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卖油翁》复习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卖油翁》复习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2 18: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卖油翁》
考前复习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
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常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 / 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原文呈现
这则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文章中心】
卖油翁
康肃公
身怀绝技却不张扬;
聪明谦虚;
不卑不亢(不畏权贵)。
骄傲自大,虚荣;
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
【人物形象】
〔善射〕
〔自矜〕
〔圃〕
〔释担〕
〔睨〕
〔但微颔之〕
解释词语
擅长射箭。
自夸。
园子。
放下担子。释,放下。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只是对他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颔,点头。
〔无他〕
〔但手熟尔〕
〔忿然〕
〔安敢〕
〔轻吾射〕
解释词语
没有别的(奥妙)。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怎么。
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
〔覆〕
〔徐〕
〔杓〕
〔遣之〕
解释词语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盖。
慢慢地。
同“勺”。
让他走。遣,打发。
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同“勺”)
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辨别滋味等。)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定等。)
3.但微颔之
(古义:只;今义:连词,表转折。)
4.释担而立
(古义:放下;今义:解说,消除等。)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
尝射于家圃
动词,射箭
名词,射箭的本领

尔安敢轻吾射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代词,你
同“耳”,相当于“罢了”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以此自矜
介词,凭借
但微颔之
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动词用作名词,指射箭的本领
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尝射于家圃。(句首省略了主语“陈康肃公”。)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句首省略了主语“卖油翁”。)
(3)自钱孔人。
(句首省略了主语“油”。)
特殊句式
2.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状语“于家圃”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尝于家圃射”。)
3.固定句式
吾射不亦精乎?(“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难道不…吗”。)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晴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3.无他,但手熟尔。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重点句子翻译】
4.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5.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6.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
【重点句子翻译】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晴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
译文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一 复述课文,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
二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睨之”“但微颔之”,体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现出他的傲慢无礼。
课后思考探究
1.公亦以此自矜。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尔安敢轻吾射!
4.康肃笑而遣之。
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打发
自夸
点头
轻视
四 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示例】一个做官的擅长射箭却被卖油的平民嘲笑,而作者欧阳修显然也同意卖油翁的观点。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由此可见一斑。可是,高超的箭法并不完全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好箭法不仅仅是“手熟”而已。将武学贬低至等同往葫芦里灌油,未免有些偏激。
我觉得阅读时的“质疑”很有意思。不论是好箭法还是往壶里灌油,都需要反复训练。往壶里灌油需要认真细心,反复练习;高超的箭法比往壶里灌油更难,除认真细心、反复练习外,还要有好的体力和一定的天赋。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各自怎样的形象特点?
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
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
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问题梳理
2.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态度变化:反感一→念然(恼怒)→佩服。
变化原因:他看到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3.“睨之”“但微颔之”分别是对卖油翁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睨之”是神态描写,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不以为意的态度;
“但微颔之”是动作描写,表现卖油翁略表赞赏的态度。
这两个短语刻画了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超然物外的智者形象。
4.“笑而遣之”的“笑”写出了什么?
陈尧咨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出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5.文章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是为了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突出卖油翁技艺的高超,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带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都是为了衬托卖油翁。
6. 你认为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别人的长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因为自己有什么长处而骄傲自满;对于他人的长处,要虚心学习,要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示例一:勤学苦练,熟能生巧。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全在熟能生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唱歌、画画、体育、手工等)也是如此,只有多实践,多训练,才能熟练,熟练了才能“生巧”。
示例二:不可自傲,要精益求精。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过人的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惟手熟尔”告诉我们:对待学习,对待任何事情,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固步自封,自矜不前,将被世人耻笑。

实战训练场
《卖油翁》练习题(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4分)
阅读《卖油翁,完成练习。(15分)
(1)陈康肃公善射(   )
(2)公亦以此自矜(   )
(3)尔安敢轻吾射(   )
(4)康肃笑而遣之(   )
擅长
夸耀
轻视
打发
2.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2)无他,但手熟尔。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睨之久而不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
【解析】A项,“以”的意思分别为“凭借”“用”;B项,“射”的意思分别为“射箭”“射技”; C项,“去”的意思均为“离开”; D项,“自”的意思分别为“自己”“从”。
3.下列各组加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4. 你认为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别人的长处?(4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因为自己有什么长处而骄傲自满;对于他人的长处,要虚心学习,要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甲)《卖油翁》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 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 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 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
《卖油翁》练习题(二)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15分)
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 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无他,但手熟尔 但:
(2)尔安敢轻吾射 轻:
(3)老翁手一短柄斧 手:
(4)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则:

轻视
手持,手拿
竟然
3.对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两文都借事说理。从叙事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B 两文都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卖油翁狂妄自大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 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C 两文都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 产生悬念。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 这样的人焉能伏虎?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引人入胜。
D两文都运用映衬(衬托)手法。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鲜明。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B
4.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4 分)
示例一: 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 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 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 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 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 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 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 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一)卖油翁
(二)口技(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
《卖油翁》练习题(三)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15分)
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尝射于家圃
(2)但微颔之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群响毕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曾经
点头

消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口技》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C.《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也精通射箭。
D.两文都写人的高超技艺,《卖油翁》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倒油技术的娴熟;《口技》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口技之妙。
C
4.卖油翁和口技表演者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益求精,只有技艺精湛,达到精妙的地步,才能一鸣惊人。任何精湛的技艺都是不懈努力,勤学苦练的结果。学习知识也是这样,要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