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和绘画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国画基本构成近景、中景、远景的组合。体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树、石、山、建筑、点景人物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生宣纸的干、湿、浓、淡墨色的变化中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和感受中锋、侧锋用笔的变化。同时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用毛笔和墨、色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千百年来积累了相当可贵的技法经验及精美的艺术作品。这一切都是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传承和创新。本课以分析山水画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画法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和感受近浓、远淡,近干、远湿的表现规律,进而用这种手法引导学生尝试国画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画出一幅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构成。
教学难点:近山远山的浓淡干湿表现、树的双勾法、单勾法表现,枝叶的不同表现,画面有机组合。
四、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宣纸镜片30份、画毡或报纸。五、教学过程:
一、示范导入回顾知识
1.师快速示范:近山与远山
上课之前,戴老师想先大家露一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戴老师如何运笔用墨,猜猜看画的是什么?(2分钟)
学生交流教师手拿毛笔做动作,引导学生归纳:中锋侧锋浓淡干湿。
学生第一次尝试练习浓淡干湿表现近山与远山。
【教学意图】通过快速示范近山远山,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水墨知识:中锋、侧锋用笔,浓淡干湿关系。同时教师现场示范直观引导学生学习画山的简要步骤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绘画兴趣。
2.展示教师国画范作(裱好的4尺整开1幅)引出山水画(1分钟)师设疑说:猜猜看,今天戴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如果喜欢的话请大家给戴老师来点掌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引导学生说说画了那些内容?
顺势板书课题:山水画。
简单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中国山水画是国画的组要组成部分,国画包括山水、画鸟、人物。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教师的整开山水画,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山水画认识兴趣。这样也顺势引出课题,又自然引导学生了解了国画的基础知识。
二、探究技法获取新知
1.赏析沈周《吴中山水图》理解山水画的基本构成(2分钟)
仔细观察:近景、远景、中景分别画什么?
板书:近景、远景、中景
围绕近景(近树、近山)、远景(远树、远山)。
板书山水秘诀: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近山明暗,近树叶茂。
【教学意图】赏析沈周的典型山水画,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山水画的近、中、远景,从而弄清水墨的浓淡干湿关系。这也是学习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2.展示两种树范作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的树枝、树叶。
出示单勾法、双勾法的树,没有树枝与树叶。(2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双勾法、单勾法。接着教师局部示范表现鹿角枝龙爪枝。
最后展示各种树叶画法启发学生选择或创新树叶。
第二次练习:尝试画树的画法。(2分钟)
要求:运用双勾、单勾法表现两到三棵树。
简评1-2位学生练习。
【教学意图】回顾双勾法、单勾法画树两种画法,在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表现例如鹿角枝龙爪枝,并学习树叶的画法。掌握画树的基本方法是学习山水画的开始。因此教师必须局部示范来直观引导学生如何生动表现树的画法。
三、展示教师范作学习完善画面
1.展示教师4幅山水画引导学生如何表现中景。(2分钟)
师:你们喜欢哪一幅?近景、远景怎么表现?特别是中景怎样表现?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老师自己的4幅山水画,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中近景、中景、远景巧妙组合。
2.师快速示范中景。顺势展示各种建筑、桥、小舟等(2分钟)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中景的认识与学习,加上直观示范,使孩子能快速掌握绘画步骤。
3.欣赏名作感受大家对山水的借景抒情与意境(2分钟)
A)倪瓒(元)《雨后空林图》野逸萧疏
B)黄公望(元)《富春山居图》率真简约
C)董其昌(明)《林和靖诗意图》悠然恬静
D)吴伟(明)《渔乐图》开阔壮观
【教学意图】通过赏析大师的名作,感受山水的意境,理解大师对山水画的借景抒情的寓意。
四、完整体验艺术实践
1.欣赏学生优秀4幅作品引领创作体验(2分钟)
看了同学们的画,你想如何来安排你的山水画呢?你的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怎么样的?
2.画一幅你心中最美的山水画吧。(15分钟)
要求:用中国画技法画出美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出远、中、近景、浓淡关系。可以上色彩。
3.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学生的优秀范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组成的远、中、近景、浓淡关系,明白作业要求检验上课效果。
五、艺术评价感受收获(3分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形式
1.能否表现出近中远景关系?
2.能否表现出水墨的浓淡干湿关系?
3.哪幅作品有特别的意境?
六、艺术拓展古诗配画(2分钟)
欣赏5幅古诗国画,引导孩子进一步意境升华
师:要想追求有意境的山水画,必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师小结:通过这节山水画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中国山水画的有一个新得认识,大家课后不妨查查“元四家”的山水作品。
【教学意图】在艺术拓展中,通过赏析古诗国画作品,引领孩子们进一步对国画意境的感受,让孩子们理解山水画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面借景抒情。
六、板书:
15.山水画
中锋 侧锋
近景(浓、干)、中景、远景(淡湿)
远山无石 远树无枝 近山明暗 近树叶茂
鹿角枝 龙爪枝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