
素材发现应用
领读课文
精读课文
深读课文
第三单元
晨读识记板块
第11课
语篇全解板块
领悟发现板块
落实应用板块
记 住 我
[英国]泰斯特  
这天终将来临——在一所出生和死亡接踵而来的医院内,我的身躯躺在一块洁白的床单上,床单的四角整齐地塞在床垫里。在某一时刻,医生将确诊我的大脑已经停止思维,我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到此结束。
当这一时刻来临时,请不必在我身上安置起搏器,人为地延长我的生命。请不要把这床叫做临终之床,把它称为生命之床吧。请把我的躯体从这张生命之床上拿走,去帮助他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把我的双眼献给一位从未见过一次日出,从未见过一张婴儿的小脸蛋或者从未见过一眼女人眼中流露出的爱情的人;把我的心脏献给一位心肌失能、心痛终日的人;把我的鲜血献给一位在车祸中幸免死亡的少年,使他也许能看到自己的子孙尽情嬉戏;把我的肾脏献给一位依靠人造肾脏周复一周生存艰难的人。拿走我身上每一根骨头,每一束肌肉,每一丝纤维,把这些统统拿尽,丝毫不剩,想方设法能使跛脚小孩重新行走自如。
探究我大脑的每一个角落。如有必要,取出我的细胞,让它们生长,以便有朝一日一个哑儿能在棒球场上欢呼,一位聋女能听到雨滴敲打窗子的声音。
  将我身上的其余一切燃成灰烬。将这些灰烬迎风散去,化为肥料,滋润百花。
  如果你一定要埋葬一些东西,就请埋葬我的缺点、我的胆怯和我对待同伴们的所有偏见吧。
  把我的罪恶送给魔鬼,把我的灵魂交付上帝。
  如果你想记住我,那么就请你用善良的言行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们吧,假如你的所作所为无负我心,我将与世长存。
  一、人物档案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漫谈》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又工于散文。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其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领悟,风格朴素隽永,颇富人生哲理。
  二、人物轶事
丰子恺的真性情
  丰子恺嗜酒,但从不喝醉,他追求的是一种情调与趣味。
  丰子恺在春晖中学任教时,课余经常与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潜等在白马湖畔聚会饮酒。大家边喝酒边聊天,有一次丰子恺忽然来了灵感,就作起曲来。因为没有带纸,他就用笔在自己的白衬衫上画五线谱。好好的一件衬衫,再也洗不干净,但丰子恺照穿不误。后来朱光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那时我们都喜欢喝酒,因为酒后见真情,我最喜欢子恺雍容恬静的态度。”
  丰子恺因牙疼去医院拔牙,大夫嘱道:未愈期间不准饮酒。这下可难住了嗜酒如命的丰老先生。不听话吧,牙病要作怪,听话不喝吧,又是万分舍不得。勉强按捺几天后,已是坐立不安,心痒难熬。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取一支干净的玻璃吸管,吸入几滴酒后,射到喉部直咽下去。这样既不让酒润到病牙,又暂时解了酒瘾。殊不知饮酒上火,并不是避开牙齿就太平无事的。牙病痊愈后,丰子恺特地写了一篇《口中剿匪记》,以诙谐的笔调历数因牙病使他不得饮酒的苦处。
kǎi
chī
shùn
zhòu
qián
chī
wán

qīn
guǐ
jiàn
jiān

pǎi
yōng
yòng
jiàn
jiān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天真烂漫: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2.野心勃勃:形容对领土、权力、金钱等有大而非分的
欲望。
3.纨绔子弟:借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富贵人家的子
弟。纨绔,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用细绢做成的裤子。
4.春秋代序: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二)熟语运用
  根据上面释义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千百年来,虽然时光流转, ,但洛阳人民钟爱
牡丹之情始终不渝。
2.阿扎伦卡上从辛吉斯手中接过冠军奖杯后,她
的一面尽显无遗。
3.新上任的索尼集团总裁平井一夫 ,他要让
PlayStation成为业界中的翘楚。
4.“提笼架鸟”曾经是京城八旗 最具代表的写照。
春秋代序
天真烂漫
野心勃勃
纨绔子弟
四、词语辨析
1.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
例句   ①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总认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中,现实中大量涌现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新风格,是 的。
  ②要不是他及时发现了问题所在,后果真是 。
辨析   “不堪设想”的适用对象是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不可思议”的适用对象是奇妙的事物或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不可思议
不堪设想
例句   ① 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常能获得它。
②如果说人的生活是一场永无止息的战斗,那么 就是永不停息的跋涉,万水千山只等闲。
辨析   “机遇”是机会的意思,多用于某一件事。
“际遇”是指遭遇或时运,是一段时间内的整体状况。
机遇
际遇
[本课考点提炼]
考点一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考点二   鉴赏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写作手法。
