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分析论据,学会说理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分析论据,学会说理课件(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2 14: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分析论据,学会说理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分析论据、学会说理的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言分析法。
3.培养写作兴趣。
一、符合文体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之一是符合文体要求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缺一不可,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点:作者对某事物所持的 观点和看法。
例如:
1.认同或否 认“失败乃成功之母”
2.最喜欢爸爸或妈妈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和事例,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论据
事实论据:
事理论据:
名人事例,典故等
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成语,谚语和格言等
实例: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然后母亲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观点+材料=议论文
通常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学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作文的失败:以叙代议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事实论据)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论点)
[分析?]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存在问题:叙而不议,堆砌材料。
“观点+论据”格局的弊端:
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观点)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材料)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些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分析)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结论)
一个标准的论证段落应该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
知识就是力量。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例】
知识就是力量。 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材料句)
(分析句)
(结论句)
模式:论点+阐释+论据+分析+结论
在论证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分析材料,论证的本质就是分析。
分析,就是把事实论据蕴含的意义挖掘出来,使材料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
换个角度说:
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二、分析说理
常见的分析说理法有:
因果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
正反分析法
例后解说法
意义分析法
辩证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基于一定的原因。写作时可以由原因推出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推出原因。
例: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可以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
例: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例: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 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 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论据结果)
[论点]
[事实论据]
(论点)
[因果分析]
方法:因果分析法
逻 辑 思 路:为什么——是因为
标志性词语: 为什么……,是因为…(果推因)
之所以……,是因为… (果推因)
正因为……,所以…… (因推果)
关 键:用因果分析法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嫉妒使人走向毁灭。【观点】庞涓孙膑师出同门。当初,两人同拜一师,同习兵法,共论天下,情同手足。按照常理,他们都会成为叱咤风云的将才。然而,遗憾的是,庞涓却无法容忍师弟比自己聪明,心生嫉妒。他把孙膑骗到魏国,在魏王面前进谗言,残忍地剜掉孙膑的膝盖骨,而自己最终在马陵之战中战败而亡。【事例】为什么同样才华卓群庞涓下场竟如此可悲 那是因为他心胸狭窄,容不下师弟强于自己;那是因为他利欲熏心,生怕师弟抢占自己权利地位;那是因为他急功近利难于辨别师弟减灶的计谋。嫉妒之心冲昏了他的头脑以至于他迷失人生航向,也迷失了自己,最终战场上一败涂地;人生身败名裂。可见,嫉妒使人走向毁灭!【分析】【由果推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_①_。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①他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②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表达训练:
请运用因果分析法在该段文字的末尾添加一段分析文字。
人要自立自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1岁就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上大学时他依然把妹妹带在身边。
答案示例:
……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论据的结果]?因为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论点],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因为自立自强[论点],他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明朝文豪宋濂小时候就能与梦想相伴,虽然家贫,也要想方设法借别人的书并手抄下来,刻苦攻读。与梦想相伴,宋濂更能在求学路上强忍住饥寒,不羡慕别人的优越生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从而成就了自己,让生命的质量更丰实。
我国游泳健将张琳与梦想相伴,历经非常艰苦的训练,历经诸多的失利,他却绝不气馁,而是不断地在生命的色彩中描画着努力拼搏、不懈奋斗的靓色,从而在200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800米自由泳比赛中将世界记录提高了6秒53,并获得游泳冠军。
