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8课 茶馆(节选)
任务一:文学常识储备
一、作者档案
【简历】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在北京的中小学任教;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1930年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抗战时期,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抗战胜利后,又到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大量反映北京社会生活的作品。他的语言通俗幽默、醇厚有力,因此他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脍炙人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骆驼祥子》《茶馆》等经典作品至今仍在话剧舞台上久演不衰
【作品】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评价】 老舍是一位蜚声文坛的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第一人
二、背景链接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老舍完成了一部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三、相关常识
话 剧
话剧是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它通过人物遭遇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自然、精练、生动、优美,具有个性,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任务二:语言自主梳理
一、认读字音
1.单音字
(1)戊戌(wù) (2)衙门(yá)
(3)贵庚(gēng) (4)官饷(xiǎng)
(5)眼拙(zhuō) (6)包涵(hán)
(7)磕头(kē) (8)珍馐(xiū)
(9)玛瑙(mǎ)(nǎo)
2.多音字
(1)纤 (2)当
二、辨析词义
1.抵制·抵抗
[辨析] 两词都指阻挡,都是动词。区别是:“抵制”指拒绝、制止,使之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它的对象一般是具有进攻或威胁性的人或事物。“抵抗”指抵挡、反抗,挡住压力。它的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
[情境选词] ①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充耳不闻,要加以抵制。
②中华民族有着宁死不屈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荣传统。
2.包涵·包含
[辨析] 两者皆为动词,但使用场合和意思不同。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宽容,原谅。由于情有可原而宽恕某种过失、疏忽、失职或失败。
包含:里边含有。
[情境选词] ①我魔术不精,等下要是露出马脚,还请包涵。
②他的话虽然很平实,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三、积累词语
[释义]
1.调停:调解,平息争端。
2.生意口:商贩为吸引顾客所说的成套动听的话,多数是夸张、虚伪的表达。
3.甩闲话:讲不满意的话。
4.兵荒马乱: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5.横眉立目:形容强硬或强横的神情。
6.满面春风: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情境呈现]
1.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2.说话之人膀大腰圆,说话间自然一副横眉立目的样子。
3.劳动模范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满面春风地走上台来。
任务一:整体把握
【任务设计】
1.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发生在茶馆内的哪些事?
答:
[明确] 课文选取部分,主要写了戊戌变法时期裕泰大茶馆内发生的三件事:刘麻子说媒,康顺子被卖给庞太监;秦仲义收租,要办厂搞维新,与庞太监唇枪舌剑;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2.任务小结
3.文章主旨
本文节选部分描写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大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的气氛。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进监狱;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第一幕,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
任务二:重点突破
微任务一 把握戏剧冲突
【任务导引】
剧中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矛盾事件,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腐朽。小茶馆,大社会,揭示了腐朽的旧时代必然被埋葬,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任务设计】
1.既然秦仲义与常四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一致,那二人的冲突又说明什么呢?
答:
[明确] 二人是在救国的方向、路线和目标上有分歧,思想矛盾。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在常四爷的眼中,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有雄心但却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2.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答:
[明确] 这场斗嘴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对手,对手主动弃权并不是认输而是不屑。秦仲义以退为进,嘴上自谦,但心中自负,没有输掉气势;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畏惧三分,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对手已经走远了,还要射上一箭,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3.“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的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答:
[明确] 这里的茶客群像不容忽视,他们胆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生,对为国奋斗的变法者不仅不同情,反而误解尤深,甚至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主张,以为他们是乱打乱闹捣鬼,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脱离群众。他们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懒惰颓废,只要铁杆庄稼保住,哪怕被克扣一大半也不愿反抗,更不愿奋斗,奉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寄生哲学,认为维新派主张“自谋生计”是心眼狠毒的表现。所以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这帮愚昧麻木、自私颓丧的群众的,这群没有同情心又胆小懦弱的人不仅无法救国,反而会蛀空清朝,而大清国的覆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微任务二 赏析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任务设计】
4.节选部分中出现的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
[明确]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
5.请结合人物言行,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的形象特点。
答:
[明确] ①王利发:作为大茶馆的掌柜,既有老实、善良,力图适应各种环境以求生存的一面,如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说话“留点神”;劝众茶客“莫谈国事”;对喝蹭儿茶的唐铁嘴的态度等。又有自私、精明、圆滑以求保全自己的一面,如对秦仲义的奉承,对涨房租的搪塞;又如在给乡妇烂肉面问题上,既称赞常四爷“积德行好”,又说“这路事儿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并询问秦仲义的意见,两面讨好等。这种性格是由于家教“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使然,更是由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和茶馆掌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②常四爷:对神气十足的二德子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在全茶馆的人司空见惯,对刘麻子给太监买老婆不置一词的时候,只有他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加以指责;对乡下人卖儿卖女现象的关注,对洋货充斥的感叹,以及“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的忧虑,都表明他是一个耿直、正派,看不惯社会丑恶,富有爱国之心的人。
③秦仲义:是一个家道殷实的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的维新派,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来到茶馆,有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对王利发,摆出东家的态度;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表示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颇有些自命不凡——只有自己懂怎样救国;与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庞太监针锋相对等,处处显示着他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
微任务三 鉴赏戏剧语言
【任务导引】
《茶馆》的人物语言充分显示出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造诣。老舍说:“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任务设计】
6.如何理解马五爷“我还有事,再见”的含意?