一、背景链接
  《渐》写于1928年,收入《缘缘堂随笔》散文集中。1914年,丰子恺先生就读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曾得到图画音乐老师李叔同先生的指引,并因此走上了专攻艺术的道路。1918年,李叔同先生皈依佛门,法号“弘一”。1927年农历9月26日,丰子恺虚龄30岁生日那天,李叔同先生在丰家做客。因受恩师佛家
思想的影响,他决定拜弘一大师为师,皈依三宝,做一名在家居士。于是在家举行了皈依仪式,弘一大师给他取法名婴行。丰子恺请求弘一大师为他永义里的校舍取个宅名,弘一大师叫丰子恺在好几张小方纸上写上自己喜爱而又可以互相搭配的字,把小方纸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先后两次拿阄,拆开来都是“缘”字,故取寓所名为“缘缘堂”,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幅横幅。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随笔便自名为“缘缘堂随笔”,1931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随笔集,即《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先生后来又整理了一个集子命名为《静观人生》,《渐》这篇文章与《秋》和《阿难》被放在“人生咏叹”这个专题中。可知《渐》这篇作品是丰子恺先生作了在家居士以后所写,其所写内容与人生感叹相关联。
  二、主旨领悟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便提出了中心论点: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文章将人生变化以一抽象的“渐”字加以概括:人生的各阶段的演进、人生的境遇的变化都是渐变的、不易觉察的。“渐”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以致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虚掷时光,甚至堕落。最后,作者提醒人们
要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住人生的每个阶段铸就自己的“大人格”“大人生”。整篇文章表现出了作者高屋建瓴、静观人生的一面。
三、行文脉络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考点一]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
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
‘渐’”中“圆滑”和“微妙”两个词的含义?
提示:“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就像鹅卵石一样,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被冲刷掉了棱角,冲刷掉了自己的本质。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微妙”一词的使用非常贴切。作者指出人生的变化在于“渐”字,而“渐”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令人毫不知觉的。而“微妙”一词正好是对这种特点表现的概括。
2.[对应考点一]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
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这句话在表达上是否显得啰唆?
提示:不啰唆。运用内容相近的表示时间的短语构成短句,意在表现季节变化存在于不知不觉的微妙变化中,突出了“渐”的作用。同时,也与下文的比喻相吻合。
3.作者是如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渐”的力量的?
提示:列举了大量的实例:(1)孩子变老头、少女变老婆子;(2)纨袴子弟变偷儿;(3)季节轮换、昼夜推移、儿女成长、水仙开花;(4)抱犊过沟;(5)时钟移针。这些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渐”的存在。
4.作者为什么说除夕守候水仙花的开放是痴态?
提示:水仙花的开放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就不会察觉它的变化,故无法看到它在瞬间突然绽放,所以说“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这说明了“渐”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5. [对应考点二]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
事,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说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
提示:文中列举了农夫“抱犊跳沟”一事来证明事物已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阐明“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的道理。这种手法具体通俗,如拉家常,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使“渐”这种无形的时间变化方式,通过牛的不断长大——这一有形的事实而变得可以把握,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所蕴涵的时间概念。
二、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文章在提出“‘渐’的本质是‘时间’”后,举了搭
车乘船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意思呢?
