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下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综合练(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下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综合练(带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12 15: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下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小明家去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是16吨、24吨、36吨和27吨,那么小明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 )。
A.(16+24+36+27)÷365 B.(16+24+36+27)÷7
C.(16+24+36+27)÷4 D.(16+24+36+27)÷12
2.气象站在一天的1点、7点、13点、19点,测得的温度分别是摄氏8度、15度、24度、17度.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气温.( )
A.(8+15+24+17)÷4 B.(8+15+24+17)÷(1+7+13+19)
3.小明班上同学平均身高140cm,小刚班上同学平均身高142cm,小明( )比小刚矮。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4.小明所在组的同学的体重最轻31千克,最重40千克,他们这个组的同学的平均体重可能是(  )。
A.41千克 B.30千克 C.35千克
5.欢欢班里同学的平均身高是,乐乐班里同学的平均身高是,那么欢欢和乐乐比,( )。
A.欢欢高 B.乐乐高 C.一样高 D.无法确定谁高
6.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各班人数统计图,关于四年级各班平均人数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班平均人数比39人多,比46人少。
B.各班平均人数一定会与其中一个班的人数相同。
C.求各班平均人数可以先算各班人数之和,再除以6。
7.如图,十五届亚运会上,中国金牌数比韩、日两国金牌总数还多(  )枚.
A.108 B.57 C.115 D.107
二、填空题
8.黄中同学在三次数学测试的成绩是:89分、98分、74分,他三次的平均成绩是( )。
9.学校举行合唱比赛,7位评委给一个班的打分如下:7分,8分,7.5分,8.5分,9分,9分,7分,这个班的平均得分是( )分。
10.看图填空.
观察图,使用电话投票的方式,________的票数最多,是________票,使用网络投票的方式,________的票数最少,是________票.
11.甲、乙两个小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个。
甲队成绩统计如下:
队员 张红 李林 刘东 赵雪
投中个数 6 5 6 7
乙队成绩统计如下:
队员 王力 陈晓 杜飞
投中个数 8 7 6
你认为( )队成绩好。(括号里填“甲”或“乙”)
三、判断题
12.身高1.4米的小马走过平均水深1.1米的小河不会有危险。( )
13.某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37.5kg,小红体重41kg,小红不可能是这个班的学生。( )
14.四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10.5元,说明小红一定捐了10.5元。( )
15.在一组不全相等的数中,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 )
四、解答题
16.一个小组的10名同学包了一辆汽车到动物园,租车费大家平均分摊。临上车时又来了2名同学和他们一起去,这样原租车费就由12人平均分摊,因此原来的10名同学每人比计划少出了2元钱,问租车费是多少钱?
17.9名同学按照身高顺序排队,前4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后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这9名同学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的,还是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的?这9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8.下面是小亮组和小玲组回收废纸情况.
从回收废纸的情况看,哪组同学环保意识好?为什么?
19.琳琳和萍萍两位同学参加“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图。
根据这7个分数的平均分来判断谁的水平高,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0.小红、小明、小强、小方、小丽、小云的体重分别是:
32kg 40kg 37kg 34kg 36kg 37kg
(1)算出他们的平均体重.
(2)与平均体重相比,小红轻4kg,小明________,小强________,小方________小丽________,小云________.
(3)加果以平均体重为标准记为0千克,那么这6名同学的体重分别记作:
姓名 小红 小明 小强 小方 小丽 小云
体重(千克) -4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将四个季度的用水量相加,求出全年的用水量。再除以12,求出平均每月的用水量。
【详解】
要求小明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量,列式为(16+24+36+27)÷12。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及其对应的份数。
2.A
【解析】
【详解】

