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1:安史之乱
1.原因:开元末年以后,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________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___的局面。边将__________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经过:__________年,__________和部将__________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从河北南下,先攻陷东都__________,又攻下潼关,逼近__________。唐玄宗逃往__________,太子__________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叛军于__________年被平定。
3.影响: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_,唐朝的__________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__________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的局面。
知识点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__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经过:起义军在__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人__________,建立政权。
(3)结果: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__________,后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2.唐朝灭亡:__________年,__________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___,史称“五代十国”。
2.社会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__________,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节度使 外重内轻 安禄山
2.755 安禄山 史思明 洛阳 长安 四川 李亨 763
3.由盛转衰 中央 节度使 藩镇割据
知识点2
1.藩镇割据 黄巢 长安 朱温
2.907 朱温
知识点3
1.后梁 后唐 北汉
2.藩镇割据 相对稳定 统一
【本课基础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知识点1:安史之乱
1. 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隋末农民大起义 D.唐末农民大起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故选B。
2.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安史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反映历史当时情景,马嵬坡是安史之乱时,杨贵妃杨玉环死的地方;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 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唐玄宗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武则天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C.节度使势力膨胀 D.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后期,B排除。A、C、D分别是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影响。
4. 由尤小刚执导的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在播出时是街头巷尾热议最多的电视剧之一,剧中诸多人物和事件令观众意犹未尽。你认为剧中不会出现( )
A. 唐玄宗信任、提拔李林甫、杨国忠等人
B. 安史之乱
C.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D. 唐玄宗重用名相狄仁杰等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重用的宰相,不是唐玄宗时期,所以D项表述错误,故选D。
知识点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5. 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唐末农民大起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经常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害,随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巢是其中的领导人之一。A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C安禄山和D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故选择B。
6.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诗句描述的是唐末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知识点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
①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③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五代十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的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选择D。
8.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 B. 魏晋南北朝 C. 三国鼎立 D. 五代十国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文的“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都出现在唐朝之前。A项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之后是隋唐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三国鼎立之后,西晋统一天下,C项不符合题意;唐朝灭亡是907年,他们之间还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材料解析题。
9. 材料 北方人口大为减少,唯有东南地区有余粮(主要是大米)可供输出。因此,在“安史之乱”之前只是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的大运河,突然成了唐朝中央政府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摘编自(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1)依据材料指出在安史之乱前后大运河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的大致走向,下面最贴切的是哪一个?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安史之乱的起止时间及发动者。它给唐朝经济及国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小李认为由材料可以判定“唐朝中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你赞同他的判断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安史之乱前大运河作为运输的一种补充手段;安史之乱后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命线。D。
(2)755年到763年。安禄山、史思明。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了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3)不赞同。
理由: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才最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