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4*黄继光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调遗 混乱 冰雹 惊天动地
B.冈位 边赛 卒子 失魂落魄
C.窟窿 屡次 腹部 纹丝不动
D.自卑 穿梭 需臾 惊慌失错
2.下列名言与“珍惜时间”无关的一项是( )
A.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 )
A.法规,单程 B.计划,谋划 C.劝告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冰雹 拥抱 B.屡次 楼房 C.摧毁 催促 D.晕倒 晕车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语言描写 ②心理描写 ③外貌描写 ④动作描写 ⑤神态描写
(1)“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3)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4)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A.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③ C.①⑤③④ D.①⑤④③
二、填空题
6.填写合适的修饰词。
( )的声音 ( )的对话 ( )的灵魂 ( )的利己主义
( )的众人 ( )的薄雾 ( )的壮举 ( )的任务
( )的阵地战 ( )地射击 ( )地爬 ( )地驾驶
( )地注视 ( )地说 ( )地享受 ( )得井然有序
7.查字典填空。
“役”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画。“役”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②强迫驱使;使唤;③战役。
在下列词语里“役”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劳役( ) 奴役( ) 上甘岭战役(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用加点字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语境及提示描写人物的语言。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安静地等着上美术课。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美术老师还没出现,教室渐渐热闹起来。这时,班主任吴老师匆匆走进教室。
(1)她微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生气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读书的毛泽东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全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的主要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重温;就是到了晚年,他对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上画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两遍、三遍的圈记。他最喜爱的书籍是《资治通鉴》,据说读了十几遍,甚至很多片段能背诵下来。他也很喜欢读《红楼梦》,他说“不读五遍,不要评价《红楼梦》”。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做批注,写读书笔记以及在原书上改正错误。毛泽东读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以致用,能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他的文章大气磅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为鼓舞人民的号角,打击敌人的利器。
10.这篇短文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最主要的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 和 来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 。
13.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葵花之最
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我是在昆仑山上度过的。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冬天。
快到“五一”了,冰封的道路渐渐开通,春节慰问品运到了。五颜六色来自五湖四海的慰问袋最受欢迎。小伙子们希望从绣着花的漂亮布袋里,摸出一双精致的鞋垫,做一个浪漫的梦。姑娘们没有这份心思,只想找点稀罕的吃食,打打牙祭。整整一个冬天,除了脱水菜和军用罐头,没有见过绿色。可惜,关山重重,山路迢迢,花生走了油,瓜子变哈喇,沙枣颠成粉末,面粉烙的小果子像出土文物……
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清香。那是一个绣着黄色“八一”和红色五星的小白口袋。针脚毛茸茸的,绣活手艺不高,想必出自一个笨手笨脚的胖姑娘。打开一看,是一袋葵花子。颗颗像小炮弹一样结实,饱满得可爱。
我们每人抢了一把,一尝,竟是生的。葵花子中埋着一封信。信是从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小学发出的。孩子们请求解放军叔叔们,把他们精心挑选出的葵花子,种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这根本不可能!昆仑山是世界第三极,雪线上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我们都默不作声了,只听见屋外风在嘶鸣。我们大着胆子,把葵花子种在院子里。人们都说活不了,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
葵花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
然而,我们高兴得太早了。不知道该算是上个冬天最迟,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但却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它并不是最强壮的,也许因为近旁有一块大石头。受到启发,我们用石头为葵花围起一圈不透风的篱笆。
现在,我们每天趴在石头围墙上看葵花,不知道的人,以为里面养着活蹦乱跳的小生灵。
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自己生命的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出了纽扣大的花蕾,压得最高处的茎叶微微下垂,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
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雪,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早上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扑向葵花。
石围墙也被飓风吹得四散飘去,向日葵却凝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在冰雕玉琢的莹白之中,保持着凄清的翠绿。叶片傲然舒展,像面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丁当之声。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那花盘只有五分硬币那么大, 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像一块光滑的表蒙子。刚分裂出的葵花子还未成熟,像丝丝柳絮一样优雅地弯曲着,沁出极轻淡的紫色。最令人警醒的是花盘四周弹射出密集的黄色花瓣,箭头一般怒放着,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
向日葵身上的冰花越结越厚,最后凝固成一方柱形的冰晶。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
14.“我们每天趴在石头围墙上看葵花”,这个动作描写表现了战士们_____的心情。
15.哪些句子反映了昆仑山环境的恶劣?任选一处用“ ”在文中画出来。
16.向日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放出一朵明艳的花。它是告诉世界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7.你觉得葵花和战士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略
2.D
【解析】
略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规定”的意思是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与计划。“规”的意思是计划,谋划。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要把形近字、多音字的字音区分清楚。注意B项“屡次”中“屡”读音为“1ǜ”;D项中“晕”是多音字,表示昏迷、头脑不清时读“yūn”;表示日月周围的光圈、头发昏时读“yùn”。
5.D
【解析】
略
6. 威严 简短有力 伟大 可卑 惊慌失措 阴惨惨 英雄 艰巨而光荣 激烈 凶猛 顽强 小心翼翼 愤怒 坚定 心安理得 进行
【解析】
【详解】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威严;简短有力;伟大;可卑;惊慌失措;阴惨惨;英雄;艰巨而光荣;激烈;凶猛;顽强;小心翼翼;愤怒;坚定;心安理得;进行。
7. Y yi 彳 4 ① ② ③
【解析】
略
8. 黄继光注视着火力点。 上甘岭战役不能不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解析】
略
9. 同学们,美术老师临时接到通知要去开会,这节课我来上。 一点规矩也没有!这节课就不上美术课了!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时,要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以原文为起点炸开充分的想象,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10.三复四温,不动笔墨不读书。
11.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全书且能学以致用。
12.他的文章大气磅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为鼓舞人民的号角,打击敌人的利器。 号角 利器 毛泽东的文章 毛泽东的文章大气磅礴
13.我们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解析】
略
14.期盼
15.寒凝一切的风雪,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早上起来,天地一片苍茫。
16.告诉世界它顽强的生命力。
17.葵花和战士都有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