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08: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开凿大运河
2.(2021·江苏东海·七年级期末)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学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困境
5.(2021·江苏吴江·七年级期末)据记载,贞观年间,商旅野外停留,没有盗贼之忧,监狱常常空置;马牛遍布田野,连年获得丰收,斗米三四钱;往来旅客从山东到沧海,不用自带干粮,可以取给于路。该记载( )
A.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 B.反映了唐玄宗前期社会面貌
C.为政要类的记载提供了范例 D.说明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
6.(2021·江苏锡山·七年级期末)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所以,唐太宗特别注意(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D.对外开放,和平交往
7.(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神宗
8.(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A.善于谋略,助皇帝处理朝政 B.敢于决断,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提议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9.(2021·江苏赣榆·七年级期末)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2021·江苏泗阳·七年级期末)与下面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孝文帝改革 B.金瓶掣签制 C.陈桥兵变 D.魏征敢于进谏
11.(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唐朝时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时的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域
12.(2021·江苏锡山·七年级期末)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
13.(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历史人物名片。这位历史人物创立了
A.科举制度 B.殿试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14.(2021·江苏靖江·七年级期末)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创立殿试制度、“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A.武则天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15.(2021·江苏常州·七年级期末)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②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发展生产、选拔贤才④她统治期间,唐朝国力达到鼎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下面的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
A.①处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②处是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C.③处是宋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④处是明清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17.(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
A.重用贤能 B.选拔人才 C.改革税制 D.整顿吏治
18.(2021·江苏广陵·七年级期末)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体现出“盛唐气象”。历史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19.(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0.(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某日本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 - 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21.(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九州道路无幼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这首诗称赞的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2.(2021·江苏江都·七年级期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设三司 B.抗击沙俄 C.建立行省制度 D.重用人才
23.(2021·江苏太仓·七年级期末)观察以下图表,判断唐朝人口最高峰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二、填空题
24.(2021·江苏惠山·七年级期末)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三、综合题
25.(2021·江苏常州·七年级期末)某班准备按照“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叙述评价”的步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同 学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为历史人物唐太宗。以下表格展示的是该班不同小组的研究经过与成果。请你与他们一起交流分享。
请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三个小组中哪一小组所搜集史料的可信度最高?为什么?
【叙述评价】
(2)指出上述三组“叙述评价”中明显与史料不符的一组,并做出修改?
(3)乙组收集的史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认识?由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综合乙组和丙组的研究,请对唐太宗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学以致用】
(5)通过上述研究,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
(6)参考上述研究步骤,请你选取本学期所学的其他历史人物一名,开展研究活动,完成下列表格。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其在位时期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三次巡游江都,故B符合题意;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A不符题意;隋文帝创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C不符题意;隋炀帝兴建大运河,贯通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D不符题意。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故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开元盛世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有“任贤能、受谏诤”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可是材料中没有提及合并州县,可排除选项④。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开放的特征,C项正确;文明初露曙光是在先秦时期,排除A项;分裂走向统一是在秦汉时期,排除B项;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5.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马牛遍布田野,连年获得丰收、旅客、取给于路”可知,这反映了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C
【详解】
依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见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为此,唐太宗特别注意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改善民生,C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关注民生),ABD三项所述并不是最能体现民本思想,排除。故选C。
7.B
【详解】
根据“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唐太宗的名言,他多次接受名臣魏征的劝谏,做到了以人为镜,故选B项;隋炀帝是隋朝暴君,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唐玄宗和明神宗都没有能够像唐太宗那样做到以人为镜,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8.C
【详解】
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当时有敢于直言的魏征,他前后进谏200多次,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因此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故C符合题意;多谋善断是指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故AB不符合题意;提议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与魏征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C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局面,排除A;“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的局面,排除B;“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局面,排除D。故选C。
10.D
【详解】
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朝代是唐朝,唐朝建立在隋朝之后,魏征敢于进谏发生在唐太宗时期,D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北魏时期,A排除;金瓶掣签制是在清朝时期设置,B排除;陈桥兵变发生在北宋时期,C排除。故选择D。
11.D
【详解】
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武则天当政时期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与当时史实不符,C排除;唐玄宗前期,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D排除。故选B。
13.B
【详解】
图片的历史人物为武则天,她创立的殿试制度,故B正确;科举制是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的,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唐朝已经存在,故C错误;行省制度是元代确立的,故D错误。
14.A
【详解】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A符合题意;唐太宗的统治人称“贞观之治”,排除B;唐高宗与创立殿试制度无关,排除C;唐玄宗统治前期,人称“开元盛世”,排除D。故选A。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创“开元盛世”,唐朝国力达到鼎盛,④错误,BCD项包含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②从581年到907年,是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秦汉时期,③处宋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④处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D
【详解】
依据题干“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吏治的措施,即整顿地方官员的作风和治绩,这涉及到官吏的任免、考核、监察和奖惩等诸多方面,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淘汰不合格的县令,并没有直接反映重用贤能、选拔人才、改革税制,ABC排除。故选D。
1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项正确;西汉时期出现“文景之治”、东汉时期出现“光武中兴”、隋文帝时出现“开皇之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
根据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这与材料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时间年号相符合,C项正确;开皇之治是隋朝的,贞观之治是在唐太宗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
依据题干 “开元通宝”,结合课本所学,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1.C
【详解】
“开元”是唐玄宗时期的年号,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被誉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A排除;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B排除;康乾盛世出现在清朝时期,D排除。故选择C。
2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助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故D正确;设三司是明朝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排除A项;清康熙帝抗击沙俄,取得胜利,排除B项;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排除C项。综上答案D。
23.D
【详解】
从材料中得出,开元年间人口出现最高峰,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D项正确;ABC项的年号都不是开元,排除ABC项。故选D项。
24. 长安 武则天
【详解】
据所学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①长安(今西安);据所学可知,唐朝的武则天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故②是武则天。
25.(1)甲;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以作为直接研究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甲出自唐朝的《贞观政要》,可以作为研究唐太宗的相关史实的第一手史料。乙和丙出自北宋时期,都是属于第二手史料。
(2)丙;把“唐太宗晚年安于享乐,大兴土木”改为“唐太宗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
(3)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有功有过,功劳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不足之处是唐太宗时期人们的徭役仍然很重等。
(5) 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等
(6)人物:唐玄宗;主要事迹: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评价:唐玄宗统治期间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详解】
(1)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以作为直接研究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甲出自唐朝的《贞观政要》,可以作为研究唐太宗的相关史实的第一手史料。乙和丙出自北宋时期,都是属于第二手史料。所以甲小组所搜集史料可信度最高。
(2)“吾居位以来……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是唐太宗对自我问题的剖析,实质上反映出唐太宗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唐太宗勤于政事,在他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唐太宗晚年安于享乐”表述与史料不符。
(3)根据“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反映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采取的措施有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等。
(4)根据乙“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对唐朝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局面。根据“宫室台榭屡有兴作”可知,唐太宗时期人们的徭役仍然很重,说明唐太宗在统治期间存在过错。说明唐太宗有功有过。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等原则。
(6)开放题,任选一位本学期所学的历史人物,阐述其主要事迹并进行评价即可,如选唐玄宗,主要事迹: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评价:唐玄宗统治期间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