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鱼书》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鱼书》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读美文 滋养心灵
读人物 知人知情
背语基 厚积薄发
写法领悟借鉴
素材发现应用
领读课文
精读课文
深读课文
第三单元
晨读识记板块
第12课
语篇全解板块
领悟发现板块
落实应用板块
面对苍茫
毕淑敏  
  很久以来,面对苍凉的荒漠,迷茫的雪原,无法逾越的高山,浩淼无垠的大海……我的心胸就被一种异样的激情壅塞。骨髓凝固得像钢灰色的轨道,敲之铛铛作响。血液打着旋涡呼啸而过,在耳畔留下强烈的回音。牙齿因为发自内心的轻微寒意,难以抑制地抖颤。眼睛因为注视遥远的地方,不知不觉中渗透泪水……
  当我16岁第一次踏上藏北高原雪域,这种在大城市从未感受到的体验,从天而降。它像兀鹰无以伦比的巨翅,攫取了我的意志,我被它君临一切的覆盖所震惊。
  它同我以前在文明社会中所有的感受相隔膜,使我难以命名它的实质,更无法同别人交流我的感动。
  心灵的盲区,语言的黑洞。
  我在颤栗中体验它博大深长的余韵时,突然感悟到——这就是苍茫。
  宇宙苍茫,时间苍茫。风雨苍茫,命运苍茫。历史苍茫,未来苍茫。天地苍茫,生命苍茫。
  人类从苍茫的远古水域走来,向苍茫的彼岸划动小舟。与生俱来的孤独之感,永远尾随鲜活的生命。寰宇中孤掌难鸣,但不屈的精灵还是高昂起手臂,仿佛没有旗帜的旗杆指向苍穹……
  痛苦的人生,没有权利悲哀。
  苍茫的人生,没有权利渺小。
  一、人物档案
  柯灵(1909-2000),中国散文家,剧作家。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生于广州。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上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柯灵的作品始终关注现实人生,以杂文针砭时弊,以散文体察世味,以剧作缩写世态。他精心锤炼语言,以创作态度严谨著称。著有散文集《望春草》《晦明》《香雪海》《长相思》,杂文集《市楼独唱》《柯灵杂文集》,剧本《为了和平》《不夜城》等。
  二、人物轶事
柯灵:知识分子的良知火花
  品格之高不仅仅表现在柯灵先生独上层楼的境界,还在于他的晚年的人格里自觉迸发出知识分子的良知火花。柯灵先生30年代起就在上海生活,长期活跃在左翼文化的边缘地带,历经影剧、传媒、编辑三栖生涯,直面了上海的繁华颓靡,他在沟通左翼思想与市民精神方面起到了非其莫属的重要作用。上海沦陷期间,柯灵先生以一一份市民文学杂志《万象》崛起于民间,巧妙利用大众品味,发表进步作家作品,伸张沦陷区里的正气,在抗日与事伪之
间开辟出一片文化的中间地带,使民间土壤滋生了一批极为优秀的作家和优美的文学作品。经过“文革”沧桑,他率先反省左翼思潮的历史偏见,第一次正确评价张爱玲、梁实秋等流亡海外作家的功过是非,为他们遭到的歪曲与冷遇伸张正义,还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可以说是扭转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上海,许多知识分子心目中的柯灵先生的地位仅次于巴金老人。当巴金老人晚年大声疾呼反思惨史,上海的
老一辈知识分子中,柯灵先生、西彦先生是响应最热烈的两位,他们俩,一个写精美散文,一个写悲壮回忆,可以说是《随想录》的交响乐。
zhǐ
qiè




kuí
xié



juàn
jùn
shēn
cān
cēn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2.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3.素昧平生: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4.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5.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6.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
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7.名落孙山:婉言应考不中或选拔时落选。
8.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
露得很彻底。
(二)熟语运用
  根据上面释义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梅丽尔·斯特里普把女主角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演
绎得 。
2.一位波兰艺术家利用镂空雕花的葫芦制作了一组
的台灯。
3.安东尼说,对他而言,是时候去跟小斯来一次
的谈话了。
淋漓尽致
光怪陆离
推心置腹
4.魏教授在专题讲座中 ,对2012年国
内外经济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5.导演马楚城曝料,汤唯和刘若英 ,
结成了好姐妹。
娓娓而谈
一见如故
四、词语辨析
1.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例句   ①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讲述了一个 、悲喜交集的故事。
②这类亲情剧并没有 的故事情节,却让观众看后感慨不已。
辨析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引人入胜”指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
2.难免 未免
例句   ①现在欢呼房价“下跌” 早了点。
②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是如此,若硬要寻根求底,就自然 有错了。
辨析   “难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于评价。
未免
难免
[本课考点提炼]
考点一   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   鉴赏文章文白相间、典雅舒展的语言特色。
一、背景链接
柯灵出身贫寒,自学成才。他曾写道:“人海辽阔,世路多歧,幸而和缪斯萍水相逢,春雨如酥,润物无声,才使我睁开朦胧的心眼,避免了好多可悲的沉沦迷误。”文学写作不仅使他免于“沉沦”和“迷误”,而且使他能够更细致地体察人生,识辨人间美丑真伪的真相,并为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柯灵于30年代开始写作,《鱼书》正体现了他探索人生的努力。
  二、主旨领悟
  《鱼书》是柯灵的一篇随笔,文章从自己懒于动手写信而导致亲朋故友来信日见稀少而引发的寂寞谈起,点明作为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缩短心灵的距离,词意恳切,感情自然流露的书信亦可成为文学隽品,并撷取了个人生活中一些值得吟味的人生片断,从中折射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弥足珍贵的友情的渴望。
三、行文脉络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段中“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
人踪迹久疏”一句话化用了什么诗句?用意何在?