可以设想,如果宋濂眼见自己家境贫寒,读书毫无条件可言,就孜孜于温饱,愍愍于哀叹,他就根本不可能“与梦想相伴”,根本不可能借书来读,根本不可能忍饥挨饿清苦求学,我们就无法看到明朝文坛上那颗闪亮的明星——一个王朝的开国文臣。
我们还可以想象,张琳如果看到我国男子游泳项目从来没有出现过世界锦标赛冠军和奥运冠军的“严酷现实”,就放弃与梦想相伴,就悲叹“生不逢好地方”,就不去刻苦训练,如此下来,世界男子泳坛上就肯定会缺少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高亢的国歌声。
可以设想,如果宋濂眼见自己家境贫寒,读书毫无条件可言,就孜孜于温饱,愍愍于哀叹,他就根本不可能“与梦想相伴”,根本不可能借书来读,根本不可能忍饥挨饿清苦求学,我们就无法看到明朝文坛上那颗闪亮的明星——一个王朝的开国文臣。
我们还可以想象,张琳如果看到我国男子游泳项目从来没有出现过世界锦标赛冠军和奥运冠军的“严酷现实”,就放弃与梦想相伴,就悲叹“生不逢好地方”,就不去刻苦训练,如此下来,世界男子泳坛上就肯定会缺少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高亢的国歌声。
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析例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即正例反设,反例正设。
析例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析例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一举三得: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叙议归一,简洁充实;
正反对比,思辩性强。
典型句式:
“如果……那么……”
“如果……就……”
“假使……那么……”
“倘若……那么……”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
正例反设
改文: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分析: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反例正设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分析)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力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马谡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排比式假设法
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发育比别的孩子慢,但他在物理学科研究上,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终使相对论问世。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的时候是公认的差生,但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成为享誉中外的数学家。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刚进校成绩很差,外国学生都瞧不起他,笑他笨,他暗暗憋着这口气,勤奋学习,一个学期下来,他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试想,
 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
      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呢?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两种方法综合运用
总结:
方法一:例后因果分析法
方法二:例后假设分析法
(也可综合运用)
分析事例的方法
练习
2005年的春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为这样的一个人感动,她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她就是用毅力演绎了《千手观音》的邰丽华。
请运用以上事例,以“笑对苦难,做生活的强者”为观点,分别用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议论性文字。
2005年的春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为这样的一个人感动,她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她就是用毅力演绎了《千手观音》的邰丽华。(叙例)
改写:笑对苦难,做生活的强者。为什么邰丽华能在无声的世界里成为一个绝美的舞者?因为她是生活的强者,她不甘心被苦难埋没;不管经历多少困难,她始终能面带微笑,从不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她始终坚信如果真是千里马,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腾飞的一天。因此,她笑对苦难,努力拼搏,终于脱颖而出,谱写出生活的最强音。邰丽华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面对苦难要学会坚强,学会以乐观的心态获得坚韧的毅力,笑对苦难,绽放生命的光彩。
  例:2005年的春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为这样的一个人感动,她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她就是用毅力演绎了《千手观音》的邰丽华。(叙例)
改写:笑对苦难,做生活的强者。假如,面对人生的苦难,邰丽华象温室的幼苗那样成长在别人的怜悯中;假如,面对人生的苦难,邰丽华象残秋的落叶那样,消沉在自暴自弃中;假如,她没有面带笑容去经历那么多血与汗的洗礼,那么她的生命怎么会被演绎的如此精彩?因此只有笑对人生的苦难,做生活的强者,我们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绽放出生命绚丽的光彩。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古时中州(河南)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奋然立志,准备东上泰山,作一次壮游。计算一下路程,要走3000多年。于是打算南下长江、汉水,计算一下里程,也要走3000多年。再估量一下自己的寿命,却已经来日无多。于是悲愤交加,郁郁而死,落得一个被蝼蚁之辈耻笑的下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制定目标需量力而行[读题知文,观点清晰]
①目标是黑夜中的北极星,给我们的人生指出正确的方向;目标是春日清晨的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希望(改为“带来温暖与希望”更能与上下文句子谐调);目标是久旱后的甘霖,为我们输送强大的力量。[排比开头,写出“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②然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则会适得其反,使你事倍功半。因此,请量力而行,制定真正适合你的、正确的目标。[转折,提出中心观点——准确、清晰。]
③量力而行,制定正确的目标有利于我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展开一,段首中心即分论点一]古时中州的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遂奋然立志。这只蜗牛的出发点是好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没有人愿意庸庸碌碌。但蜗牛的目标却是东上泰山,南下长江、汉水,这对于“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而言似乎没什么,对于如蜗牛一类弱小者,只能说是不切实际。蜗牛如此,人亦犹然。随便立下不符合自身实际的远大目标,最终只落得望洋兴叹的后果,岂不滑稽?[“点”“扣”材料,由“虫”及“人”,分析到位]相反,正确认识自己,量力而行,所制定的目标就可以催人上进,奋发图强,最终实现理想。[收束本段,照应段首句]
