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银 水银 Hg
B.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苛性钠 NaOH
2.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
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
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
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
3.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5.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pH试纸
6.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NaCl溶液
C.稀硫酸 D.KNO3溶液
7.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8.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9.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10.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11.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
C.H2SO4 HCl NaOH D.NaCl Na2CO3 Na2SO4
12.下列关于盐酸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在实验室用作干燥剂
C.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D.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二、简答题
13.某电镀厂排放的废物中含有少量硫酸,请利用不同原理设计两个实验证明该厂的废物呈酸性。
14.现有MgCO3和Ba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6g,放入到100g某浓度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3.8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Mg、Ba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总和为_____。
15.根据课本第227页的实验(如图)回答问题:
①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_________.
②烧杯内有何现象?_________.
③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三、推断题
1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是一种钠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E为氧化物,C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C的化学式_____。
(2)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7.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
(2)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
1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写一个即可),A与E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
(2)B与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C与E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写一个即可)。
四、实验题
19.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 。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3)高明设计了C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氢气,其中锌粒放在细铜网上,则该装置的显著优点是 ___________ ,此时收集装置应选择装置 _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4)G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多功能瓶,若用它来干燥氧气,此时瓶中应该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___________ (填试剂名称),氧气应该从 ___________ 端通入(填“b”或“c”)。
2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氨水。
(1)实验现象是_____。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种主要性质是_____。
五、计算题
21.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气 __________ 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2)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3)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 。
22.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样品:
(1)用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75克,能与9.8克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5.B 6.A 7.C 8.C 9.C 10.C 11.B 12.B
13.方法一:用试管取污水少许,滴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证明显酸性;方法二:用试管取污水少许,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证明显酸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4.50%
15. 整个实验形成闭合回路,化学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和转移 锌片逐渐溶解,溶液颜色渐渐变浅直至无色,铜片增厚 硫酸铜溶液能导电(合理即可)
16. HCl CO2
17. AgNO3 置换反应 3CO+Fe2O3 2Fe+3CO2 2CO+O22CO2 放热
18. HCl(或H2SO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Fe)排在氢(H)前(或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
19. 长颈漏斗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F或G 浓硫酸 b
20. 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1. 0.2 稀硫酸与氧化铝反应 10% 92.52%
22.(1)6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