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2 16: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7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吴江·八年级期末)美国认为“一个强大而巩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联华抗苏的战略考虑”,周恩来也指出“不可否认,这是中美两国都能获益的事情,如果中美两国友好起来”。据此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是( )
A.中美两国民众的友谊 B.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
C.中美国家利益的需求 D.中国独立自主的需要
2.(2021·江苏东海·八年级期末)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将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周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在设计者看来
A.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 B.尼克松的访华具有跨时代意义
C.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两极格局 D.中美终于打破坚冰实现建交夙愿
3.(2021·江苏姜堰·八年级期末)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曾对来访的尼克松说:“(我们)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谈成”的直接结果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C.日内瓦会议成功召开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2021·江苏·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2021年3月18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表示:“中美关系“破冰”以来取得很多成绩,这是两国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6.(2021·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Nixont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7.(2021·江苏靖江·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72年3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当年中美两国关系的是
A.结束冷战 B.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合作共赢 D.开始走向正常化
8.(2021·江苏句容·八年级期末)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正式建交时间的是
A.1971年 B.1972年 C.1979年 D.1980年
9.(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
C 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A.A B.B C.C D.D
10.(2021·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同学查找了“山东舰”“科技强军”“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和“田中角荣防华”等资料,请为他们查找的资料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建国初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科技与教育
C.经济与法制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1.(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热播剧《外交风云》为我们还原了某一历史场景——距某问题的辩论还有一天,坦桑尼亚代表等许多非洲国家代表在一起讨论:去年只有微弱之差,今年一定志在必得。他们希望充分利用这次辩论的机会,争取让更多国家加人赞成提案行列。辩论的这个提案是关于
A.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问题 B.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问题
C.中国加入APEC的问题 D.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问题
12.(2021·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图报纸标题中的“胜利”指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3.(2021·江苏·如皋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了“求同存异”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4.(2021·江苏太仓·八年级期末)“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感叹的是
A.中苏建交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建交 D.尼克松总统访华
15.(2021·江苏·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多少周年
A.40周年 B.50周年 C.60周年 D.70周年
16.(2021·江苏·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多少周年( )
A.50周年 B.40周年 C.70周年 D.65周年
17.(2021·江苏仪征·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A.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8.(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A.致力落后国家复兴 B.发展与欧盟国家关系
C.主导国际性事务 D.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19.(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和平共处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二、综合题
20.(2021·江苏仪征·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摘编自1971年《人民日报》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材料三 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虽然在严格意义上是苏联的盟国,但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北京也在寻求回旋空间。
——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场“反抗侵略战争”的胜利有何国际影响?
(2)材料二中宣告美国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1.(2021·江苏·沭阳县修远中学八年级期末)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见证历史】
材料一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经济特区开始筹建,中国对外开放的序曲拉开;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1)材料中的“改革”是从哪次会议开始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2)“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指的是什么事件?
【民谣述说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材料三 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材料二中的香港曾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
(4)材料三中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个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分田“包产到户”有什么好处?
22.(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百年来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指出:“假如有一国而欲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者也”。
——引自黄丹阳:《浅谈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承袭”问题的 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国内哪一重大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的笑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及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23.(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主题学习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信息,强化时空观念素养。据材料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谈是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事业的”?
(2)问题驱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据材料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五日联大通过决议”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不断发展的表现。
(3)主题探讨,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据材料丙,指出形成多彩世界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主题学习中应该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24.(2021·江苏广陵·八年级期末)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提到: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三:“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周恩来汇报说。“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毛泽东伸手拿起一支雪茄,秘书给他点上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将烟喷出来,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人民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这一周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他”?
(4)根据材料四中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美关系是如何定位的?当下,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
25.(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他是新中国在国内、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台湾的国民党官员对(尼克松)这样说:“在内战时期,只要有周恩来一个人在我们这边,那今天台湾流亡的可能是毛泽东了;安居于北京的则可能是我们。”
(1)举出一例国共内战时期,周恩来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重大斗争史实。
材料二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封面。从《时代》封面看周恩来,就像在观看一部由美国人为周恩来拍的蒙太奇式的老电影。下面是其中两次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为1954年3月10日《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被竹栅隔开。
(2)据左图,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3)右图1971年11月8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右图中的“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具有的这种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永久爱戴。群众对她的热爱,在中国的政治上也变成了一股绝无仅有的力量。”
(4)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恩来赢得中国人民对他“永远的爱戴”的原因有哪些?
