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人 琴 俱 亡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作者:刘义庆
1.王子猷(yóu) 2.子敬俱病笃(dǔ)
3.此已丧(sàng)矣(yǐ) 4.语时了(liǎo)不悲
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g)
6.子敬素好(hào)琴
7.弦(xián)既不调(tiáo) 8.掷(zhì)地云
9.因恸(tòng)绝良久 10.月余亦(yì)卒(zú)
认准下列字音:俱:副词,全,都。
病:文中是动词,生病。
笃:(病)重。
左右:指手下人,身边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
索:要。 舆:轿子。
都:总、竟。 参照注释翻译全文
第一段: 重点词语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译文①素:一向、向来。
②好:喜欢。
③琴:弹琴。
④径:直往。
⑤既:已经。
⑥掷:扔。
⑦因:于是,就。
⑧恸:痛哭,极度悲伤。
⑨绝:气息终止。
⑩良:很。 ⑾卒:死。 参照注释翻译全文
第二段: 重点词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译文
1、子猷为何久不闻子敬消息?
2.为什么当听说子敬去世的消息后,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
3.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不调”说明了什么?
4.第二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子猷对兄弟的深厚情意?
思考:解题:(2)子猷并不是不悲痛,而是自知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兄弟死了,自己不久就能在九泉之下同他相见了。这正体现了他对兄弟的深厚情意。
(3)既写出琴很久不弹,已经不协调的状况,又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子猷在兄弟灵床前弹琴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示对兄弟的哀悼之情。
(4)“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子猷的死是因为生病和悲痛。 成语积累“人琴俱亡”,原来意思是说人死了,他的琴也不能再存在。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说明看见死者的遗物,更引起对他的怀念和哀思 .
“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已、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达标反馈:
1、辨析多义字的字义:
此已丧矣__ 病笃___
丧 笃
便索舆来奔丧__ 笃实___
弦既不调________ 月余亦卒____
既 生卒年月____
既然而悔之______ 卒 士卒 _____
卒业________去世去世丧事(病)重忠实已经后来,不久死兵完毕,结束2、解释加点词含义:(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因恸绝良久
(3)索舆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弦既不调
(6)素好琴
俱:全,都因:副词,于是索:要径:径直调:协调素:一向; 好:喜欢3、翻译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因恸绝良久。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4.子敬素好琴
3.此已丧矣
5.弦既不调
(病势严重)(为什么)(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一向、向来)(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翻译竞赛: A组: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因恸绝良久
5.月余亦卒(总、竟)(完全)(径直)(于是痛哭了很久,几 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翻译竞赛: B组: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2)方法归纳:
A、本文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
B、课文语言十分简洁。
手足情是人世间永不凋零的花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煮豆持做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