答:
[明确] ①划清界限,表面客气实则趾高气扬,充分显示出假洋鬼子神气十足的傲慢劲儿。②说“再见”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借用从洋人那里学来的虚伪的习惯用语,以壮声威。
7.“秦庞斗嘴”的语言尤为精彩,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潜台词,试分析这段对话,读出每句话的弦外之音。
(1)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答:
(2)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答:
(3)我早就知道!
答:
(4)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答:
[明确] (1)秦仲义听出敌意,先是礼数周到喊一声“庞老爷”,继而假装关心庞老爷的心情状态,表面是应酬和讨好,实则暗讽,“这两天”背后是说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
(2)庞太监自然听出其中含意,尤感不痛快,开口谈国事,一个“那还用说吗”表示应答和回击,派头十足,以谭嗣同问斩一事炫耀保守派的胜利,“天下太平了”意即我不仅是这两天安顿,以后我都安顿。随后又提出警告,开始放狠话,言外之意是谁敢支持维新派,谭嗣同就是下场,警告秦仲义不要步维新派后尘。
(3)秦仲义接受了警告,但不服软,不畏惧。“知道”一方面是知道变法掉脑袋,但他还讲维新,表示他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是早就知道自上而下的变法长不了,还是认为实业救国才是良策,不理会庞太监的含沙射影,让庞太监有点儿悻悻然,因为变法的失败没影响秦仲义发财。
(4)第一回合不分伯仲,庞太监见警告无效,退一步寻求新的攻击点,以经济实力为借口发动进攻,提醒秦仲义如果不老老实实学聪明点,那点财产怕是都不保。
8.作者为何在第一幕结尾处加上一句“将!你完啦!”?
答:
[明确] 这句话是作者有意加在结尾,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尾,同时也达到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任务三:合作探究
【任务设计】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老舍“小茶馆,大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老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答:
[明确] 观点一:“小茶馆,大社会”的构思独特巧妙。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台词的人物就有二十多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中,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女儿的农民、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他们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观点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本剧采用了独具一格的编剧方法。老舍不追求编织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刻画人物、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为目标,“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编剧方法,是属于散文化的编剧方法,这是老舍的一个创举。
观点三:事件与情节巧妙结合。老舍善于选择特定的事件和让人物亮眼的情节。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顽固派获得了“胜利”。那么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呢?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又如马五爷早就在茶馆里了,但作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二德子的气焰灭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展示了出来。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课内挖掘】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特色。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刘麻子、唐铁嘴则流里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技巧指导】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四符合”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够使我们通过“闻其言”而能“见其人”。具体来说,人物语言个性化要做到“四个符合”:
1.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特点。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人物身份的多样性,可以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身份”,把握了这其中的差别,才能塑造出个性化人物。
2.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年龄特点。人因年龄不同语言也有差别。儿童天真而率性,成人稳重而深刻,老人慈祥而语重心长。
3.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的语言不尽相同。如性格乖戾的人,说话往往尖刻;性格宽厚的人,说话常常温和。
4.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个人修养。读书人,语言讲究文采;官员,注意政治修养;农民,语言通俗。
【针对训练】
正在读高三的张钧博同学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初中时的班主任李老师。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要求:运用语言描写,想象人物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用最少的语言表现人物。
答:
[参考示例] 张钧博发现李老师后,轻轻地喊了声:“李老师。”李老师抬起头,惊疑地看着面前这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是张钧博呀,是您以前的学生。”“张钧博……你是那个捣蛋鬼呀?!”“对呀。”张钧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长这么高了,都快认不出来了。”李老师仔细地上下打量着他:“今年该是……哦,今年要考大学了吧?”“是啊!这不,我买参考书来了。”“高三学习挺辛苦吧?”“苦是苦,但总得学啊,再不努力就迟了。”张钧博调皮地说。“不错,小伙子,好好干,考上大学别忘了告诉我一声。”说着,李老师欣慰地笑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