26.(2021·江苏江都·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 年 11 月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必要性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周恩来在A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B”。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 A指的是什么会议?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3)图 1::1971 年 11 月 8 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图 2:1972 年 2 月 6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 (尼克松的 中国之旅)。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当时尼克松总统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它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
——人民网《大国外交》
(5)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全面推进的今天,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27.(2021·江苏宝应·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1949年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三: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50年代,我国提出的哪一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20世纪几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系列的国际盛会展示了怎样的中国?中国能够举办这一系列盛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8.(2021·江苏太仓·八年级期末)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扰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坚德《当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两国依旧会在经济、政治、地区事务、多边舞台等领域存在竞争,但中日之间的竞争并非“零和博弈”,中日之间应该做的是协调好竞争与合作关系。转变认知、减少矛盾,需要进一步增信释疑;找到两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需要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方式加强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多层次合作。
——摘编自王义桅、崔白露《日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变化及其参与的可行性》
(1)材料一反映出周恩来期待从哪些角度突破中日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反应及原因。
(3)材料三认为当今中日两国是怎样的关系 据材料三,指出中日两国应如何相处
29.(2021·江苏高邮·八年级期末)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周总理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哪一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外交与综合国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30.(2021·江苏·沭阳县修远中学八年级期末)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外交之耻】
材料一 1919年l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外交之兴】
材料二
【外交之盛】
材抖三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结合图1相关知识,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图3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的首次成功实践?
(3)材料三中,习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31.(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展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绘制图示——理清历史】
(1)年代尺上的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奋斗历程,请你将两处空格按先后顺序补充完整。
【设计表格——归纳历史】
(2)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把表格空缺处①②③④的内容填写完整。
事件/内容/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国两制”的构想
核心内容 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① 上来,实行②的历史性决策。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③,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④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整理图片——把握历史】
(3)看图一,是1971年的哪一项外交成就让中国外交官乔冠华如此开怀大笑?
(4)我国在航天和农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什么?图三中的人物1995年获联合国“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成为亚洲唯一获奖者,他的成就是什么?
32.(2021·江苏靖江·八年级期末)八年级某班学生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这个主题搜集了不同时期的资料,进行系列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
【20世纪50年代】
材料一
图一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鲁哈尼会谈图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1954年周总理和印、缅等国代表会谈,共同倡导了什么原则?图二中的会议曾因出现尖锐分歧而陷入僵局,周总理及时提出了什么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世纪70年代】
材料二 新中国代表团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联合国大会上,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图三
(2)图三中乔冠华笑得如此开心,是因为我国外交史上取得了哪一伟大胜利?
【20世纪90年代】
材料三
图四中英两国政府举行政权交接仪式图五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政权交接仪式
(3)观察图四和图五,两幅图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祖国统一方面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这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成功实施?
【21世纪初】
材料四
图六中国代表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五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据材料五,指出“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中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
33.(2021·江苏海州·八年级期末)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发展史。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是国家的根基。下图表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这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写出排在2、3 位的两次调整(写出图号即可)。写出图三反映的农村经济制度名称及其推行带来的影响。
(2)工业是国家的脊梁。根据下简表,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外交是国力的体现。周恩来在下左图会议上提出了什么主张 该主张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下右图中人物因何事件而笑 2021年是该事件多少周年
34.(2021·江苏吴江·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 “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官方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尤其是21 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53年、1955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的表现?
