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北京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人的骄傲,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修建于(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 )
A.鸭绿江 B.玉门关 C.居庸关 D.山海关
4.(2021·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清长城。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5.(2021·湖南宁远·七年级期末)“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由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它的作者被称为“医圣”
6.(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末)“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那媚外的内伤”这是中国风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2021·湖南临湘·七年级期末)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①阎立本——《步辇图》②毕昇——活字印刷术③罗贯中——《西游记》④李时珍——《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21·湖南新化·七年级期末)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提取表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9.(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我国的中医药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他编写了药物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脉经》
10.(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末)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2021年,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借鉴的中医学著作是
A.《牡丹亭》《西游记》 B.《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梦溪笔谈》 D.《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11.(2021·湖南新邵·七年级期末)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这部“巨著”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伤寒杂病论》 D.《农政全书》
12.(2021·湖南龙山·七年级期末)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它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朝时期,收集了1800多种药物,11000多个药方的“医学巨典”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3.(2021·湖南新田·七年级期末)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 中医药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是编写了(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14.(2021·湖南宁远·七年级期末)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全唐诗》辑录的诗歌有近5万首
B.《史记》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本草纲目》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D.《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5.(2021·湖南洪江·七年级期末)灾荒是农业社会的重大威胁,尤其是在明代后期,广大人民深受其害。这引起了相关人士高度关注,并系统地论述了荒政,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了解相关方案及解决智慧,我们可以参考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6.(2021·湖南娄星·七年级期末)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17.(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要了解明朝时期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以及各种物品、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应当查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18.(2021·湖南会同·七年级期末)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9.(2021·湖南新邵·七年级期末)以“大国匠心——天工开物与分宜”为主题的首届分宜天工开物节于2019年1月17日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正式启幕。《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书作者是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宋应星
D.贾思勰
20.(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千金方》
21.(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该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巨著。该书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22.(2021·湖南华容·七年级期末)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3.(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末)这本著作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附有120多幅插图,全面总结了明中叶以前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工艺,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三国演义》 D.《天工开物》
24.(2021·湖南永定·七年级期末)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25.(2021·湖南雨花·七年级期末)“它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它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26.(2021·湖南攸县·七年级期末)它系统总结了明末以前农业、手工业的技术经验和科学方法,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学巨著,其中除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含量外,还包含着传统工艺秘笈和凝聚的“工匠精神”。材料中的“它”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
27.(2021·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A.《农政全书》 B.《兰亭集序》 C.《红楼梦》 D.《韩非子》
28.(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一位学者在评价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时说:(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它”指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9.(2021·湖南澧县·七年级期末)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这部小说是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30.(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在某一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相声节目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内容都有所提及。上述古典文学名著的作者分别是( )
A.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B.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
C.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 D.罗贯中,汤显祖,吴承恩
31.(2021·湖南古丈·七年级期末)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这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2.(2021·湖南鹤城·七年级期末)四川绵阳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留下了蜀国的许多遗址和故事。下列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情况的文学作品是(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33.(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家喻户晓的“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红孩儿”等故事来自明朝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A.《大唐西域记》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34.(2021·湖南龙山·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我国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 B.《水浒传》——施耐庵
C.《西游记》——徐光启 D.《牡丹亭》——汤显祖
35.(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斯时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 )
①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洪昇的《长生殿》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判断题
36.(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由蒯祥等人设计的,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有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
37.(2021·湖南古丈·七年级期末)明代徐光启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
三、辨析题
38.(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我国明朝时期有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天工开物》。( )
四、综合题
39.(2021·湖南新邵·七年级期末)识图题
(1)图一中水利工程的开凿有何历史意义 并请写出图中A所代表的地名。
(2)图二中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在哪里 明政府修筑这个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3)北京城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怎样 它的核心部分是哪里
40.(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伟大的发明创造】
材料一 (如图)它在北宋时期开始用于航海,后来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除此以外,出现在宋朝的发明还有哪一项?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杰出的工程建筑】
材料二 ①这是明朝为了抵御北方的蒙古族南扰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建立在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基础之上。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黄传惕的《北京,我心中的城》
(2)上述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请说出前者的东西起止点。
【光辉的科技巨著】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3)分别写出材料三中两幅图片人物的代表性著作。其中宋应星的著作被誉为什么?
材料四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41.(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图一、图二、图三中任选一个进行解读。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代表性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并分别举出一个有代表性作者。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42.(2021·湖南华容·七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进步的动力,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1)请列举隋唐时期和元朝时创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制度。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2)唐太宗是通过什么方式让“英雄入吾彀中”的?
