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肖邦故园 课件(苏教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肖邦故园 课件(苏教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
第3课
晨读识记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落实应用板块读人物·知人知情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写法领悟借鉴背语基·厚积薄发素材发现应用
语篇全解板块
领悟发现板块
第一专题
[读美文·滋养心灵]血脉里,每一个人都是祖国(节选)
邓康延
母语、山河、食物、风俗,一本书、一首歌、一棵树、一种相思,是祖国鲜活的元素,是人民汇聚的共和。我们的遗传密码嵌在山顶洞上、大槐树下;我们仰望星空的座位在东方;我们驮着丝绸茶叶跳着民族舞反弹琵琶去中东去西方;我们盛满粮食和智慧的瓷碗被异族称作China。从甲骨文到最新的计算机字库,我们用一撇一捺书写“人”字,信守“天地人和”的气场,融入全球一体的脉动。 我们只是一代过客,祖国是我们生命的客栈、心灵的故乡。当一个国家在命运的不断提醒下,腾跃而能自省,多难而能兴邦,那就是祖国万岁的原因;当每一个人守护着国家的荣誉和理想,明晓公民的权利和责任,那就是祖国万岁的理由。 当今,人民不再仅仅是团体操或大游行的背景,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时代元素。以下我所提炼的抽象又具象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流动,又渐渐融入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一位海归科学家以火箭的方式沟通了东西方共有的大气层;一位打工妹用辛苦加班拉近了城乡的心理距离;一位志愿者以公民的名义尊重每一位受援者;一位运动员在转身之间破了过去东方人不敢想的纪录;一位旗手遵国家之令为地震死难平民降下半旗;一位网友以热爱抨击着怎么藏也藏不住的丑恶;一位商人在公平交易中流通财富的最大价值;一位记者写下了他的前辈不曾写过的采访和评论;一位外国作家发现华人地区多了相通的名词和动词、忧伤和欣喜…… 时代敬重与时共进的国家,国家敬重为国争光、为国分忧的人们。血脉里,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现实中,祖国就是十几亿的个人。那么,世界上没有比此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了。所以,关注一个人的自尊,就是建树一个国家的自尊;一个大国的崛起,也必然是全体公民综合指标的崛起。
因为万岁的人民,所以万岁的祖国。[读人物·知人知情]一、作者档案 二、人物颂歌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这是一个非常妥帖的称号。琴声如诗,超越了时空,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类心中回荡。有些情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只有音乐才能把这样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音乐的诗歌,比文字的诗歌更传神。肖邦,这位“钢琴诗人”创造的美妙音乐,比世界上大多数诗人的作品更深入人心。他的钢琴曲中,有些旋律也许是古典音乐中最能拨动听者心弦的。他的优美中蕴涵着忧伤,他的文雅中涌动着激情,他的欢快中潜藏着愁绪,他的宁静中埋伏着不安。他的大多数作品无需乐队,只要一架钢琴,便能上天入地,让曲折的诗情翱翔远飞。他的钢琴奏鸣曲、夜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波兰舞曲、前奏曲、即兴曲、幻想曲、变奏曲、摇篮曲、船曲,都是钢琴的独语。钢琴像一艘奇异的小船,被诗人驾驶着,无所不能,无所不达,所有的梦想和憧憬都能在琴声中实现。[背语基·厚积薄发] jiù jìn bì
qiǎn quǎn xīn chuǎn
suō qiāo qú lào luòzhuànɡ chuánɡbó
bò báosù
xiǔ
xiù寥


蓼 弦
舷 眩 炫 绚 殉 徇 缕

褛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养尊处优: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2.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3.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4.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5.荒诞不经:极其荒唐,不可凭信。6.命途多舛: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经历坎坷,屡受挫折。
7.浮想联翩:指头脑里的联想不断涌现出来。
8.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9.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
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形容人
聪明伶俐。(二)熟语应用
根据解释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那些五六岁孩子的绘画内容大
多是 的;但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又是极其合乎常理的。
2.那次大地震,使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从此9岁的他过着
四处漂泊的生活, ,形影相吊。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宠物也跟着沾光,过上
了 的生活。荒诞不经养尊处优茕茕孑立四、词语辨析
1.质疑·置疑置疑质疑2.寥寥无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凤毛麟角[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此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在国外,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成为波兰的“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19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便选取肖邦故园为切入点,写了这篇文章,追述肖邦不平凡的一生,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深沉的爱。 二、主旨领悟
本文通过展示给读者的一幅幅富有异国情调的画面,意在告诉人们艺术家肖邦享誉世界的艺术创作是与故园、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园美丽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都是他创作中不竭的清流和源泉。同时也揭示了肖邦音乐的意义——它是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三、行文脉络肖邦故园提示:极力写一百多年前故园的热闹、充满生机,是为了与下文写故园的颓败、简朴形成鲜明对比,意在突出现在小屋吸引全世界人的目光不在于外在表象的繁华,而在于肖邦人格、音乐的魅力。提示:“清寒”、“简陋”。小屋本就清寒、简陋。“茕茕孑立”、“隐蔽”更加突出了小屋所处环境的偏僻,而这幢小屋因诞生了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天才而闻名于世,这样从侧面反衬出肖邦音乐的魅力之大、影响之深。提示:朴素、淡雅,持久、深沉。正是这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优美环境给了肖邦美的熏陶,激发了肖邦创作音乐的热情。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读: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渲染(衬托)气氛(宁静、秀美、阴冷、荒凉、喧闹、明快……),2.烘托人物形象(思想、性格、心理、情感、身份、预示命运……),3.在文章结构内容上的作用(奠定基调,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铺垫,前后文对比,前后呼应,为文章蓄势,是全文的线索,交代背景、时间、地点……)。 指津:一、提问方式
1.文章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请简要
分析。
2.作者写“××事物(情)”,为何要从“××景物”写
起?
