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认识原子核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认识原子核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3 15:1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认识原子核
一、选择题(共14题)
1.关于电子、原子的结构和玻尔的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通过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B.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可勒尔首先发现了X射线
D.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所有的原子光谱
2.原子核内部有( )
A.质子 B.α粒子 C.电子 D.光电子
3.铝的原子核( )中有(  )
A.13个质子,27个中子 B.13个质子,14个中子
C.27个质子,13个中子 D.14个质子,13个中子
4.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之后他们的女儿和女婿用实验发现了中子的存在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天然放射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一个氢原子从的能级跃迁到的能级,该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C.铀()经过多次、衰变形成稳定的铅()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
D.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6.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D.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7.下列四幅图是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装置图,科学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是(  )
A. B.
C. D.
8.一个铀原子核中的电荷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A.电荷数是92,中子数是235
B.电荷数是92,中子数是143
C.电荷数是235,中子数是92
D.电荷数是143,中子数是235
9.下列有关原子核式结构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在不同轨道上旋转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黑体辐射的强度与频率的关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频率的辐射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的光向频率较低的方向移动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D.利用α射线可发现金属制品中的裂纹
1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次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发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不可能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12.关于同位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子数
C.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同位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汤姆孙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并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这是最早的人工转变
D.根据玻尔原子模型一个氢原子从 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够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
14.201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新标准,新标准高度重视对进口废物放射性污染控制,放射性元素钚()发生衰变时,会产生和-种未知粒子,并放出射线,其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中含有124个中子82个质子
B.上述核反应为β衰变,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C.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它和外界的温度、压强有关
D.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衰变过程总质量减小
二、填空题
15.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中子?
(2)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
16.表示核电荷数是________,质子数是________,电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质量数是________.
17.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18.原子核的电荷数: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的______,非常接近它们的______,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原子中的______来排列的。
三、综合题
19.考虑以下两对核:和,和,它们在哪一方面是相似的?在哪一方面不同?
20.有多少个质子,多少个中子,多少个电子
21.有J、K、L三种原子核,已知J、K的核子数相同,K、L的质子数相同,试完成下列表格。
原子核 原子序数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J 9 18
K Z A
L 10 19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选项A错误;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B正确;
C.伦琴首先发现了X射线.故C错误.
D.波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而不是解释了所有的原子光谱.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根据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可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A正确BCD错误
3.B
【详解】
根据铝的原子核()可知,质子数为13,质量数为27,则中子数为27-13=14个,故B正确.故选B.
4.A
【详解】
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正确;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但没有发现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以及原子核的组成;故B错误.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之后查德威克用实验发现了中子的存在,故C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而卢瑟福α粒子轰击氮核,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故D错误;故选A.
5.C
【详解】
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而不是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该氢原子释放光子,能量减小,故B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238-206=4×8,发生8次衰变;92=82+2×8-6,发生6次β衰变,衰变的实质即为中子转化为中子同时释放电子,故C正确;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X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故D错误;故选C.
6.A
【详解】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
故选A。
7.C
【详解】
A.图A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B为阴极射线实验,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1897年约瑟夫 约翰 汤姆逊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图C为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图D是天然放射现象实验,说明了原子核有更加复杂的结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8.B
【详解】
的质量数是235,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是9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2=143;
故选B.
9.B
【详解】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A正确;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故B错误,C正确;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在不同轨道上旋转,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10.B
【详解】
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因此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卢瑟福正是对这些现象的认真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故C错误;
D、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不能用α射线检查金属制品的裂纹,故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
B、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与环境温度无关.故B错误;
C、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故C错误;
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只能放出α、β两种射线中的一种,γ射线可以伴随α、β射线放出,所以不能同时发出α、β和γ三种射线,故D正确;
故选D
12.AC
【详解】
A.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的位置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故A正确;
BCD.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则核子数不同,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AC。
13.AD
【详解】
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 汤姆孙最先发现电子,说明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选项B错误; 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这是最早的人工转变,选项C错误; 根据玻尔原子模型一个氢原子从 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够发出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D正确;故选AD.
14.AD
【详解】
A.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知, X中的质量数为206,电荷数为82,则中子数为206-82=124,质子数为82,则故A正确;
B.该核反应放出α粒子,是α衰变,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弱,故B错误;
C.半衰期的大小反映衰变的快慢,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故C错误;
D.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ΔE=mc ,衰变过程总质量减小,故D正确。
故选AD。
15. 88 138 88
【详解】
(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则有88个质子;中子数为226-88=138个;
(2)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则核外有88个电子。
16. 90 90 90 140 230
【详解】
的核电荷数为90,质量数为230,电子数为90,中子数为140.
17. 82 127
【详解】
的质量数为209,核电荷为82,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质子数为82,中子数为(209-82)=127个
18. 电子数 原子序数 电子数
19.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同位素;和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不同,是不同原子核。
20.;;
【详解】
因为1mol铀的质量是235g,所以1g铀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故1g铀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含有的中子数为

含有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个。
21.
原子核 原子序数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J 9 18 9 9
K Z A 10 8
L 10 19 10 9
【详解】
根据质子数与原子序数相同,可以得到J、K、L三种原子核的质子数分别是9、10、10;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计算得出J、K、L三种原子核的质子数分别为9、8、9。
故J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9和9,K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10和8,L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10和9。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