(2)材料二表格中①的位置应该是哪一项外交成就? 结合所学,分析取得该成就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进入21世纪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一个强大而巩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联华抗苏的战略考虑、不可否认,这是“中美两国都能获益”的事情……反映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利益于美国,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由此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国家利益,C正确;ABD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2.B
【详解】
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在美国颇有影响力,将尼克松访华设计为封面,说明设计者认识到了尼克松访华的重大时代意义,B项正确;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不意味着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成为政治挚友,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而且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C项;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中美建交始于1979年元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结合材料《中美联合公报》以及“和解”等信息可知,本题考查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项正确;《朝鲜停战协定》是在50年代的事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日邦交正常化符合双方的利益,不是让步,排除B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成功召开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故选C;兵乓外交和基辛格秘密访华都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排除AB;中美建交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排除D。
6.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A项;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C项;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在200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7.D
【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符合题意;结束冷战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排除A;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排除B;合作共赢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C。故选D。
8.B
【详解】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告两国邦交正常化,结束了战后中日关系的不正常状态,B正确,ACD排除。故选B。
9.D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发挥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D正确;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A排除;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B排除;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始,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排除。故选D。
10.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山东舰”“科技强军”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成就,“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和“田中角荣防华”属于我国的外交成就,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是国防和外交成就,不是建国初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排除A项;题干资料没有涉及科技与教育、经济与法制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
依据题干的“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等许多非洲国家代表在一起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辩论的这个提案”是关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A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马来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代替东南亚联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中国加入APEC的问题和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问题都与联合国大会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的代表团胜利回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A项;万隆会议的召开是1955年,排除B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是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选项C符合题意;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A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排除;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排除。故选C。
14.B
【详解】
根据“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可知与联合国有关,根据“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应该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故选B;中苏建交与“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不符,排除A;中美建交和尼克松访华都不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外交成就,排除CD。
15.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2021年是50周年,故选B;ACD不符题意,排除。
16.A
【详解】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所以2021年是恢复合法席位50周年,故选A,排除BCD。
1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局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于50年代,且与外交布局无关,排除B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对外开放格局,排除C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时就已确定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分析】
【详解】
中国举办二十国集团峰值,以及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都体现出我国综合国力的的增强,也是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外交的体现,D项正确;二十国集团并不是致力于落后国家的复兴,排除A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用以促进我们国家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并不是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排除B项;“主导”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
根据材料“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逐步形成了中共特色大国外交局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D项正确;和平共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的外交原则,不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A项错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和格局,B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不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C项错误。
20.(1)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2)事件: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原因:许多友好国家的支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3)美国方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方面: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事件:中美建交。
(4)国家利益。
【分析】
(1)
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战争”指的是指抗美援朝。1950年10月, 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 -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2)
据材料“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 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根据材料可知,许多友好国家的支持和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3)
据材料“美国打开中国大门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虽然在严格意义.上是苏联的盟国,但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北京也在寻求回旋空间”并结合所学可知,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国方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方面,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1979年中美建交。
(4)
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际局势的变化,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贸易的发展,科技文化水平,民族往来等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点睛】
2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2)中美建交
(3)英国 1997年7月
(4)安徽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等。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的“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秦响了改革的序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问题二: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香港从此进入殖民地时代。故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问题二:香港是1997年回归祖国的。
(4)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是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底,小岗村村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农村推广。问题二:根据材料“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和所学知识可知,分田“包产到户”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2.(1)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或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3)国家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国家利益的需要;综合国力的影响;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
(2)根据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知,图1中“《乔的笑》”,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图2“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发表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地位:根据材料二“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方案:根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结论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外交关系的因素可从国家利益的需要;综合国力的影响;意识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23.(1)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 年,中美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等;提取信息,强化时空观念素养;问题驱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主题探讨,渗透家国情怀素养。
【详解】
(1)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1954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新德里的会谈,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声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冲破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五日联大通过决议”是指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重返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不断发展的表现有:1971年乒乓外交推动中美关系解冻;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依据材料“只有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交流互鉴,才能形成一个多彩的世界”可知形成多彩世界需要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等态度。历史学科的五大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国家情怀,综合上述材料,在主题学习中可以提取信息,强化时空观念素养;问题驱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主题探讨,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等。