3.在景物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感受?
4.指出该段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
写的作用。 二、答题思路
1.结合段落内容,分析景物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1)指出描写了什么景物(人、物、景)。
(2)指出描写的角度:形、声、色等。
(3)指出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白描与细描的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4)指出景物具有的特征 2.联系上下文,把握景物和人的关系,分析景物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形象(作者或所描写的主人公的情感、心理、性格……)。
(1)指出描写的对象。
(2)指出景物对所描写对象产生的效果。
(3)“景、物、人合一”进行分析。
3.统读全文,指出景物描写在文章形式、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的第9题。提示:肖邦的音乐与这片土地有着共同的色调,是这片土地滋养了肖邦音乐中的乡土情结。提示:用小室里的大花瓶揭示肖邦故居的伟大影响。用清流比喻音乐,形象具体地揭示了音乐的源泉是故园。作者通过联想和比喻,写出了肖邦故园的一花一草,在点燃音乐家创作灵感和火花过程中的作用,说明肖邦享誉世界的作品,是与故园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故园美丽的自然景物,是他创作中不竭的清流和源泉之一。6.第16段中为什么说倾听肖邦的音乐就是在和肖邦“促膝
谈心”?
提示:倾听肖邦的音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肖邦卓越的音乐才能,还可以体会到肖邦流亡与思乡时的痛苦与幸福,还可以领略到肖邦音乐给波兰人民带来的精神力量。肖邦的音乐是用一颗真诚伟大的心与听众交流。所以说倾听肖邦的音乐就是在与肖邦促膝谈心。本文的作者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通过介绍肖邦故园的历史和现状,追述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请说出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探究思路][探究结论]?写法归纳
1.情景交融
本文景色描写十分出众,镜头时而拉远,时而推进,显得自如,那些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仿佛在为我们演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描画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融合在一起。而这两者又与肖邦对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情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提升,这样,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2.善用对比
比如“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消失得无影无踪,与一幢小而简陋的房子“成了波兰人朝拜的圣地”的对比,强调了人们对伟人的怀念。“瘠薄的土地”、“平原小道”、“麦草覆盖的屋顶”这些有限财富和“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的对比,表现了肖邦音乐的价值。故园景色包含的美,既朴素、淡雅,又持久、深沉。这组对比对应统一于一个事物,重在表现故园土地的人文内涵。?写法精讲
怎样巧用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做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1.对比类型
(1)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2)将同一事物或人物前后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3)将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起来使用。
2.注意事项
(1)对比的目的要明确。即明确通过对比要表现或说明什么。这样可以保证文章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抒发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使用对比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能失真、失理,为表现一方而有意贬低另一方。?针对练笔
请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两幅气氛不同的图景,衬托人物的不同心情。
答:  参考示例:初春的阳光温暖地照着大地,新耕的泥土发散出一股清香。山路沿着山涧蜿蜒着。清澈的涧水越过一个个圆石,潺潺地向东流去。路旁山坡上已泛出一片青绿,一丛丛野花迎着春风盛开着。时而有几队迟归的雁群在晴空中掠过,发出短促而嘹亮的鸣声。
山路两边是一片松林。一阵风吹来,松林也发出浪涛般的呼啸声,给人一种庄严、悲壮的感觉。烈士墓在山腰的一块平坦地上,周围是一片粗壮的苍松,墓地当中就是那棵盛开着的三月雪。在松树旁,在三月雪下,散布着十几丘坟墓。
点击下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