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学习中国古代史,读懂朝代演变示意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 )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2.(2021·江苏涟水·七年级期末)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赵匡胤 D.忽必烈
3.(2021·江苏锡山·七年级期末)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开创科举制度 C.开通隋朝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4.(2021·江苏广陵·七年级期末)在历史上,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
A.东汉 B.秦朝 C.西晋 D.东晋
5.(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589年,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个重新统一的朝代是杨坚建立的(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2021·江苏宝应·七年级期末)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A.秦朝统一全国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隋朝的建立 D.隋军南下灭陈
7.(2021·江苏海州·七年级期末)“灭掉陈朝,开创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统治者是
A.北魏孝文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高祖
8.(2021·江苏常州·七年级期末)宋人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这一历史功绩是( )
A.整顿吏治 B.发展社会经济 C.开通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9.(2021·江苏江都·七年级期末)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A.秦朝统一全国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隋军南下灭陈 D.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10.(2021·江苏泗阳·七年级期末)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结束这一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西晋灭吴 B.隋灭陈朝 C.秦灭六国 D.元灭南宋
11.(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12.(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13.(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A.赵州桥的修建
B.大运河的开凿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市舶司的设立
14.(2021·江苏吴江·七年级期末)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同时连通五大水系,运河沿岸形成大片良田,对灌溉和运输都有重要意义,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这反映了大运河( )
A.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B.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D.使江南地区成为经济中心
15.(2021·江苏太仓·七年级期末)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
16.(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历史课上,老师设置了一个卡片游戏,请同学们把下列朝代填入卡片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隋唐 ②秦汉 ③明清 ④宋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7.(2021·江苏海州·七年级期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18.(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河中心在长安 B.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C.是隋文帝的政绩 D.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19.(2021·江苏靖江·七年级期末)隋唐时期,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北方各族内迁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大运河的开凿
20.(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全国几大水系?
A.三大水系
B.四大水系
C.五大水系
D.六大水系
21.(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2021·江苏常州·七年级期末)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
A.江南河→邗沟→黄河 B.邪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23.(2021·江苏广陵·七年级期末)大运河经过扬州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4.(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晚唐诗人皮日休曾写诗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其中,“此河”指的是 ( )
A.江南河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25.(2021·江苏惠山·七年级期末)流经无锡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它是哪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6.(2021·江苏赣榆·七年级期末)隋朝大运河的南北端点分别是( )
A.江都、涿郡 B.余杭、洛阳 C.余杭、涿郡 D.江都、洛阳
27.(2021·江苏泗阳·七年级期末)“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说明,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巩固了隋朝统治
C.便利隋文帝巡游江南 D.利于南水北调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因此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隋朝。选项B符合题意;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A排除;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C排除;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D排除。故选B。
2.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A项符合题意;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位皇帝,排除B项;赵匡胤建立北宋,排除C项;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D
【详解】
根据材料“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实现国家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文帝执政后,锐意进取,隋朝迅速壮大,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陈,南北重归统一,这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实现国家统一,D项正确;材料所述“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无直接关系,并且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中央集权加强的信息,排除A项;开创科举制度属于政治选官的创举,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开通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的作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B
【分析】
【详解】
秦朝统一了中国,隋朝也统一。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二世而亡。秦朝开创了新的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也创立了新的制度,如科举制。因此B项正确;东汉统治时间较长,排除A项;西晋虽然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没有开创性的制度,排除C项;东晋并没有实现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589年,隋朝灭掉陈朝,重现实现了统一,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故选A项;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全国统一,故D符合题意;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A排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B排除;隋朝建立时,南方还有陈朝,没有完成全国统一,C排除。故选D。
7.B
【详解】
根据材料“灭掉陈朝,开创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结合所学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建立隋朝,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统一了北方,没有建立大一统的民族国家,A项错误;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建立隋朝,隋朝的统一,隋炀帝是隋文帝之后的皇帝,C项错误;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建立隋朝,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而不是唐高祖,D项错误。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即“混南北为一区”,D项正确;隋文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发展社会经济,但题目主旨是结束国家分裂,排除AB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是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故C正确;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诸侯争霸局面,排除A项;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综上答案C。
10.B
【详解】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故选B;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故排除A;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故排除C;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故排除D。
11.D
【分析】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故A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故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隋朝大运河”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3.B
【详解】
依据题文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我国古代大运河的高度评价,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
14.C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运河沿岸形成大片良田”“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可知大运河带动了从南到北沿岸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盛,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方的经济交流,而不是中外经济交流,排除B项;隋朝开通大运河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繁荣发展,但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隋堤……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B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安史之乱均是唐代,隋朝的统一是在隋文帝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C
【详解】
①隋唐时期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度,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东瀛);②秦汉时期,秦始皇扫六合,修长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时期开辟丝绸之路;③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清朝设立军机处;④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元朝疆域辽阔。所以搭配正确的是②①④③,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17.A
【详解】
根据“尽道隋亡为此河”可知“此河”应该是在隋朝时开凿。根据“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此河”依旧发挥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判断题意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沟通南北,起到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了的作用,A符合题意;京杭大运河是在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后开凿的,排除B;隋唐时期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工商业发展的说法有误,排除C;运河的主要作用是交通,不是进行灌溉,排除D。故选A。
18.D
【详解】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排除A;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排除B;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排除C。故选D。
19.D
【详解】
洛阳地处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中心,商业地位日益重要,故D符合题意;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而起点是长安,排除A;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排除B;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拿南移,而洛阳是北方城市,排除C。故选D。
2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2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①符合题意;秦朝和隋朝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②符合题意;秦朝秦始皇修建了长城,隋朝的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③符合题意;秦朝和隋朝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等,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具有片面性,排除;故选择B。
22.D
【分析】
【详解】
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余杭就是现在的杭州,在钱塘江沿岸,洛阳在黄河附近。“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
2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百万人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涿郡至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扬州)段为邗沟,江都(扬州)到余杭段为江南河,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
根据“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得出,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五大水系,由南到北分为四段,依次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故B项正确;A项是大运河的一段,排除A项;C项开凿于战国,D项开凿于秦朝,排除CD项。故选B项。
25.B
【详解】
据所学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605---611年)修建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巩固了统一,B正确;A、C、D排除。
26.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凿了一套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C正确;江都是大运河中邗沟这段南端,A排除;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BD排除;故选C。
27.A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说明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