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说不尽的狗》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13 《说不尽的狗》 课件(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第三单元晨读识记板块第13课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生命的召唤
惠特曼  
  我们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抱怨会使人退缩不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影响,就像阳光与寒霜对田野的影响一样。每个人都随时发出一种呼唤,促使别人荣辱毁誉,生死成败。  一位作家曾把人生比作蛛网。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对他人的热爱、憎恨或冷漠,就像抖动一个大蜘蛛网。我影响他人,他人又影响他人。巨网振动,辗转波及,不知何处止,何时休。”  有些人专会鼓吹人生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他们的言行使人放弃、退缩或屈服。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自己受了委屈或遇到不幸,但不论原因如何,他们孤僻冷淡,使梦想幻灭、希望成灰、欢乐失色。他们尖酸刻薄,使礼物失值、成绩无光、信心瓦解。留下来的只是恐惧。  这种人使人觉得没有办法应付人生,从而灰心丧气,自惭形秽,惊慌失措。而我们可能又会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别人。因为我们受了委屈,一定要向人诉苦。
  但是那些生性爽朗,鼓励别人奋发,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又怎样呢?和这些人在一起,会感到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他们使我们表现才能,发挥潜力,有所作为。  一、人物档案
  孙绍振,江苏盐城人,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和演讲家。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作颇多,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其以《美女危险论》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影响很大。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孙绍振如是说》等。二、人物轶事
孙绍振:老夫聊发少年狂
  孙绍振73岁了,人们叫他孙大炮,他也丝毫不以为忤。
  在20多年前,孙绍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那时候,文学青年还是一个带有尊敬而不是嘲讽意味的词汇。在一场诗歌朗诵会上,会有人发出“诗人万岁”的呐喊。  在那个时代,孙绍振这个名字是与朦胧诗、舒婷、《今天》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
  如今,这位福建师范大学的老教授更习惯被人称作“老孙头”。在一次讲座上,学生打出“欢迎老孙头”的横幅,然后忐忑不安地盯着台上这位头发花白、戴着硕大眼镜的老先生。
  孙绍振一愣,笑道:“我还年轻,改成‘小孙头’更合适些。”zhuìjiáshúxièdúxiándiāochēnjiāpǐlōulǒuléilèilěisǎnsànnánnànbǎiBóbò贩坂赎牍镶襄獐瘴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
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2.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
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3.嗜痂之癖: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怪癖的嗜好。
4.绞尽脑汁:费尽脑筋,想尽一切办法。5.獐头鼠目:脑袋像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
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猾。
6.狡兔死,走狗烹: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没用了,
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二)熟语运用
  根据上面释义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天涯社区一篇关于“怪人”小月月的帖子迅速走红。
中国某些网民的 表现得无以复加。
2.同很多续集被骂“ ”相比,赵本山的《乡
村爱情》系列依然坚挺。
3.电影《鸿门宴》中的张良能掐会算,怎么算不出
“ ”的结局呢?狗尾续貂狡兔死,走狗烹嗜痂之癖4.《龙门飞甲》中陈坤一人饰二角。一个聪明绝顶、冷
傲异常,一个油嘴滑舌、 ,实在挑战演技。
5.在 的情况下,德安东尼从发展联盟召回了林
书豪,结果这个华裔控卫一举成为拯救德安东尼和尼克斯于水火之中的英雄。
6.开发者们 地为iPhone制造更多软件和硬件,
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走投无路獐头鼠目绞尽脑汁四、词语辨析
1.食言 失言失言食言2.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挖空心思煞费苦心[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20世纪90年代初孙绍振在旅居德国期间,开始了“幽默散文”的写作。他的幽默散文,戏说世俗中的种种琐事,涉及人们热衷的时尚话题,在幽默与调侃中触及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有了新鲜的认识和思考。《说不尽的狗》就是这样一篇幽默散文。 二、主旨领悟
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西方人把狗视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视狗为卑贱、对狗深有成见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看法和做法,从而揭示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说不尽的狗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考点一]文章开头是怎样引出“狗”的话题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开头写到“歌德曾作著名散文《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竟然引发我的灵感作《说不尽的狗》”,而之所以是引发的灵感跟“狗”有关系,又是因为“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让“我”很为难,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合彩,翻译最
难”,难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由此引出全文的话题“狗”。这个开头一环扣一环,自然而严谨,既紧扣了题目,又为全文定下基调。2.[对应考点一]第1段的后一部分“一九九〇年,我在
西德……我反驳说,他们看来还是有责任感的”,能不能放到第2段开头?
提示:放到第2段更好一些。因为这一部分已经开始讲作者在德国的经历,与第2段的开头关系密切。放在第1段,使第2段的开头略显突兀。3.第2段中作者议论道:“没想到我小小的虚伪导致更
大的虚伪。”这种“更大的虚伪”具体指的是什么?
