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训练(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训练(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08: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同步训练
单选题
1.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小明同学参加“说历史猜人物”活动,题目是“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请你帮助选择
A.杨坚B.李渊C.赵匡胤D.朱元璋
3.有人形容某一朝代“它如一颗流星划过6世纪中国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这一朝代应该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隋朝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向南方转移。然而,随王朝的政治,军事重心却仍旧在北方,隋王朝面临的历史任务时,把这些重心联系起来,为此隋朝
A.实现统一全国 B.实行科举制
C.迁都洛阳 D.开通大运河
5.为配合大运河“申遗”,杭州曾推出“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6.“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渊涟”,“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7.史学家钱穆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制度的特点是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8.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B.世袭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郡县制
9.与如图中①所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崇文抑武,“积贫”“积弱”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10.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 权臣当道 B. 隋炀帝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11.《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秦始皇和隋文帝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其依据是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B.开创科举制度
C.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D.修建万里长城
1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 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 都出现了盛世 B. 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 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 都修过大规模军事防御工程
13.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统一全国 ②国力强盛 ③制度创新 ④开凿大运河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4.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C.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D.大运河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非选择题
15.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这得益于哪一次改革?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前朝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隋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婴儿),夫妻相弃于匡床(匡床:方正的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 李密传》
材料三:见下图
(1)依据材料一,前朝的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隋朝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10:DAADD; CDCCB; 11-14:ABCB
15.(1)年代:公元前221年。改革:商鞅变法。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3)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都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品质: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改革必胜的信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等。
16.(1)门第;才能。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3)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4)洛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