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第三专题晨读识记板块
第12课
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读美文·滋养心灵]辛弃疾的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
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做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做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或是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
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读人物·知人知情]一、作者档案二、人物颂歌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留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我们重新读他的作品时,仍然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沙场,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山,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背语基·厚积薄发]zhòngxièmògēxūbì古今异义词。这里指繁华的景象,英雄的流风余韵;今义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指跟男女情爱有关的动词,筑坛祭天动词,落得名词作状语,向北动词,回头看动词,遥望,远看动词,忍心名词作动词,吃饭三、名句默写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
5.可堪回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本课考点提炼] 一、相关背景
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表面看来,韩侂胄对他很重视,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
二、主旨领悟
这首词通过写孙权和刘裕两位英雄人物,表达词人力主抗金的决心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三、行文脉络1. 上阕写登楼远眺,看到了千古江山,舞
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由此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词人写这两个人物寄寓了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祖国山河让他生出历史沧桑感,想到了古代帝王刘裕、英雄人物孙权。寄寓辛弃疾敬仰和向往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渴盼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的讽刺之情。[对应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也是诗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表现。诗人的感情常常蕴涵在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之中,鉴赏诗歌的重点就在于领悟诗歌的意境,能够正确领悟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准确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所表达的思想。另外,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注意诗歌的题目、小序、注释等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指津:
对于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类题目的回答,一般应包括以下三点:
(1)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作品揭示出怎样的思想意义。 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使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过……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或揭示……思想内涵)”等句式。
应用:请你参考本处提示,尝试解答[落实应用板块]中的第7、9题。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句具有什么深刻内涵?
提示: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流风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敬仰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对应考点二]3. 下阕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
是什么?
提示:宋文帝草率北伐,因而遭致惨败。作者以此告诫当政者,要以史为鉴,不能草率从事,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对应考点一]4. 作者写佛狸祠的一幕景象,有什么用意?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提示:这幕情景表明金已安稳地统治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百姓斗志松懈,早已忘了国耻,精神麻木,民族意识已经模糊。面对此景,作者异常痛心,
他的心情是沉重的,既有对百姓苟且偷安、忘却国耻
的忧虑,又有对南宋朝廷妥协投降、不图恢复中原的
强烈不满。[对应考点二]5. 有人说下阕洋溢的是满腔豪情,
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应考点一、二]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下阕,作者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又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探究思路][对应考点二][探究结论]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中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运用这个典故表明如不迅速谋求恢复,沦陷已久的江北各地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现了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这一组鲜明的对比,强烈地抒发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1.用典贴切,寄意深远
前人说过“材富则约以用之”,用典是压缩材料的好办法。如写仓促用兵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仅用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十四个字,简约形象,词人的感情触手可及,用艺术形象再现了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2.借古讽今,情辞恳切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的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恢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素材发现?运用范例 风,依旧在吹;雨,依然在下。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时,你的心在隐隐作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你一生的心愿,你是唯一一位以行武出身的大诗人,你经历过马革裹尸的战场,你的诗词是用刀剑刻成的,其中融入了你的血与泪。他们流传千古的同时,将散发着你的气息。你那豪放的气势将影响整个华夏世界。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你一生的无奈,有谁能理解你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为何不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一种与世无争、闲静淡雅的生活呢?你为何不随李白那样,借酒销愁,抽刀断水,或者“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过一种随性的生活呢?也许你骨子里那满腔的热血,始终渴望实现“封狼居胥”般的丰功伟绩吧!你那执著的精神将激励整个华夏世界。 “可怜白发生”是你的叹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你的执著。你虽年事已高,但你依旧等待着,等待着去收复关山五十州,等待着去光复南宋的大好河山,你期待着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再现当年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你那颗赤诚的心将照亮整个华夏世界。
稼轩,我们心中的英雄,华夏民族将因你而充满无限生机。点击下列图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