3.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小明班上同学平均身高140厘米,小刚班上同学平均身高142厘米,并不代表小明的身高是140厘米,小刚的身高是142厘米,也有可能小明比小刚高得多,也有可能比小刚矮得多;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小明班上同学平均身高140cm,小刚班上同学平均身高142cm,小明可能比小刚矮。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答此题因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不代表其中的哪一个数据。
4.C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要大于这组数据的最小数,小于这组数据的最大数,据此选择。
【详解】
由分析可知,这个组的同学的平均体重应该在31千克和40千克之间,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
故选择: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认识,掌握平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明确它的取值在一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5.D
【解析】
【分析】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某一个数据的特征,欢欢所在班级学生平均身高比乐乐所在班级学生平均身高低,并不代表欢欢的身高就比乐乐低。因此无法确定欢欢和乐乐谁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欢欢和乐乐比,无法确定谁高;
故答案为:D。
【点睛】
明确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
观察统计图可知,六班人数最多,是46人;三班人数最少,是39人;所以各班平均人数比39人多,比46人少;计算出6个班的人数之和,再除以6,就是这6个班的平均人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所以各班平均人数不一定与其中一个班的人数相同。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A.各班平均人数比39人多,比46人少,正确;
B.各班平均人数一定会与其中一个班的人数相同,错误;
C.求各班平均人数可以先算各班人数之和,再除以6;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从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并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B
【解析】
【详解】
165﹣(58+50)
=165﹣108
=57(枚)
答:中国金牌数比韩、日两国金牌总数还多57枚.
8.87分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黄中同学在三次数学测试的总分,用加法计算,然后用三次数学测试的总分除以3即可。
【详解】
89+98+74=261(分)
261÷3=87(分)
【点睛】
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8
【解析】
【分析】
平均分=评委打的总分÷评委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
(7+8+7.5+8.5+9+9+7)÷7
=56÷7
=8(分)
这个班的平均得分是8分。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明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要学会灵活运用。
10. 尼莫 580 卡通人物 0
【解析】
【详解】

11.乙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即可。
【详解】
甲队平均成绩:
(6+5+6+7)÷4
=24÷4
=6(个)
乙队平均成绩:
(8+7+6)÷3
=21÷3
=7(个)
7>6,所以乙队成绩好。
故答案为:乙
【点睛】
解题时注意两队人数不同,应比较平均数,不能直接比较总个数。
12.×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所以平均水深1.1米的小河,并不代表小河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1米,可能有的地方要比1.1米深得多、可能超过1.4米,也可能有的地方比1.1米要浅的多,所以不能就此确定身高1.4米的小马过河没有危险,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据分析得出:
身高1.4米的小马走过平均水深1.1米的小河可能会有危险;
所以原题的说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不要被数据所迷惑。
13.×
【解析】
【分析】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详解】
某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37.5kg,小红体重41kg,小红有可能是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具有惟一性,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只是在平均数计算出来后,有和某一个原始数据相等的可能。
14.×
【解析】
【分析】
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四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10.5元,则有的人捐款大于10.5元,有的人捐款小于10.5元,有的人捐款等于15.5元,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四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10.5元,小红不一定捐了10.5元。
故答案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15.√
【解析】
【详解】

16.120元
【解析】
【分析】
每人比计划少出了2元钱,总共少出了20元,这20元由后来的2个同学来分摊,每人10元,也就是后来每人分摊10元,一共12人,租车费120元。
【详解】
(元)
(元)
(元)
答:租车费是120元钱。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问题,也可以设原来的人均费用为未知数,表示出现在的人均费用,根据租车费不变列方程求解。
17.从矮到高;
【解析】
【分析】
由可知前4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小于后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所以这9名同学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的。用前4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乘4,求出前4名同学的身高总和。用后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乘5,求出后5名同学的身高总和。再用前4名同学的身高总和与后5名同学的身高总和相加,再除以9,即可求出这9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详解】
答:这9名同学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的,这9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的实际应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18.小亮组环保意识好.因为小亮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大于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
【解析】
【分析】
通过计算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详解】
小亮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56÷4=14(千克),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60÷6=10(千克),14>10,即小亮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大于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
回收的废纸数:56÷4=14(千克),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60÷6=10(千克),14>10,即小亮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大于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
解答:小亮组环保意识好.因为小亮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大于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
19.见详解
【解析】
【分析】
当我们用平均数来表示一些比赛的成绩时,如果数据中出现一两个极端数据,那么平均分就不能公正地代表选手的比赛成绩。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常常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办法,以避免极端数据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比赛更公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我认为不合理。我建议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求平均分,这样比较公平。
【点睛】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会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也就是平均数会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通常采用去掉极端数据后求平均数的办法解答。
20.(1) 36千克
(2) 重4kg;重1kg;轻2kg;重0kg;重1kg
(3)
【解析】
【详解】
(1) (32+40+37+34+36+37)÷6
=216÷6
=36(千克)
答:他们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
(2)重4kg ;重1kg ;轻2kg ;重0kg ;重1kg
(3)填表如下:小明重4kg,记作+4;小强重1kg,记作+1;小芳轻2kg,记作-2;小丽重0kg,记作0;小云重1kg,记作+1kg.
姓名 小红 小明 小强 小方 小丽 小云
体重/千克 -4 +4 +1 -2 0 +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