提示:搭车乘船的时间比较短,人们能够支配、把握,能有明达之人出现。而对于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较长时间“人生”而言,人们就不能支配把握了,就少有明达之人了,也许还会出现“凶险残惨的争斗”。
7.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得出结论,点明写作意图。人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渐”的作用与本质,要像那些具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那样能不为“渐”所迷惑。其中结尾引用诗文,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也能从中看出作者文化功底的深厚。自然而然,在文末得出结论:要珍惜时间,把握人生。
[探究结论] 文章中的“渐”是一个关于时间推移、事物变化的程度的修饰词,意谓“渐渐”。作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写法归纳
  1.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文章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渐变”为写作对象,取材广泛,但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例和事物,从而印证自己感悟到的生命的真谛。
  2.语言平易朴实,通俗易懂
  本文在说理时,由浅入深,语言平易朴实,如话家常,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3.卒章显志,思想深刻
  在本文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作者先从人生现象、自然现象入手,使人对“渐”先有感性的认识,然后逐渐分析了“渐”的作用和“渐”的实质,最后才提出了人不应为“渐”所迷,应把握好时间的生命线,让自己拥有“大人格”“大人生”。到此,我们才最终明白,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卒章显志的写法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卒章显志”的结尾方式主要有下面一些:
  1.用比喻式(排比式)点题结尾
  如“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
(《诚信——世间最美的》)
  2.用疑问式(含反问式或设问式)点题结尾
  如“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越发的功利与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米卢与孔明》)
  3.用反复式点题结尾
  如“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与的阅历和经验;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一路同行》)
  4.用对比式点题结尾
  如“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索永恒的答案。”(《与永恒拔河》)
  5.用诗歌式点题结尾
  创作诗歌收束全文,增文采,留余味,耐咀嚼。《诚信吴门》结尾,“收笔处,不觉积习又起,以一首诗来抒我心志:疏影不悔柳头风,先贤诚信本相同。欲借此言呈观众,孰料笔底波澜重!”
  6.用后记式点题结尾
  《那鱼·那鹰·那人》后记:“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的。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的。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
针对练笔
  根据上文内容,续写一个完美的结尾。(要求:字数不超过100字)
  你问我要选择什么,我选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你再面对面好好地畅谈、游戏。我正直磊落,热情善良,首先为你开启一道崭新的一天的大门,让黑夜的肮脏都销声匿迹。
  你问我要选择什么,我选择成为一颗彗星!我要勇敢地和地球相撞,划破茫茫黑夜,闪烁无穷光芒,带给你无限欢乐,尽管刹那间我已粉身碎骨,但那又有什么遗憾?
  你要问我选择什么,我要选择成为一名象棋小卒,为你在这里留下淋漓尽致的欢言笑语,尽管我是无名小卒,但总是为你勇往直前,决不后退。
  答: 
  参考示例:你要问我选择什么?其实,我只想选择成为真善美的化身,我只想选择给你带来温暖和光明,美丽和奇迹,幸福和快乐。
课内素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读来令人警觉,发人深省,引人深思。青春如此短暂,生命如此宝贵,我们不能浪费生命的组成材料,不能无端地挥霍我们如盛夏水果
课内素材
般无法存留的青春。在渐渐流逝的时光河流里,大家也能渐悟,固守心中的一轮明月,不要让心中的一轮明月渐渐暗淡、残缺!
相关素材
  塞尔维亚著名科学家米鲁丁·米兰科维奇创造了
“世界上最为精确的日历”。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历称为格里历,比标准时间每年慢了26.75秒。而米鲁丁·米兰科维奇创造的日历一年只慢2秒。想必很多人根本不在乎每年慢的26秒,但塞尔维亚人却格外认真地说:
“我们正在丢失时间。”日历落后于实时,会使得日期和地球相对太阳的位置共同点越来越少,于是塞尔维亚人打出了“拯救时间”的口号。
共性发掘   如何对待时间,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热爱生活。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与“珍惜时间”“热爱生活”“态度与命运”等相关的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