提示:化用白居易《琵琶行》里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作者取“门前冷落”之孤寂、冷落的意境来表达自己此时落寞的心境。
二、阅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第2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提示:阐述友谊对人的重要作用。运用了引用与比喻的修辞手法。
3.[对应考点一] “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
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只要借助于书信,就能把一腔的情意,寄与远方的亲人,其给人的快乐和安慰,并不亚于亲人间直接的欢聚。
4.作者写到了“鱼书”的哪些重要作用?
提示: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中的“一盏明灯”,鱼书往返是友情的具体表征;邮政的发明,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书信往来,可以使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将形体隔离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书信往来,可以起到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有些书信,会成为文学的隽品。
三、阅读课文第7~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5.作者写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与书信有关系的哪三件事?
这三件事对作者有何影响?
提示:(1)与善良敦厚友人的分道扬镳。(2)浪迹天涯的朋友间的奇异缘遇。(3)遭匿名信暗算的痛苦经历。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何谓美好,何谓邪恶。
6.[对应考点一、二] “匿名恐吓,还算是小焉者也,投
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的最大凌辱!”这句话的含意和语言特色是什么?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书信本来是人们用来表达纯洁高尚的亲情、友谊的媒介和桥梁,但竟然有人利用匿名信对别人进行恐吓,甚至是利用书信告密,出卖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以达到谋取个人私利、投靠新的主子来苟活的目的,这真是对人类发明书信的最大凌辱,也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这句话用词文白相间,在递进关系中表达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7.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与前文是什么关系?
提示: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与文章开头一段相互呼应。第一段只是写了自己疏于写信,但未交代原因,表达了自己对故旧的怀念。最后一段则交代了疏于写信的原因,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对朋友来信的期待,既照应了前文,又紧扣了标题。
8.为什么用“鱼书”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提示:①“鱼书”使标题富有神秘色彩,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②以“鱼书”为题新颖、别致、含蓄。③具有古朴、文雅的气息,符合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探究结论] 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比如,写到绿衣使者如何使相隔千里的亲友的感情亲密地联系在一起,作者这样写道:“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
面。”在这里,作者用“暌违”而不用“分离”,用“雁羽”而不用“书信”,用“觌面”而不用“见面”。此外,文中还恰到好处地用了“鱼书”、“参商”、“尺素”、“雁足”诸词,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迭现,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从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作者还善于用四字句,像“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之类,也用得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写法归纳
  1.条理清晰,抒情性强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亲人朋友间的书信往返入手,写出书信往返对于人类的“恩泽”,并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与书信相关事例的回顾,写出了人间情谊交往的酸甜苦辣,抒情性很强。
  2.文白兼用,文雅含蓄
  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这些文白相间的语言含义丰富、典故迭现,而意思又能明白浅显,毫不晦涩、深奥。
写法精讲
如何写出典雅的语言
  如何才能写出典雅的语言呢?
  1.熔铸
  熔铸就是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故事、传统民俗以及诗文词曲的名句加以熔铸,组合成句,使语句意蕴丰富而厚重。简单来说,就是化用古典词、句,多用书面语。
  2.铺排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古代民歌中运用得极为普遍。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针对练笔
  请从不同的角度引用三位以上诗人的诗句,简洁地概括出唐诗的意境美。
  要求:语言简练优美典雅,字数不超过200字。
  答: 
  参考示例:唐诗是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嬉闹;是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哀叹;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寂寞;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阔;是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吟哦;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唱。
课内素材
  在人生的旅途中,收到远方的来信是件快乐的事,看到那熟悉的笔迹,闻闻那书墨的清香,似乎看到父母慈善的面孔、伴侣含情的目光,听见朋友欢快的笑声、师长殷切的教诲。好书不厌百回读,用它来形容至亲好友的来信再恰当不过。不论我们走到海角天涯,书信都让我们与亲朋好友心贴心,情牵情。期盼和思念,激动和喜悦,痛苦和忧伤,苦涩和酸楚,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妨再拿起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传递,而是跃然纸上,也许更能触动收信人的心灵。
相关素材
  随着各式通讯工具的日新月异,先进发达,曾经近乎是唯一交流工具的“书信”样式,已越来越趋于罕有,归入“历史”序列。 从以马、车、船等为主要传递工具的古代邮驿,到不断演变的现代邮政,时光飘移已数千年。笔墨纸张烙印的“真情实感”,已为而今键盘点叩、语音递传的“云淡风轻”所对应。“春去了无痕”,彼时彼刻的炽感浓情,经由现代沟通“器物”的“转手”,而被迅速“格式化”。于是,那种由“书信”而来的种种可质感把玩回味的暖意,再次回泛到人们现今急速运转的生活中。搜寻并收藏名人乃至普通人的书信,开始渐成风尚。
共性发掘   几页素笺,鸿雁翻飞,让相隔天涯的人如咫尺般叙旧话新。书信,连接着千家万户和五湖四海,传递着情感和信息,寄托着希望和期待,记录着社会进程,见证着历史。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与“传递情感”“连通心灵”“见证”“传统文化”等相关的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