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我国抗疫成功体现了什么制度的优势?
2020年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
各国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中国何以
取得世所罕见的防控效率?原因种种,其中制
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
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其多方面显著优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充分彰显。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
抗疫凸显中国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我国的社会性质?
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1956):一化三改
“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是指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即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两个历史事件的关系:由于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它们也是相互促进的。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依法实行的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而言。
基本要素是民主、工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
劳动资源、工具
(如土地、厂房、机器、耕畜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我国表现为生产资料由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第5课 三大改造
统编八(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2.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3.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目标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方式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方式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背景(必要性)
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需求。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背景(必要性)
2
改造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生产资料私有
生产资料公有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土地、农具入股,成为集体财产
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
检查入股农具
土地交公
国家投资
太分散
很脆弱
要集中
农业生产合作社
机械生产
集体经营
走合作化道路的优点在那里?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分散
合作
1953年-1956年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原则
自愿互利
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时间
目的
过程
原则
结果
方式
目的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私有
公有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交流生产经验
合作社成员可以……
困难
缺劳动力,劳动工具
贫困缺少资金
水利问题
天灾
不能使用机械化农具
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团结合作
个体(分散)
一家一户
农业生产合作社
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考考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
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改造
4
性质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实质是什么?
合作探究
私有制
公有制
个体经营
集体经营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1
背景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保定市私营百货业的工商业者踊跃签名申请公私合营
上海市工商业者家属代表写保证书表示拥护私营
公私合营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目的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
时间
1954年—1956年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方式
4
创举
企业
国家所有(公有)
资本家所有(私有)
主
合作
赎买
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和平赎买(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公”指国家
“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何为“公私合营”?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企业焕发新生
王致和臭豆腐
王老吉
三大改造(1953-1956)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全行业公私合营
三 、三大改造的完成
1
2
意义
3
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私营工商业
合作探究
思考: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变化
第一次 变化 第二次 变化 第三次 变化
标志性事件
性质变化
知识拓展
1840年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和平赎买
封建社会
1840年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
新民主
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小结:
1956年
1、三大改造的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
4、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是指赎买政策。
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A.1949 B.1956 C.1978 D.1980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B
C
基础练习
3. 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 )
A.1953—1956年 B.1956—1966年
C.1949—1953年 D.1945—1949年
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采用合作化运动
C.开展公私合营 D.组织生产合作社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