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08: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细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2.(2021·江苏锡山·七年级期末)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3.(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4.(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革新
5.(2021·江苏锡山·七年级期末)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文字批量复制技术的创新,而这种文字复制技术的根本性革命则是出现在宋代。“这种文字复制技术的根本性革命”指的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6.(2021·江苏东海·七年级期末)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C.人们在瓦舍中观看戏剧《窦娥冤》
D.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7.(2021·江苏徐州·七年级期末)“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后,陶字可以拆下维续使用。”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毕昇 D.宋应星
8.(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被称为“航海的眼睛”,大大促进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伟大发明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9.(2021·江苏江都·七年级期末)小莉同学收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由此可以推断她探究的主题是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二、综合题
10.(2021·江苏太仓·七年级期末)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文学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朝时期各地商业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学的发展。而唐朝统治者在文学方面的大力倡导,使得一大批的文人墨客应运而生。
——摘编自《说不尽的盛唐文化,读不完的大唐风采》
材料二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东周一西汉 东汉一魏晋 南北朝一隋唐 宋一明中叶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材料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1)据材料一分析唐朝文学繁荣的原因。唐朝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突出的时期。列举一项11-16世纪中国“引领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概括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1.(2021·江苏靖江·七年级期末)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代。请大家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领略宋代的美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南好】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哪一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的粮仓?上图所反映的纸币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
【崇文教】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宋代武将发出这样的感慨与统治者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文化兴】
材料四
文学类 人物 作品
陆游 《示儿》《钗头凤·红酥手》
① 《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科技类 成就 对世界的影响
活字印刷术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②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据所学知识,在①②出填上合适的内容以完善表格。
(5)综上所述,你认为余秋雨先生向往宋代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2.(2021·江苏惠山·七年级期末)瑰丽流彩宋元文化。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北宋时的“这三种东西”具体指哪些重大发明?举一例说明,它是如何改变世界面貌的?
材料二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2)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列举两位代表人物。
材料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元代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剧目600种左右,现存的有150多种。
——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3)元代杂剧著名作家首推哪一位?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4)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文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3.(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宋元文化非常灿烂,认真阅读下列图文信息。
材料一:
(1)图一人物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是谁?他最大的科技贡献是什么?
(2)图二是出现在汉朝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它被称为什么?图三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材料二: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它在哪个朝代开始运用于航海?它的出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读了材料二中培根的评价你有什么感想?
14.(2021·江苏涟水·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此河”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此河”的开通“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2)材料二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武则天又是怎样对该制度进行创新的?
材料三:
(3)材料三是哪个朝代的局部疆域图?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置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
材料四:“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材料四涉及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是北宋年间的谁?宋元年间,广泛使用的、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科技成就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对外贸易繁盛,选项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不属于民族关系,科学技术和军事,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天下第一码头”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对外贸易繁盛,故C符合题意;民族关系融洽、科学技术发达、军事实力强大这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A、B、D排除。故选C。
3.B
【详解】
依据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毕昇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约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逐渐传至世界各地,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D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反映了以前图书手抄本、复本很少,是因为印刷不方便;唐宋以后图书的数量增多,是因为印刷技术改进。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些技术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有大量图书印刷出来。D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图书手抄本、图书复本少到图书多,没有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商品经济,AB排除;造纸术是制造纸张的技术,与书本出现无关,C排除;故选D。
5.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 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故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
6.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宋代的历史史实,其中指南针在北宋时用于航海,南宋时已广泛用于航海;苏轼生活在宋朝,代表作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而《窦娥冤》是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故答案选C。
7.C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先用黏土制成小方块,再刻单字,用火烧成陶字后排版印刷,效率高,材料还可以反复使用,所以题干材料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毕昇,C项符合题意;A项是医药学家,排除;B项是明代科学家,著有《农政全书》,排除;D项著有《天工开物》,主要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排除。故选C。
8.B
【详解】
根据所学,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技术保证,B正确;ACD项与航海无关,排除。
9.B
【详解】
根据所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都是宋代的科技发展,这些科技在当时都领先于世界,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ACD项朝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1)原因: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商业互通:统治者倡导。诗圣:杜甫。
(2)时期:南北朝-唐朝;发明及影响:活字印刷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
(3)意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详解】
(1)原因:根据“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文学的发展”得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根据“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朝时期各地商业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学的发展”得出商业互通;根据“而唐朝统治者在文学方面的大力倡导,使得一大批的文人墨客应运而生”得出统治者倡导。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
(2)根据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突出的时期是南北朝—唐朝;发明及影响结合所学进行列举即可,如活字印刷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任选其一即可。
(3)意义:根据“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得出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11.(1)经济重心南移(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经验等。
(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四川
(3)重文轻武
(4)①李清照②指南针
(5)江南好(或社会经济发达);崇文教(或文人士大夫地位高);文化兴(文化科技繁荣)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汉至宋南北户数变化表”的数据可知,从西汉到宋朝,南方户数逐渐超过北方,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经验等。
(2)据材料二的“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经成为了全国的粮仓。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材料二图片纸币是交子。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因此,宋代武将发出“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的感慨。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宋词,杰出的代表是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作品,故①填李清照。北宋时,人们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故②填指南针。
(5)综上所述,我认为余秋雨先生向往宋代的原因可能是:江南好,江南社会经济发达;崇文教,文人士大夫地位高;文化兴,文化科技繁荣。
12.(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指南针:为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写出两位即可)
(3)关汉卿;《窦娥冤》
(4)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上承隋唐文化等。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可知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只要选择一种进行说明即可如何改变世界面貌的。如指南针为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词;宋词的代表很多,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中写出两位即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杂剧著名作家首推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4)根据材料总结出宋的发明创造、宋词、元曲等一系列成就获得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与当时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上承隋唐文化等方面分来分析回答。
13.(1)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司南;火药
(3)指南针;宋;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图1是北宋匠人毕昇。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根据所学知识,图2是司南。图3是宋代火器,反映的是火药的发明。
(3)根据材料“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发明的指南针,在北宋末年,中国的航海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4.(1)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科举制;殿试
(3)元朝;行省制(度)。
(4)毕昇;火药和火器。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人人都说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条隋朝大运河,但是到现在这千里的通航都是依赖这条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河”是指隋朝大运河;“此河”的开通“共禹论功不较多”,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2)
根据材料二“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因此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学生。
(3)
根据材料三“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因此地图是元朝的局部疆域图;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置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
(4)
根据材料四“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因此涉及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是北宋年间的毕昇;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所以宋元年间,广泛使用的、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科技成就是火药和火器。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