探究二:经济篇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请回答上图所示农具的名称和创制的朝代。
探究三:文化篇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4)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这位诗人是谁?
探究四:科技篇
(5)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列举成书于明朝时期的药物学巨著及其作者。
(6)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谈一谈当代青年要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3.(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材料一 :
(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请写出材料一中的唐朝的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在我国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水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部编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2)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也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材料二中由越南引进的新的水稻品种叫什么?“苏湖”指的是哪里?
材料三:
唐朝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宋朝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大力推广复种技术。
元朝 官编《农桑辑要》,并把农业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
明朝 把从美洲引进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推广到各地种植。
清朝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运河进行治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除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讲的还有哪些?(要求写出两点)请你写出一部成书于明朝时期的农学著作。
44.(2021·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业发展大记事
朝代 农业发展情况
隋朝 隋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唐朝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重视农业生产;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A和筒车,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宋朝 王安石变法兴修水利10000多处;北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推广,水稻的产量大大提高;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推广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元朝 元世祖注重农桑。
明朝 明代,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明朝徐光启编写的《B》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清朝 乾隆时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清朝治理了黄河、淮河和大运河,还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 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
①补全材料一中“A”和“B”两处内容。
A: ;B:
②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划“正确”,错误的在括号中划“错误”。
A.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了丰饶的粮仓
B.明朝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
C.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但忽视了垦荒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依照示例,写出一条推动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史实(示例除外)。
示例:兴修水利
相关史实:唐朝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宋朝王安石变法兴修水利10000多处;清朝治理了黄河、淮河和大运河,还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和海塘。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C项正确;秦朝和元朝在明朝之前,排除AB项;清朝在明朝之后,也定都北京,排除D项。故选择C。
【点睛】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长城的东西起点是东到山海关,西到嘉峪关,D项正确;由此可知,ABC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D
【详解】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朝修筑了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故D符合题意;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排除AB;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排除C。故选D。
5.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张仲景被称为“医圣”,D项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选项ABC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而不是《本草纲目》,选项D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
7.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画家,其代表作是《步辇图》;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因此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①②④,D项符合题意;而③元末民初的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明朝的吴承恩著有《西游记》,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D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因为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D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著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选项C符合题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A排除;《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B排除;《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D排除。故选C。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的著作,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本草纲目》 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故选D项; 《牡丹亭》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西游记》 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齐 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宋应星,该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宋的沈括,是一本科技著作,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故排除C项。
11.A
【详解】
李时珍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该书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A项正确;《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排除B项;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 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故D正确,ABC都不是药物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D。
1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D符合题意;《农政全书》为明徐光启所著的农书,A排除;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B排除;《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C排除。综上故选择D。
1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历史评价,因此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全唐诗》辑录的诗歌有近5万首,《史记》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本草纲目》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是对史实的陈述,不是历史评价,排除。故选D。
15.C
【详解】
《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故C符合题意;《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排除A;《齐民要术》与题干的“系统地论述了荒政”不符,排除B;《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排除D。故选C。
16.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明朝末年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A项不合题意;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C项不合题意;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7.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故B符合题意;《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一书中,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一部农书;选项C《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选项D《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所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C
【详解】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符合题意;李时珍著药学巨著《本草纲目》,A排除;徐光启著《农政全书》,B排除;《千金方》是孙思邈所著,是关于医学方面的,D排除。故选择C。
2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全书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D项正确;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排除A项;李时珍的代表作是《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天工开物》,排除C项。故选D项。
2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C项符合题意;《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写,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写的药物学著作,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选项D符合题意;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排除;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B排除;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C排除。故选D。
24.C
【详解】
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项正确;《本草纲目》是药学巨著,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关于农学方面的,排除B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沈括的一部科技著作,与“17世纪”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25.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A项《农政全书》和D项《齐民要术》是关于农业方面的著作,排除A项和D项;C项《本草纲目》是药学巨著,排除C项。故答案为B。
2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材料中的“它”是《天工开物》。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B排除;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C排除;《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D排除。故选A。
27.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属于第三类,第一类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第二类属于明清时期的小说,第三类属于古代科技著作,据此分析,《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属于科技著作的范畴,A正确;《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B排除;《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文学作品,属于明清小说,C排除;《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著作,属于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D排除。故选A。
28.A
