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 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 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3 15: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
一、选择题(共15题)
1.以下现象中,主要是由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  )
A.菜籽油滴入水中后会漂浮在水面
B.密闭容器内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移动
C.含有泥沙的浑水经过一段时间会变清
D.荷叶上水珠成球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在南方的梅雨季节,湿衣服较不容易晾干,这是朝湿度较大的缘故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需要的力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轮胎内气体分子间斥力越来越大
3.下列对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饱和汽压以及湿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液体的饱和汽压只与液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体积无关
B.增大压强,一定可以使未饱和蒸汽变成饱和蒸汽
C.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未饱和蒸汽变成饱和蒸汽
D.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越大,空气的湿度越大
4.关于下列实验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薄板是非晶体
B.图乙说明气体速率分布随温度变化且
C.图丙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D.图丁说明水黾受到了浮力作用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浸润现象
D.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表面张力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
B.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距作用表现为引力
C.用显微镜观察液体中的布朗运动,观察到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单位时间内撞击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7.关于液晶、饱和汽压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晶是一种晶体,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
B.有些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一定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汽压随饱和汽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D.在绝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比冬天的相对湿度大
8.以下关于热运动有关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冰融化为水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力做负功
B.水银相对于铅是浸润的,在附着层内,水银分子之间的分子力体现为引力
C.忽略空气流动影响,空气中的做的是布朗运动
D.扩散现象既能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也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9.对于热运动和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封闭气体的压强是由封闭气体的重力产生的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说明云母是个多晶体
C.用吸管将牛奶吸入口中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D.荷叶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10.在一座高山的山顶和山脚处分别将1kg相同温度的水全部汽化,要吸的热量(  )
A.同样多 B.山顶多 C.山脚多 D.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的容器,用活塞封闭着刚好饱和的一些水汽,测得水汽的压强为p,体积为V,当保持温度不变(  )
A.上提活塞使水汽的体积增为2V时,水汽的压强变为p
B.下压活塞使水汽的体积减为V时,水汽的压强增为2p
C.下压活塞时,水汽的质量减小,水汽的密度减小
D.下压活塞时,水汽的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存在浸润现象
D.夏季天早时,给庄稼松土是为了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
13.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
C.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
D.0 ℃的铁和0 ℃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E.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
1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食盐都有确定的熔点
B.饱和汽的压强与温度无关
C.一些小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D.多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主要从该物质是否有固定的熔点来看
C.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是因为在玻璃与水的接触面处,玻璃分子对水分子的引力大于水分子间的引力
D.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是不同的
二、填空题
16.天然的水晶是晶体,在其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逐渐降低”“保持不变”或“逐渐升高”),内能增大。由于熔化而形成的液体因为液面存在___________,因而其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
17.上午教室内的温度是,空气的相对湿度是,已知时饱和汽压是3.0kPa,则绝对湿度为______kPa;如果教室内绝对湿度不变,下午温度升高到,则相对湿度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B.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可能减小
C.一定质量的0℃的水的内能大于等质量的0℃的冰的内能
D.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
E.给车轮胎打气,越打越吃力,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19.如图是学校体育馆建筑工地的扬尘噪声监测显示牌,即时显示工地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悬浮物微粒(PM2.5、PM10)浓度等信息。若某天早晨牌上显示的温度、湿度分别为28.9℃、61.7%,傍晚时分别显示为34.5℃、51.7%,仅由这四个数据,能比较出__________(填“早晨”或“傍晚”)时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些,PM10在__________(填“早晨”或“傍晚”)时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些,早晨时__________(填“PM2.5”、“PM10”)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些,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出早晨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傍晚是否相同。
三、综合题
20.菜农在一种蔬菜完全收割之后往往会将地翻松,在适合的时节再种植新的蔬菜。据菜农说,翻松的土层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散失,这是什么道理?
21.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仔细观察日常生活,就能发现毛细现象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请你收集这方面的相关资料,谈谈毛细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危害。
22.表面张力的方向为什么总是跟液面上的分界线垂直?
23.气温为10,测得空气的绝对湿度p=800Pa,则此时的相对湿度为多少?如果绝对湿度不变,气温升至20,相对湿度又为多少?(已知10时水汽的饱和压力p1=1.228×103Pa,20时水汽的饱和汽压为p2=2.338×103Pa)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菜籽油滴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主要是因为浮力作用,故A错误;
B.密闭容器内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移动,是因为水分子热运动撞击花粉颗粒,造成了花粉颗粒受力不平衡,故B正确;
C.含有泥沙的浑水经过一段时间会变清是由于泥沙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沉,而上层水变清,故C错误;
D.荷叶上的水珠成球形是表面张力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能够反映出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在南方的梅雨季节,湿衣服较不容易晾干,这是相对湿度较大的缘故,故B错误;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根据
可知温度一定增大,则气体分子内能增大,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故C正确;
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需要的力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轮胎内气体压强不断增大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而与体积、压强无关,故A正确,B错误;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降低温度可能使未饱和蒸汽变成饱和蒸汽,但不是一定使未饱和蒸汽变成饱和蒸汽,故C错误;空气的湿度是指相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越大,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但相对湿度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
4.C
【详解】
A.图甲说明薄板具有各向同性,多晶体和非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说明薄板可能是多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故A错误;
B.图乙看出温度越高,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的最大值向速度大的方向迁移,可知
故B错误;
C.如图丙可以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故C正确;
D.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黾受到了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是不浸润现象,A错误;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是表面张力的作用,因为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绷紧即减小表面积的作用,而体积相同情况下球的表面积最小,故呈球形,B正确;
C.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是毛细现象,故C错误;
D.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防止毛细现象的发生,D错误。故选B。
6.C
【详解】
A.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选项A正确;
B. 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从而有分子引力不均衡,产生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表现为引力,故B正确.
