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2 17: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试题
一、精挑细选。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2.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3.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钟书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让人感动不已。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反您的命令了。
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________
①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
C.大自然是一位杰出的哲人,《大雁归来》的作者陶世龙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为什么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二、衔石填海。
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   (迁移 漂移 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   (分割 分裂 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   (密闭 周密 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9.请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狩猎    顾忌    雾霭   禁   止
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佁然不动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乃记之而去   
11.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   ,   ;   ,   。
三、活动探究。
12.最近,初二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活动。
(1)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2)在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中,有位同学向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万物总能给我们人类以无穷的启示,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自然的感悟。
例句:水滴石穿,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的回答是:
(3)在这次活中,你也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
根据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从春到冬排列顺序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路蹄轻。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请同学们写一条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选出精美的粘贴在班级里。你的标语是:   。
四、精准阅读。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2016年4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三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 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 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1)“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
(2)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
五、快乐作文。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题目一: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我们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我们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我们学会关心,懂得感恩……请以“与___________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②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
题目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成,技能的提升,阅历的增长以及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天长日久的坚持与积累。
请以“积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
答案部分
1.C
2.B
3.D
4.A
5.D
6.C
7.B
8.(1)漂移
(2)分裂
(3)致密
9.1iè;jì;ǎi;jìn
10.(1)向西
(2)砍
(3)表示约数
(4)静止不动的样子
(5)交错不齐
(6)离开
11.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活泼欢快的小溪;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道旖旎绚丽的彩虹
12.(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主持这次班会。有人说,地球上人类是主宰,我们可以随时随刻的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征服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责任;有人说,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得以生存。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正下面就请大家尽情的讨论吧!
(2)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
(3)②①④③
(4)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3.(1)①清洁无害;②产生的能量巨大;③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
(2)B
14.(1)①被啃噬的柳树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②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③有些植物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总结戴维﹒罗德斯等人发现的结论、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启下引出因马丁﹒海尔对戴维﹒罗德斯等人已有观点的质疑而进行的实验。②内容上:在戴维﹒罗德斯的观点和马丁﹒海尔的质疑与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本段明确了下面的实验是在戴维﹒罗德斯等人实验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因果关系探索,说明两者实验目的的不同,说明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
(3)示例一:举例子。介绍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马丁﹒海尔等人的实验,事实说话,使人获得清楚的认识,很有说服力。示例二:列数字。如第④⑤段介绍马丁﹒海尔的两次实验时,使用了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的结论。示例三:打比方。如第⑥段“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一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叶片受到侵害时,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的真相。形象贴切,生动有趣。
(4)示例:①敢于质疑,勇于探索。马丁﹒海尔没有盲从别人的结论,对“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受损植物有意告知临近健康植物以及受损植物释放化学物质的机理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探索。这是发现真知的必要精神品质。②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和马丁﹒海尔都是从许多现象出发进行假设,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③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推理。文中科学家以发散性思维开拓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和多次实验进行研究,这种严谨的态度就是求真精神的体现。让实验说话,正确严密地判断推理,发现的结论可靠可信。④由表及里,求真务实。科学研究不能止步于粗糙的研究和笼统的结论,而应深入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才能揭开科学秘密。
15.题目1【参考例文】
和父母相伴的日子
在万千个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是父母。父母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在这片蓝天下我们会感到无穷的温暖。
当父母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你想过等他们老了也会帮他们撑起一片蓝天吗?古圣人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父母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等她们老了我们也应该好好照顾他们。
儿时的我,是父亲的跟班,那时的我特别好动,一刻也闲不住,只知道跟随父亲到处玩。小手紧紧地拉着父亲那双宽大温暖的手,感觉着父亲手心的温度,不愿放开;两颗圆溜溜的眼珠子不时地瞧着父亲的后背。父亲虽不是很挺拔,甚至有那么一点儿矮,一点儿胖,但是身子却挺得直直地,充满着自信与力量。仰望着父亲的背影,心中充满着自信与安全感,觉得即使天塌下来了,也有父亲为我顶着,心中不觉涌起一股自信,连头也不自觉地抬高了许多。
家中的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换了一本又一本,晃眼我上了初中,父母亲也渐渐老了许多。看那停在树下的摩托车,那一直是父母亲送我上学的工具,记得有一天父亲照常骑着车,母亲把我拥在怀里,我望着母亲的脸被寒风吹着,这时母亲低下来望着我,此时此刻四只眼睛、四条视线还有那两颗火热的心竟在某一地点、某一时刻发生了碰撞,并且紧紧相拥在一起。那是多么神圣的拥抱!就在此刻,两颗心彼此读懂了!
在一个寒冬的晚上,母亲在工作,我拿着皮袄给母亲送去,母亲望我拿着皮袄送给她,热泪盈眶,把我抱到怀里说:“我的宝宝真有孝心,妈妈为你骄傲!”我在怀里说:“妈,快穿上,别冻了。”这时妈妈把我抱得紧紧的,我感觉得到妈妈的“热泪”滴在了我的头上。
许多名人都说过孝十分重要:姜慧婷说过“存孝心,奉孝行,传孝道,让孝成为一初人的人格基石”。雷雨豪曾说过“当‘子欲孝而亲不在时’一方悔恨也没有用”,贺芷馨也说过“孝是为了人之本,孝是成长之基 ”
爱如无言的流水,细腻地滋润着每一个点滴。有道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心中始终怀着一份感动,却只能在学习上努力,考得好成绩为父母省钱,学习有成,不让父母担心。父母我一定会报答你们。
孝是人之根本,人只有孝才能取得成就,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也应好好报答他们,你们说对吗?我想你们都会说是对的。
古人都会行孝,难道现代人还比不上古人吗?
题目2【参考例文】
积累失败
从古至今,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失败,在他们眼中失败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切。但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时,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在失败的同时,往往又留下一笔宝贵的经验。这经验是成功的秘诀,只有积累这失败后的经验,总有成功的时候。
伯拉罕·林肯,他的一生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从他23岁竞选本州众议员的职位的失败,到47岁他的党推荐他为副总统后选人的失败,伯拉罕·林肯不知失败了多少次。尽管不断失败,但他总是能总结教训,积累先前失败的经验,直到51岁成为共和党总统,终于取得了成功。
又像历史上的另一位伟人爱迪生。他在发明电灯时,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但他百屈不饶,坚持寻找灯丝,直到找到乌丝。在积累了大量失败经验的基础上,终于成就了他这一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发明,也使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失败使我创新,失败使我进步,失败更使我积累了丰富有用的经验。
失败是令人痛惜的,但失败并不意味着终止,在生活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向往成功,但每个人都会有失败,只有那些不畏失败、勇于前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价值。在成功的标志下,回首来时的路,失败正如一块块基石,只有不断积累这一块块基石,才可以铺成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在我们的周围,有在为成功喝彩的同时也给失败者以鼓励的人,但更多的只是对失败者的讽刺,瞧不起。失败者常常为此痛苦不堪。但失败是避免不了的,祈望成功之路没有失败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在强者眼中,失败不是阻挡前进的障碍而是助己攀登的阶梯。对于不敢面对挫折失败的懦弱者永远没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河,显赫一时。然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他遭了暂时的失败。面对失败,项羽没有总结当初失败的原因,没有积累这一失败,没有吸取教训。他丧失了信心,遣散士兵,自刎于乌江,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一代英雄,仰天长叹,留下千古悲歌。因此,我们应该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失败,积累失败,不停止奋斗与努力,总会有成功之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让我们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坦然面对失败,积累失败,那么我们最终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