提示:(1)作者虚伪地称赞美国朋友的狗,此家美国朋友真诚地邀请作者再去做客。(2)临去做客前两天谎称感冒,美国朋友信以为真,开车来接。(3)即兴胡编帮刚发生鼠疫的印度来的侄儿的未婚妻检查消毒。(4)此后看见美国朋友后,更虚伪地微笑。 4.作者在文中不厌其烦地描述自己做客德国、美国朋
友家中时狗与人的具体情形,作者的这些描述,反映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的这些描述,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及其审美心理的不同。西方人把狗作为自己的朋友,平等友善地对待他们,而中国人则对狗持贬斥态度,认为狗是“卑贱”低劣的象征,历代的沿袭,对狗的成见一时难以消除。作者对西方人平等善待狗的思想行为持赞赏态度,但对他们具体待狗的举动则感到“恶心”,难以接受。对国人贬斥狗的总体思想行为予以批驳。二、阅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5. [对应考点二]第5段中“退一万步说,这不算性骚扰,
白牡丹是和他自由而公开地恋爱,那对狗也不公平,马咬吕洞宾,蛇咬吕洞宾,狼咬吕洞宾,不也是妨碍自由恋爱,难道就应该发给诺贝尔奖吗?”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它显得幽默可笑?提示:用了反问和仿词(马咬吕洞宾,蛇咬吕洞宾,狼咬吕洞宾)。因为作者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狼咬吕洞宾跟自由恋爱毫无关系,但作者写得煞有介事,而且运用仿词,同时将其和诺贝尔奖连在一起,这样就产生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6.[对应考点二]第9段写汉人对狗的态度与前文所写迥异,
在行文思路上是不是前后不统一?
提示:前后并无不统一的问题。这一段谈的是汉人并不是天生就恨狗的,汉文化也不是一开始就贬低狗,从而证明汉人大多数情况下对狗采取贬低态度是一种无意识的文化积习下的反应。从全文来看,更加能够说明各民族文化是复杂多样的,揭示了翻译文学、比较文化之难的深层原因。[探究结论] 第 5 段用“细想起来”回应第 4 段的问题,然后展开议论,讲述汉人对狗的种种成见;第 6 段开头就是一句总结上文的话语“善良的汉人对狗实在成见太深,而且毫无道理”;第 7 段从中国联想到欧美,作者是这样开头的:“这实在是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是在欧美……”;第 8 段从狗说到鱼,作者是这样联系的:“不要说狗,就是对被钓起来的鱼……”第 9 段作者用“话虽如此”四个字,就将笔锋一转,继续抒写汉文化中有关对狗的另一种看法;第 10 段开头“话回到本题上来”,几个字将恣意汪洋的思绪一下子拉了回来,照应开头,准备结尾。这些衔接和照应,清楚地显示出文章严谨的结构。写法归纳 1.巧用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便于剖析事理,揭示事理的深刻性;运用此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厚度,反映作者作文的博大、精深、智性的一面。文中共有三组对比:第一,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从对比中突出中西方翻译文学和比较文学之难,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第二,中西方人性的对比,从对待狗的态度、与狗的亲近程度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文化对人性的熏陶作用;第三,中国文化自身的对比,首先是古代人对狗的态度的对比,说明狗在中国古代人那里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其次说明传统文化本身对狗的评价就是不一致的。这组对比,揭示了文化虽然有其相对稳定性、传承性的特点,但是也包含着革新性这一特质。 2.风趣幽默的语言
  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一种富有个性的幽默感。这种幽默并不刻意追求教化作用,也不刻意追求机智聪慧,而是显现出了明快、透彻、自由、调侃的文风,使文章充满轻松、洒脱的气息。例如:“退一万步说,这不算性骚扰,白牡丹是和他自由而公开地恋爱,那对狗也不公平,马咬吕洞宾,蛇咬吕洞宾,狼咬吕洞宾,不也是妨碍自由恋爱,难道就应该发给诺贝尔奖吗?”写法精讲如何使语言表达具有幽默效果
1.善于大词小用,产生幽默效果。
2.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化抽象为形象,变概括为具体。
3.化用或运用成语,使语言言简意赅,准确生动。
4.运用个别文言词语和句式,使语言产生诙谐感。
5.引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口语,增强语言的活力。
6.引用一些有时代特色的新词,增强语言的时代感。针对练笔  根据以下情境,运用幽默风趣的技巧写一段话。
  情境一:上课了,化学老师正在做实验……
  情境二:期中考试结束了,我拿出成绩单给缺少笑意的爸爸看……
  答:   参考示例:(1)我敏锐地发现化学老师的眼中,发出镁燃烧般耀眼的光芒,瞳仁像高速电子般移动。望着他那氧原子般的头,氢原子般的架势,酒精燃烧般的热情,我们皆陶醉在无尽的化学溶液中。  (2)爸爸天生缺乏笑细胞,脸上长期“阴天”,即使偶尔出现几片“蓝天白云”,也会使人觉得“寒气逼人”,丝毫感觉不到“晴天”的温暖。只要和他在一起,我总要小心翼翼地收看他的“天气预报”,生怕一不小心又惹来一阵“暴风骤雨”。点 击 下 图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