【详解】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根据“(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 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及所学知识可知,“它” 指的是《三国演义》,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的主旨内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2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小说是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的,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于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即《三国志通俗演义》,A项正确;《西游记》主要描写了玄奘西行求佛法的史实,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不是《水浒传》,C项错误;《红楼梦》主要讲述了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的小说,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3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明代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因此《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
31.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故选A;《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与题意不符,排除BCD。故选A。
32.D
【详解】
元末明初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D项正确;《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排除A项;《西游记》是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排除B项;《红楼梦》是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排除C项。故选D项。
3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红孩儿”等故事都来自《西游记》,故C符合题意。A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记载的是玄奘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B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D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
34.C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徐光启是《农政全书》的作者,故C符合题意;《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排除A;《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牡丹亭》作者是汤显祖,排除BD。故选C。
3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朝时的昆曲作品,王实甫的《西厢记》为元代戏剧作品;清朝前期的昆曲传世之作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故符合题意的是②④,故选D。
36.正确
【详解】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由蒯祥等人设计,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故本题说法正确。
37.错误
【详解】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而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故说法错误。
38.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是错误的。
39.(1)意义:加强了南北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地名:洛阳。
(2)起点:鸭绿江,止点:嘉峪关;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3)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核心:宫城(紫禁城)
【分析】
(1)
意义: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水利工程是隋朝大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图中A所代表的地名是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
起点: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3)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核心部分是宫城(紫禁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的核心。
40.(1)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明长城;紫禁城(或故宫);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它在北宋时期开始用于航海,后来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北宋时期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条件。除此以外,出现在宋朝的发明还有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书籍的效率,促进了文明的传播。
(2)依据“①这是明朝为了抵御北方的蒙古族南扰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建立在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基础之上”,可知是指明长城,明朝时期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南扰而修剪了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明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依据“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可知是指紫禁城(或故宫),明朝明成祖朱棣时期迁都北京,营建北京城,并修建了紫禁城作为皇宫,紫禁城成为此后明清两代的著名皇宫,也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建筑群。
(3)结合所学知识,宋应星著有农业、手工业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并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李时珍著有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并被誉为“东方医药宝典”。
(4)结合材料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和所学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也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技术也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新的交通运输、通讯工具的出现,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等等。
41.(1)《本草纲目》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任意解读一个)
(2)①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②小说: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3)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学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图一可知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图二可知是《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根据图三可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文学形式的顺序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故①的文学形式为宋词,其中宋词的代表性作者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②的文学形式为小说,其中小说的代表性作者有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3)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学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方面思考作答,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2.(1)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2)科举制度
(3)曲辕犁唐朝
(4)白居易
(5)《本草纲目》李时珍
(6)当代青年应该积极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并力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元朝时创立的行省制度都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结合所学可知是唐太宗看到通过科举制度的情况后,发出让“英雄入吾彀中”的感叹。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是唐朝创制的曲辕犁。
(4)据说白居易的诗歌在写好先读给老婆婆听,一直修改到她能听懂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歌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
(5)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的药物学著作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6)以上材料介绍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因此要想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当代青年应该积极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回答。
43.(1)筒车曲辕犁
(2)占城稻苏州湖州地区(太湖流域)
(3)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统治者的重视;制定适当的农业政策;人口的增加;兴修水利。
《农政全书》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工具分别是筒车和曲辕犁。
(2)根据“在我国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水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占城稻。苏湖指的是苏州、湖州地区,即太湖流域。
(3)根据“耕作技术提高,大力推广复种技术”得出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根据“官编《农桑辑要》,并把农业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得出统治者的重视;根据“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运河进行治理”得出制定适当的农业政策;兴修水利;根据“人口增加”得出人口的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成书于明朝的农学著作是《农政全书》。
44.(1)①A:曲辕犁;B:农政全书。②:A:正确;B:正确;C:错误。
(2)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3)提出主要因素计,答出1件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一:引进外来品种;相关史实:明朝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清朝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答案二: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相关史实: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元祖祖注重农桑,清朝前期统治者推进垦荒等
答案三:推进垦国垦荒:隋朝和唐朝的垦国面积逐渐扩大,清朝前期统治者推进垦荒,乾隆时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详解】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故A是曲辕犁。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明朝徐光启编写的一部书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部书叫作《农政全书》。
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中苏湖是指苏州,湖州两地,而这两地都位于太湖流域,属于江南地区,这说明,表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项是正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还从外国引进了马铃薯、花生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诸位帝王都非常重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他们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海等大河和大运河;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的种植。这些措施,使得清朝的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故C错误。
(2)依据材料信息:北宋时期,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等原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3)本小题相对较灵活,针对材料找出主要因素,给出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比如从外国引进新品种;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采取的措施;采取垦荒措施等。例:案一:引进外来品种;相关史实:明朝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清朝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答案二: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相关史实: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元祖祖注重农桑,清朝前期统治者推进垦荒等答案三:推进垦国垦荒:隋朝和唐朝的垦国面积逐渐扩大,清朝前期统治者推进垦荒,乾隆时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