C.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增大,所以单位时间内撞击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故D正确.
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7.B
【详解】
A.液晶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结构特征的一类物质,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不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故A错误;
B.有些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B正确;
C.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不随饱和汽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
D.夏天比冬天的温度高,可知夏天比冬天的饱和汽压大,所以在绝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比冬天的相对湿度小,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冰融化为水的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银相对于铅是浸润的,在附着层内,水银分子之间的分子力体现为斥力,故B错误,故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运动时来自空气分子的各个方向的撞击不平衡所引起的,属于布朗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既能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也能在固体之间发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封闭气体的压强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对器壁的撞击而产生的,所以A错误;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说明云母是个单晶体,所以B错误;
C.用吸管将牛奶吸入口中利用了空气压强的原理,所以C错误;
D.荷叶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所以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山顶气压低,沸点低,汽化热小,故山脚吸热多。
故选C。
11.A
【详解】
A.由于容器中的水汽刚好饱和,表示容器中已没有水。上提活塞时,容器中的水汽变为未饱和汽,根据玻意耳定律(近似符合),体积增为2V时,压强变为,故A正确;
BCD.下压活塞时,饱和汽体积减小为为V时,由于温度不变,饱和汽密度不变,部分水汽会凝结成水,水汽的饱和汽压仍为p,只是水汽的质量减小,故BC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
A.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选项A错误;
B.在完全失重情况下,气体分子也在撞击容器壁,所以依然存在压强,选项B错误;
C.液体表层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时,液体表面有表面张力;而浸润现象是器壁分子对附着层分子作用力大于内层子分子对附着层分子力,导致附着层分子增多,分子间距小于r0而表现出斥力,选项C错误;
D.干旱的时候,土壤中存在毛细管,加速土壤水分蒸发;给土壤松土后破坏了毛细管,减弱了毛细现象,从而防止土壤内层的水分蒸发,选项D正确。
故选D。
13.CDE
【详解】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以外,还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所以在不确定其它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只凭温度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A错误;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知,分子运动的瞬时速度可能为零,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B错误;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作用的引力,C正确;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0℃的铁和0℃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D正确;由压强微观解释可知,压强与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和分子平均动能有关,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因此压强也必然增大,故E正确.
14.AC
【详解】
金刚石、食盐是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选项A正确; 饱和汽的压强与温度有关,选项B错误; 一些小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选项C正确;多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单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选项D错误;故选AC.
15.BC
【详解】
试题分析: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间距r0时,分子力表现为排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斥力做正功,故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间距r0时,分子力表现为吸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做负功,故分子势能增加;故A错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故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主要从该物质是否有固定的熔点来看,故B正确;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是因为在玻璃与水的接触面处,玻璃分子对水分子的引力大于水分子间的引力,故C正确;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是相同的,故D错误;故选BC.
16. 保持不变 表面张力
【详解】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分子势能增大,内能增大;
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17. 1.8 变小
【详解】
已知时饱和汽压是,空气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为
如果教室内绝对湿度不变,下午温度升高到,则饱和汽压会变大,根据相对湿度等于绝对湿度与饱和汽压的百分比,可得空气的相对湿度会变小。
18.ABCD
【详解】
A、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与分子力有关,故A正确;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对照气态方程可知,压强可能减小,故B正确;
C、当质量一定的冰熔化成相同温度的水时,需要吸热,水的内能增加,所以一定质量的0℃的冰具有的内能小于等质量的0℃的水时的内能,故C正确;
D、小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故D正确;
E、给车轮胎打气,越来越费力,主要是由于打气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加的缘故,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E错误;
故选ABCD.
19. 傍晚 傍晚 PM2.5 不能
【详解】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傍晚的温度高,傍晚时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些;
温度相同时,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分子质量小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所以PM2.5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些;
饱和汽压强未知,所以不能比较出早晨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傍晚是否相同。
20.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水分可以沿着它们上升到地面,翻松土壤可以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从而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散失。
21.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很多,比如:植物吸收水分是毛细现象;建筑房屋时,在砸实的地基中毛细管又多又细,它们会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使得室内潮湿。
毛细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危害很多,比如:油灯的灯芯通过毛细现象使油不断上升,持续点亮;种庄稼时,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应当锄松地面的土,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22.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如果在液面上画一条分界线,表面张力总是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相垂直,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详解】
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如果在液面上画一条分界线,表面张力总是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相垂直,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23.65.1%,34.2%
【详解】
由相对湿度公式得10时的相对湿度为
B1=×100%=×100%=65.1%
同理得20时的相对湿度为
B2=×100%=×100%=34.2%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