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江都·七年级期末)统一女真各部,称帝建立金政权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皇太极
C.耶律阿保机 D.忽必烈
2.(2021·江苏太仓·七年级期末)1186年春,六十二岁的陆游回到家乡山阴,想到山河破碎,为抒发胸中郁愤写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大散关”是当时和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分界线( )
A.女真 B.契丹 C.蒙古 D.党项
3.(2021·江苏东海·七年级期末)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秦桧
4.(2021·江苏海州·七年级期末)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5.(2021·江苏靖江·七年级期末)生祠,旧时指为纪念活人而修建的祠堂。靖江也有一座生祠,你知道它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吗?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岳飞 D.戚继光
6.(2021·江苏惠山·七年级期末)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统率的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7.(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岳飞统率“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反抗金军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侵略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
8.(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后被秦桧以所谓“莫须有”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9.(2021·江苏惠山·七年级期末)岳飞在其《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辽统治者 B.蒙古统治者 C.金统治者 D.西夏统治者
10.(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班学生在举办小组故事会时准备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故事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元昊称帝 D.澶州之战
11.(2021·江苏东海·七年级期末)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吐蕃
12.(2021·江苏江都·七年级期末)宋金议和后双方的分界线是
A.汉水至大散关一线 B.长江至大散关一线
C.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D.黄河至大散关一线
13.(2021·江苏泗阳·七年级期末)“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旨在说明
A.南宋都城繁华 B.西湖景色秀丽
C.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D.文化艺术繁荣
二、综合题
14.(2021·江苏泗阳·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林立且交战不断,经济文化不断地交流、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元年九月,辽兵直趋黄河北的遭州,对宋都城开封形成严重威胁。辽在澶州初战不利,加之长驱深入有后顾之忧,双方开始了议和活动。此次议和是宋辽双方力量均势下的产物,此后双方停止战争,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之久,宋辽边境得以安定,双方的互市贸易日益扩大,双方生产都有恢复和发展。
——张岂之张国刚杨树森《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辽与北宋的战争中,力主抗辽并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谁?之后双方的“议和”是指什么?“和平往来长达10。多年之久”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靖康之乱对黄河中下游造成了惨重约破坏,北方人民自发地向秦岭—淮水以南的南方地区迁移。南宋政府也多次号召北方人民南下,加以安置。据葛剑雄等著《简明中国移民史》的研究,靖康之乱后出现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靖康之乱”指的是什么事件?北方人民南迁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读于南宋之史,更感叹中国自宋以后之历史传统,历来只有冤杀的忠臣,没有谢罪的君王。是以武穆坟前只跪秦桧夫妇等人之外,而没有赵构的踪影,实吾国儒家文化中为皇帝讳之故。
——徐兵博《读史要略》
(3)材料三中的“武穆”是谁?他(她)何冤之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是金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把猛安谋克制度改为军事行政组织,所以答案选A。
2.A
【详解】
根据所学,绍兴和议中,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而金是由女真建立的,A项正确;BCD项分别建立的是辽、元、西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分析】
【详解】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被奸臣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后人以“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对岳飞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故选B。
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千古宋城,梦回临安,反映的就是南宋都城临安的记忆,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秦俑故乡,丝路源头反映的是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排除;B项繁华汴水,精彩开封反映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排除;C项六朝古都,金陵风韵反映的是南朝都城建康(南京),排除。故选D。
5.C
【详解】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南迁时候,将跟随他而来的中原百姓安顿在靖江这片土地上,老百姓为了纪念岳飞,在他生前建了一座祠堂,大家就地取材,合力用芦竹、木材等搭起最初的庙堂。靖江岳庙是岳飞唯一的生祠,故C符合题意;霍去病、诸葛亮、戚继光与靖江生祠无关,排除ABD。故选C。
6.B
【详解】
据材料“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统率的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是岳飞,B正确;寇准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其主张抗辽,A错误;文天祥是南宋抗击元(蒙古族)将领,C错误;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D错误。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金军很惧怕他们,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B符合题意;A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将士们对侵略的深恶痛绝不是岳家军”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C排除。故选择B。
8.D
【详解】
根据所学,1127年,宋钦宗弟弟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东京),史称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D项正确;A项是抗元的,排除A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据所学可知,岳飞是抗金英雄,故岳飞词中的“匈奴”是指金统治者,C正确;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将领,而辽在北宋时期就被金所灭,A错误;南宋的抗击蒙古的民族英雄是文天祥,而不是岳飞,在抗金斗争中,岳飞被害,B错误;岳飞是抗金英雄,故岳飞词中的“匈奴”是指金统治者,而不是西夏统治者,D错误。
10.A
【详解】
依据材料内容,结合课本所学,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取得郾城大捷,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岳将军作战勇敢,金军很惧怕他们。在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项符合题意;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B项不合题意;元昊称帝与“收复建康”无关,C排除;宋真宗领导了澶州之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D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金议和后,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签订双方是南宋和金.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C项符合题意;辽是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题意;西夏是党项族人建立的政权,B项不符合题意;吐蕃与唐朝关系密切,没有与南宋对峙,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1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14.(1)寇准。澶渊之盟。宋辽边境得以安定,双方的互市贸易日益扩大,双方生产都有恢复和发展。
(2)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促进江南地区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3)岳飞。岳飞是抗金英雄,收复了很多失地,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在辽与北宋的战争中,寇准力主抗辽并劝宋真宗亲征。之后,辽与北宋议和,达成澶渊之盟。影响:根据“宋辽边境得以安定,双方的互市贸易日益扩大,双方生产都有恢复和发展”,得出宋辽边境得以安定,双方的互市贸易日益扩大,双方生产都有恢复和发展。
(2)靖康之乱: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乱(或靖康之变)。积极影响:北方人民南迁,为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地区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3)根据“武穆坟前只跪秦桧夫妇等人”,可知武穆是岳飞。根据所学可知,岳飞是抗金英雄,收复了很多失地,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