④量力而行,制定正确的目标有利于我们战胜困难。[展开二,段首中心句即分论点二]谁都知道,实现理想的路途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动力,这就是正确的目标。中州的蜗牛制定非常远大的目标,但这并没有帮助它实现自己的理想,究其原因,就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阻碍了它前进的脚步。对于我们,只有制定正确的目标,我们才会为其奋斗,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当年比尔 盖茨从哈佛辍学,去实现自己的电脑梦,不就是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在引导他吗?[一反一正,对比鲜明]否则,今天的世界首富从何而来,“微软帝国”从何而来?[收束本段,照应段首句]
⑤量力而行,制定正确的目标有利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展开三,段首中心句即分论点三]辉煌是通过努力和积累才形成的,一个个正确的目标能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就自己的价值。当我们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后,我们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⑥正确的目标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力量之源(略显啰嗦),通过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请制定好正确的目标,未来属于你自己。[收束全篇,照应开篇,变换措辞,提升观点。可以考虑写成独立段。]
摆正位置[论点式标题,简洁明了]
①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碌碌无为,于是准备东游泰山或南下长江、汉水,但最终都未能实现而郁郁死去。是什么让这蜗牛未能实现目标,是它自己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罢了。[概述材料,反向提出观点]
②有了志向本该是件好事,但由于对自己缺乏认识,把目标定得过高,最终导致了蜗牛的失败。[辩证分析,难得]一只蜗牛如此,难道人就不是这样吗?所以我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把握未来。[由此及彼,正面提出观点: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③高估自己的人,会将自己推向悬崖边沿。[展开一,段首中心句。反]不知你是否对建国之初的“大跃进”有印象。当时中国人是如此的嚣张,曾夸下海口说:“中国不出几年,在经济上便能超过苏联。”于是便集中全国人民大搞经济,结果非但未能实现诺言,反而给国家带来了不少麻烦,人们苦不堪言。建国初的失败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一切都应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切实的目标,不要太过高估自己。[收束本段,照应段首]
④低估自己的人,是将自己才能埋没的人。[展开二,段首中心句。反]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总认为自己天生就比别人差,尽管自己多么努力还是没有,就这样他们的才华被他们愚蠢的想法所埋没。古人言:“天生我才(材)必有用。”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如牛顿、爱迪生……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所以请那些低估自己的人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心中的才华放飞。[收束本段,照应段首]
⑤摆正位置的人,是通往成功殿堂的人。[展开三,段首中心句。正]还记得那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人吗?年少时,疾病夺去了她倾听世界的权力,但她并非因此放弃生命。她把自己定位在艺术的殿堂里,经过努力,她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每一位中国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将会是一个成功者。[收束本段,照应段首]
⑥摆正位置的人,能在沙漠里发现绿洲;摆正自己位置的人,能把握自己的未来;摆正位置的人,是自己才能的挖掘者(改为“能挖掘自己的才能”,上下文句式要谐调);摆正自己位置的人,能……[收束议论,排比手法]
⑦如果你不想一生碌碌无为,郁郁而终,(灵活“点扣”材料)那么请重新认识自己,把自己摆在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收束全文,照应开篇]
【文章提纲】 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起始]
或许它(蜗牛)应该选择一条自己的道路,量力而行。
[展开]
(之一)人生有无数个十字路口,(我们要)量力而行。……过高的目标容易使人颓废,过低的目标会使人潦倒一生。人生应有合适的目标。
(之二)有人问,力所能及就是正确的选择了吗?我想不单只如此。……不义之事不可为。
(之三)(我们要)敢于去走正确的路。……给你一条路,你得敢去走,重在过程。
[作结]
人生是在选择中度过的,当面对选择时,量力而行才能是个识时务者;衡量是非对错才能是个智者;敢于拼搏才能是个勇者。蜗牛做了次错误的选择,选错了目标,选择了放弃。人生应以此为鉴,选择正确的道路。
请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起始]
世间万事万物都要踏出第一步,才能可能通向成功。
[展开]
(之一)踏出第一步,我们可看见成功之门。
(之二)踏出第一步,我们可看见更前的路。
(之三)踏出第一步,我们可以得到更大的信心。
[作结]
请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不要像蜗牛一样畏惧前方。前方的成功之路正在向你挥手,只要你踏出一步,就可看见成功之门,看清前方的路,得到更大的信心。
做事要正确制定目标
[起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做事要正确制定目标。
[展开]
(之一)正确制定目标,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之二)正确制定目标,是成功的基石。
(之三)正确制定目标,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作结]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给自己制定正确的、恰当的学习目标,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水平,迈进自己理想的大学。
行动起来
[起始]
这只蜗牛立志已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它放弃了成功的另一半——行动。
[展开]
(之一)行动是把志向付诸实践的方法。
(之二)行动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好方式。
(之三)行动是达到成功的唯一途径。
[作结]
你的志向还没有付诸实践吗?
你还在纸上谈兵来证明自己吗?
你还没有成功吗?
行动起来吧!
高估低就
[起始]
因为存在着高估低就的现象,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
[展开]
(之一)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准确地定下自己的目标。
(之二)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为已定下的目标而奋斗。
(之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目标。
[作结]……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