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课件(苏教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3.13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课件(苏教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09: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第13课
晨读识记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落实应用板块读人物·知人知情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写法领悟借鉴背语基·厚积薄发素材发现应用
语篇全解板块
领悟发现板块
第三专题
[读美文·滋养心灵]当老字号遭遇洋品牌
沈张  
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知道鸦片战争,谁都清楚这是中国近现代屈辱史的开端,但能讲清英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卖给中国鸦片的人就不那么多了。那为什么呢?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贸易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规模,罗马帝国的贵族们就是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才享受到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的。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换言之,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商品需求极少,而出口商品繁多,这样就形成了贸易顺差。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由于保持顺差时间长达两三百年,所以西方的金银有相当比例都流向了中国,这甚至改变了中国的货币形态——明清以前,中国是以铜为主要货币的,但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了主要货币,而中国又是白银相对贫乏国,这就是因为中国从对西方的贸易中赚取了大量白银。
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英国人在来到中国后发现,中国人几乎不需要他们的商品,他们从中国根本赚不到钱。但英国人很快又发现,有一种东西在中国还是匮乏的,那就是毒品。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老字号曾经扮演了相当令人骄傲的角色。苏杭丝绸商、景德镇等四大瓷都的瓷器商等为中国赚取了大笔白银。直至20世纪初,一些老字号的招牌仍然响亮,如“张小泉”剪刀,在乾隆时期已经是贡品,1915年还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二等奖。
“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是过去的民谣。曾经的穿戴“四大品
牌”,经过20世纪洋品牌的大浪冲击,早已辉煌不再。1950年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还都有不少的老字号,但如今能享誉中华的已经不足1500家。 今天,这些老字号虽然仍有众多的支持者,也不乏忠实粉丝,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中国的老字号仍然只是中国的,还没有一家中国老字号能与洋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分庭抗礼——“北京同仁堂”在国内名声响亮,但在“辉瑞”这样的全球大制药商面前不过是一个“地方企业”;“东来顺”在“肯德
基”、“麦当劳”面前不过是一个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远的不说,“北冰洋”汽水是近代中国的招牌饮料,但在1936年被
“百事可乐”招安;上海牌手表曾是中国青年的梦想,如今还有哪个年轻人以佩戴此表为荣?劳力士、欧米茄才值得炫耀;乐凯胶卷曾经是中国人的骄傲,但乐凯今天何在? 所以,一言以蔽之,中国老字号在面对洋品牌的时候,就是一句:“很不爽!”要想咸鱼翻身,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竞争中取胜——“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固守思想恐怕该放下了,加强品牌意识,创新管理和经营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旧貌换新颜。[读人物·知人知情]作者档案[背语基·厚积薄发] lián tiáo yōu
zhī fēn jiéyǔ
yúbǎo pùchā chāi cībiàn
piántí
dīɡōnɡ ɡònɡ笤


髫咄


绌 饪 荏 妊 衽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显露无余:完全显示表露出来。
(二)熟语应用
根据解释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一个身体臃肿的女人,如果穿上紧身的衣服,那么,她身
材的弊端将 。
2.凡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能总是 ,应该给别人
一个改过的机会。显露无余咄咄逼人四、词语辨析
1.赋予·付与赋予付与2.偶尔·偶然偶尔偶然[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国门开放,一些域外饮食和文化汹涌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饮食结构和文化思想界。理论界“全盘西化”的论调甚嚣尘上,进而引发学潮。青年人思想迷惑,崇洋媚外,不辨方向。作者从麦当劳入手考察,辩证分析,全面论证,进而论及文化交流,给青年人以见微知著的点拨和指导。 二、主旨领悟
文章介绍了麦当劳传入中国后发生的变化以及麦当劳快餐店为了适应中国文化环境采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说明不管是咄咄逼人的强势文化,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弱势文化,它们在冲撞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不变,文化的改变不可能是单向的,而是彼此改变、双向交流的过程。同时作者还说明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三、行文脉络提示: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广泛接受。到中国后:①麦当劳的“快捷”慢了下来,光顾北京麦当劳的中国顾客平均就餐的时间远远长于美国麦当劳的顾客;②被美国大众视为价廉的麦当劳餐食,在北京则成为正在形成的中国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可以就餐的地方,而对收入不高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偶尔可以光顾的地方。2.结合第2~5自然段概括麦当劳的“美国文化”主要体现在
哪些地方。
提示:(1)平等、民主的氛围;(2)浪漫又舒服的就餐环境和优良服务;(3)自律的餐桌行为文化;(4)科学的配料设计的餐食、企业哲学。提示:(1)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和周围街道、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2)迎合当地人的消费习俗,如建立“情人角”和“儿童乐园”专区;(3)积极组织家庭团聚,营造中国式的家庭氛围。提示: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提示:文化交往的过程必然是双向的,尽管不同国家在国力上不同,因而在文化交往中不是平等对手,但因此就断定文化也会因此完全被异化是不正确的。强势文化在影响弱势文化的过程中本身就已经被改变。[探究结论]
文章开头由比较中美消费者在麦当劳就餐的不同消费时间入手,提出本文的写作话题。接着作者条分缕析地归纳分析了麦当劳快餐文化(美国文化)的特点,有事例,有证据,还有作者的亲身感受和观察体验,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显得从容随意,紧接着作者又分析了麦当劳中国化的成功之道。最后,作者对麦当劳现象进行剖析,以麦当劳为例分析了全球化大趋势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乃至整合。篇末点题,指出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作者从一种生活现象入手,得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具有“以小见大、由实入虚”之妙。?写法归纳
1.对比手法
本文比较普遍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如麦当劳在美国的“快捷”与在中国的“悠闲消遣”,在美国的“价廉”与在中国的收入不高的中国人只能偶尔光顾,麦当劳快餐店与中国的餐馆等都进行了对比。 2.直写事实,由小及大
作者从麦当劳在中国的出现并被大众所广泛接受这一现象入手,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再生产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西方的文化,解决了人们心中的一大疑虑。?写法精讲
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从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或者没什么动人的细节材料里,去发掘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以小见大法。通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运用:
1.叙述小事件,引出大道理。在写作时,选择那些能反映一定道理的小事情进行叙述,在叙述事情的基础上挖掘出其蕴涵的思想意义。
2.描述小事物,悟出大道理。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借写白杨,对我国北方抗日军民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进行了由衷的赞美,文章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3.把小事件放置在大背景下,让读者感悟其中的道理。有些道理显而易见,但如果直接说出来反而显得有些苍白。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写的是普鲁士侵占法国背景下的一堂课,虽然没有直接写战争,但是通过写小主人公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的表现,同样能反映他们失去国土时的悲愤和沉痛心情,表达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针对练笔
请你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给下面这个故事加一个评论性的结尾,就此事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答案写在横线上。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离开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答:  参考示例: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时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都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件细小的生活琐事背后蕴藏的社会大问题,值得深思和反思。
点击下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