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08: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2021·江苏宝应·七年级期末)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
2.(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3.(2021·江苏常州·七年级期末)“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4.(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下图是11世纪中期我国境内三个政权并立的形势图。这三个政权是
A.辽、西夏和北宋
B.辽、西夏和南宋
C.金、西夏和北宋
D.元、西夏和南宋
5.(2021·江苏江都·七年级期末)历史上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6.(2021·江苏广陵·七年级期末)辽军大举攻宋时,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大臣是
A.岳飞 B.赵构 C.寇准 D.文天祥
7.(2021·江苏锡山·七年级期末)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8.(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 B.澶渊之盟 C.宋金和议 D.辽金议和
9.(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下图是11世纪中国政权并立形势图,其中B代表的政权是
A.金 B.蒙古 C.辽 D.西夏
10.(2021·江苏海州·七年级期末)苏辙的《栾城集》记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修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B.澶渊之盟的订立
C.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 D.《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11.(2021·江苏泗阳·七年级期末)下面是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C
【详解】
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
3.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而D项是南宋和金和议的内容,不是辽与北宋合议的内容,因此与澶渊之盟无关的是D,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A
【详解】
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1世纪中期我国境内三个政权并立的形势图”,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916年,阿保机建立了契丹政权,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自称皇帝,建立大夏国,历史上称西夏,因此11世纪中期我国境内三个并立政权是辽、西夏和北宋,选项A符合题意;而金是12世纪初期由阿骨打建立;南宋是在12世纪初被金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所以金和南宋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元朝建立是在13世纪了;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坚决抵抗,C项正确;南宋名将岳飞坚决主张抗金,排除A项;宋高宗赵构主张对金国妥协,排除B项;南宋末年文天祥坚决抗元,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大意是说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认识打仗的武器了,可知澶渊之盟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有利于边境人民的休养生息、经济发展,B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A排除;题干的主旨不是说明澶渊之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而是有利于边境的安定,C排除;“彻底消除”民族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化,D排除。故选B。
8.B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成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来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B项符合题意;宋夏议和内容为: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排除A;宋金议和的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排除C;辽金议和与宋无关,而且辽被金所灭,排除D。故选B。
9.C
【详解】
观察图片,据图中信息“东京”“上京”“兴庆”等可知,图中A处是北宋,北宋的都城是东京,B处是辽,其都城是上京,C是西夏,其都城是兴庆。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10.B
【详解】
根据材料“与朝廷和好年深”结合所学可知,宋真宗时期,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洲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因此材料所述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澶渊之盟的订立,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苏辙是北宋人物,因此材料所述与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无关,A项错误;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是在南宋时期,而材料所述内容发生在北宋,C项错误;《尼布楚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
11.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西北的西夏、东北部的辽并立,故选C;西夏在西北,北宋在南部,辽在东北,ABD错误。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