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2.分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氧化物:冰、干冰 B.碱:烧碱、纯碱
C.盐:硫酸铜、氯化钠 D.酸:醋酸、硝酸
3.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4.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呈碱性 B.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可用于烘焙糕点
5.小明外出游玩,发现路边的小麦叶子发黄、有倒伏现象,他建议田主应该施用一种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是
A.CO(NH2)2 B.KCl C.KNO3 D.NH4HCO3
6.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3+
B.滤液中含有Mg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滤渣中可能含有Mg
7.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u2+、SO、Cl-、Na+ B.OH-、K+、NO、Ba2+
C.Mg2+、SO、Al3+、NO D.Na+、CO、Ca2+、Cl-
8.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铵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9.硝酸铵是一种氮肥,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下列使用硝酸铵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
B.结块时用铁锤砸碎再用
C.施用时不宜与碱混和使用
D.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
10.下列各物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11.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12.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二、简答题
13.化学与社会生活
(1)从铁、生石灰、烧碱、小苏打、硫酸铜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 _____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 _____ 。
(2)生活中常用二氧化碳灭火而不用氮气灭火的原因是 _____ 。
化学与传统文化
(3)北宋《浸铜要略序》载“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_____ 。
(4)《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天然气),引井火以煮盐”,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_____ 。
三、推断题
14.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 B, C, D, 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烧杯A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步骤③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产生气泡,红色褪去,_______。
17.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
结论 甲 乙 丙
含有CO、H2、H2O(气) 含有CO、H2、CO2 含有CO、H2、CO2、H2O(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②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点燃尾气,火焰呈___色.
③丁认为,由于他们对装置___(填序号)中的实验现象分析不同而导致结论有差异.根据碳酸盐可转化为CO2的性质,丁利用上述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剂进行实验,证明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写出丁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___.
18.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回收产物。
(1)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收集气体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______(填操作),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3)将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溶解、过滤、洗涤、蒸发,以上操作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蒸发时需铁架台和______(填序号),当______时停止加热。
(4)产物KCl可作化肥,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促进叶色浓绿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能力
五、计算题
19.已知某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HCl、NaOH、C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不变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____。
(2)为了进一步测定成分及含量,重新取120g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1)和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2)。 (已知: CaCl2溶液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②计算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③m1=_____ g;m2=____g.
20.下图是某种化肥广告内容,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硝酸铵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是否属于虚假广告?(写出计算过程)结论:该广告_____(“是”或“不是”)虚假广告。
(4)40千克NH4NO3与多少千克NH4HCO3(碳酸氢铵)的肥效相同(即含氮元素质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
21.一瓶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 Na2CO3。为测定该瓶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取样 20 g 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 C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10 g。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化学方程式)。
(2)计算该瓶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C 6.C 7.C 8.A 9.B 10.D 11.B
12.A
13. CuSO4 NaHCO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Fe+CuSO4═FeSO4+Cu CH4+2O2CO2+2H2O
14. Fe2O3 CO2 CuSO4 ②③ 3CO+Fe2O32Fe+3CO2
15. H2O P2O5等 Fe2O3+3CO2Fe + 3CO2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16. B烧杯中溶液变红 溶液变澄清
17. 锥形瓶 CO2+Ca(OH)2=CaCO3↓+H2O 蓝 A 将A中固体取出,加入烧杯(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18. 2KClO32KCl+3O2↑ 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瓶口 玻璃棒 AHG 出现较多固体 c
19.(1)氢氧化钠;(2)①HCl、CaCl2;②3.65%;③63.6;31.8
20.(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16×3=80;
答: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
(2)硝酸铵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
答:硝酸铵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3)纯净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35%<38%,
答:该广告属于虚假广告。
(4)设与40kgNH4NO3肥效相同的NH4HCO3的质量为x,则
x××100%=40kg××100%
x=79kg。
答:40千克NH4NO3与79千克NH4HCO3(碳酸氢铵)的肥效相同。
21.(1)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