24.(1)政策:敌对、孤立、封锁、禁运。(任一点即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写改革开放不得分)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3)对“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的理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世界改变了他”的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迫使尼克松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
(4)关系定位: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应对: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寻求积极合作争取双赢;共享共建共赢;求同存异等(任一点)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政治上敌视(威胁,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根据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据材料三“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及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所以“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迫使尼克松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所以说“世界改变了他”。
(4)据材料四“习近平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可知,材料中习近平对中美关系定位为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这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层交往,增进互信;加强青少年一代的交流,增进了解;充分认识到彼此在意识形态、文化习俗上的差异,求同存异等。
25.(1)史实: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答出其他史实,只要符合史实,也可)
(2)成就: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是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3)事件: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举措: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原因:对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非凡的外交才能:伟大的人格力量。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2)依据材料二信息“图为1954年3月10日《时代》周刊封面”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3)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西方人说“中国人来了”。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依据材料三信息“具有的这种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永久爱戴。群众对她的热爱,在中国的政治上也变成了一股绝无仅有的力量”可知,周恩来赢得中国人民对他“永远的爱戴”的原因有:对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非凡的外交才能:伟大的人格力量。
26.(1)必要性:自卫。主要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
作用: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事件:尼克松访华。含义:中美关系由对抗到开始走向正常化。
(5)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的信息可知,“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必要性是自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根据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B”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指的是万隆会议;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 1::1971 年 11 月 8 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 2:1972 年 2 月 6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 (尼克松的 中国之旅)。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时尼克松总统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它的含义是中美关系由对抗到开始走向正常化。
(5)依据材料四“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信息可知,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全面推进的今天,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7.(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七十年代。
(3)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详解】
(1)根据“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可知新中国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50年代,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所以反映了我国20世纪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3)根据“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得出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的中国。原因根据“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得出主要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等。
28.(1)角度:民间交流;贸易往来。
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2)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中美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3)关系:竞争与合作。
方法:转变认知、减少矛盾、增信释疑;加强合作。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进行概括可知,角度是民间交流和贸易往来。第二问,根据材料一“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友好与贸易’推动日中关系前进”进行概括阐述可知,它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反应是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问,根据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知,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根据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知,中美关系缓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中日之间应该做的是协调好竞争与合作关系”可知,材料三认为当今中日两国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第二问,根据材料三“转变认知、减少矛盾,需要进一步增信释疑;找到两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需要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方式加强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多层次合作。”可知,材料三指出中日两国应转变认知、减少矛盾、增信释疑;加强合作。
29.(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3)中国重返联合国。1979年。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让中印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根据材料二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让乔冠华开怀大笑。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综合题干材料,我认为外交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是: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
30.(1)弱国无外交,中国国力弱;五四爱国运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回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一国两制
(3)世界贸易组织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正当要求被拒绝,无视中国的利益,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根本原因是”弱国无外交”,中国当时军事实力较弱,综合国力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小。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消息传入中国,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愤慨,最终引发了五四运动。
(2)问题一: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问题二:依据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是因为1971年10月25日中国的合法席位在联合国恢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体现了我国“一国两制”的首次成功实践。
(3)依据所学可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使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31.(1)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东方红一号;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详解】
(1)依据材料年代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①经济建设上来,实行②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③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④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1971年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中国外交官乔冠华如此开怀大笑。
(4)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图三中的人物是袁隆平,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95年获联合国“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成为亚洲唯一获奖者。
3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
(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5)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详解】
(1)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陷入僵局之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3)图四指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图五指的是澳门回归。依据所学可知,这些成就取得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施。
(4)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5)依据材料五“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可得出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3.(1)图一、图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等。(任意1点)
(2)我国1957年和1952年相比,主要产品产量都有所增长;钢和煤炭产量的增幅高于棉纺物和谷物产量的增幅。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求同存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
【详解】
(1)问题一:依据图二“农民热烈拥护《土地改革法》”可知,这是1950年我国实行的土地改革。依据图一“农民积极加入生产合作社”可知,这是1955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依据图四信息“人民公社”可知,这是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依据图三“农民领取承包到户合同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排在第2、3位的是图一和图四。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图三是家庭联产承包制。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2)问题一:依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在1952年至1957年,主要产品产量都有所增长;钢和煤炭产量的增幅高于棉纺物和谷物产量的增幅。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在1953年至1957年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成就斐然,所以主要产品产量都有增长,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钢和煤炭产量尤为的高。
(3)问题一:依据图片“万隆会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问题二: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问题三:依据图片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外交官乔冠华开怀大笑。问题四: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距2021年有50周年。
34.(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根据“197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有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3)根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归纳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