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2 08: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词风豪放
爱国情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背景简介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久远的年代)
(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
(草率)
(落得)
(不堪 哪堪)
初读该词
词中用典
孙权
廉颇
佛狸祠
刘义隆
刘裕
初读该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但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繁华景象的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走了。
口译该词
赏析上阕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孙权
刘裕
(英雄 风流)
(气吞万里如虎)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用孙权典 :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用刘裕典: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惜后继无人,刺昏庸无能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他们都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共同点
思考: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感情的词语并说说作者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孙权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英雄、风流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
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
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
敌救国的热情。
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轻率地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却只落得个兵败逃跑,仓皇失措。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的祠庙前,眼下一片神鸦的啼叫声和祭社的鼓噪声!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
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能草率出兵,
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用佛狸祠典: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之愤!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
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懑。
上阕
孙权
刘裕
英 雄
挥戈北伐
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
下阕
刘义隆
烽火扬州
草率北伐
惨痛尤存
廉 颇
尚能吃饭
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警告统治者
惋惜事业后继无人
暗示统治者昏庸无能
谴责偏安
表明壮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物 故事简介 关键
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英雄
风流
惜后继无人
刺昏庸无能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草草
赢得
可堪
凭谁问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
本文写作特色
手法: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对比的运用
3、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风格
豪放悲壮、慷慨愤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上下两阕。
上阕怀念孙权、刘裕,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也是对当时主战派的期望和对苟安求和者的讽刺。
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主张;用廉颇的故事,抒发自己未能尽展才能的感慨,以及对南宋王朝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