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2 22: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末)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2.(2021·湖南鹤城·七年级期末)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A.设立锦衣卫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转运使
D.设置军机处
3.(2021·湖南醴陵·七年级期末)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A.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4.(2021·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军机处有“四不”规定,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一切重要文件均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严谨而且保密 B.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
C.等同于以往的宰相 D.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5.(2021·湖南雨花·七年级期末)军机处位于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南侧(如下图),它的设置使
A.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D.军队战斗力提高
6.(2021·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②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管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
④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7.(2021·湖南双峰·七年级期末)清朝大臣胡中藻因在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而被杀,这件事反映的是(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8.(2021·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雍正八年,刑部尚书之子徐骏作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人告发,清廷即以“于诗文稿内造为讥讪悖乱之言”的罪名,照大不敬律将徐骏“斩立决”。历史上把清廷的这一做法称为(  )
A.焚书坑儒 B.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9.(2021·湖南新化·七年级期末)“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0.(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17和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于“思想的牢笼”。当时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
A.焚书坑儒和统一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D.海禁政策和册封制度
11.(2021·湖南炎陵·七年级期末)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这反映了统治者
A.实行八股取士 B.设厂卫特务机构 C.设立军机处 D.制造文字狱
12.(2021·湖南古丈·七年级期末)下表是某同学整理中国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的提纲,其中填写在①处最合适的是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①
A.军机处
B.文字狱
C.锦衣卫
D.东厂
13.(2021·湖南澧县·七年级期末)明清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有人随便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哪一历史现象(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 B.士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C.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D.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
14.(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下表是明清时期“文字狱”次数的粗略统计,这些数据的变化最能体现
时期 明太祖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次数 19 12 17 130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大一统观念加强
C.科举制度的僵化
D.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15.(2021·湖南鹤城·七年级期末)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学重要文献
B 明朝修筑故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D 清朝的文字狱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A.A B.B C.C D.D
16.(2021·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明朝推进“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其共同目的是
A.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B.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C.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17.(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归纳法是学习历史中常用的方法,刘涵同学归纳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正确的是( )
A.宋朝(广州十三行)——清朝(市舶司) B.宋朝(市舶司)——清朝(广州十三行)
C.宋朝(勾栏)——清朝(市舶司) D.宋朝(瓦子)——清朝(广州十三行)
18.(2021·湖南·凤凰县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炫耀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十分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大清帝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廷官员
A.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B.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C.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D.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19.(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判断题
20.(2021·湖南古丈·七年级期末)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
三、综合题
21.(2021·湖南澧县·七年级期末)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制度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软件”,它们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 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四:军机处是清王朝封建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产物。皇帝运用这一特殊的工具,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达到强化专制主义的目的。
——冯元魁《军机处与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
(1)材料一中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写出其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
(4)材料四的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依据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作用?
22.(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政治制度的完善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宋代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及保障的规范与制度,不但承前代之成果,而且开后世之先河,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臻于完美。
——周益、姚丽君《试析宋代文官制度得以充分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四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和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分别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目的上来看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官制度“臻于完美”的政策原因。
(3)指出材料四所说的政府机构。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3.(2021·湖南永定·七年级期末)材料一: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材料三:明朝(明太祖)A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雍正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是哪个皇帝实行的措施?他在政治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元朝是什么族建立的 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4)这些措施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4.(2021·湖南临湘·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故宫的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四: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3)材料三中的“偏房”是指清朝的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一措施?这一措施导致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5.(2021·湖南炎陵·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二 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帝”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在位时期对政府机构还做了怎样的改变?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漫画中表现了历朝君臣礼仪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26.(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他还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中“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提供佐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
27.(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在历史长河中,政治制度的传承、创新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并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材料三 ……为清代所独创,对清代政治产生国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的组成比较简单,办事人员少而精,不过三四十人……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相比图一,图二体现了明朝在中央官制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2)据材料二指出,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宋太祖为了“制其钱谷”,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它”指的是清朝创立的哪一机构?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4)英国剑桥大学专家曾说,“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的考验,中国已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联系古今,请你说说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8.(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体制,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判签书施行”。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1380年,他杀了大臣胡惟庸,被辗转株连致死者有3万多人。废中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最后的辉煌中古时代明》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事,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是宋太祖在中央和地方实施的统治措施。请分析他这样做的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皇权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4)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趋势。
29.(2021·湖南醴陵·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的部分过程。
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的知识,写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带给你的启示。开头部分已经给出,结合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完成余下部分。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30.(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材料二 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清统治集团为选拔人才,经过长期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确定下来的。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合理性。(一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思考,明朝的科举考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清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中“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该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31.(2021·湖南新化·七年级期末)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1)基于材料一的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举措?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成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官职变化?“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材料三中设立这一机构的皇帝是谁?
(4)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32.(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方框内内容应是什么?指出图一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及图二所示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最早出现的朝代?
材料二:
图一 (汉)坐而
(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三“跪受笔录”的原因,进而指出图一到图三君臣礼仪变化所反映的实质?
(3)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的“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
33.(2021·湖南望城·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对行政、军事、监察等重要权力机构作了改革,使其权力分散,相互牵制,便于皇帝独断指挥;立法上突出君主意志和绝对权威。洪武十五年又在南京设立一个专门保卫皇帝,并从事秘密侦缉活动的军事特务机构。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朱元璋对行政、军事、监察等重要权力机构进行改革的原则是什么?材料中“军事特务机构”是指哪一机构?
(2)材料二新设的机构是指哪一机构?此机构的设置造成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设立这一机构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朱元璋、雍正帝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4.(2021·湖南古丈·七年级期末)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
(2)材料三记载的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四中的“军机处”由哪位皇帝设置?请简要评价此举措的影响。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35.(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二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被处死。此前,庄廷钱已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坟墓,劈棺戮尸。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200多人。
(1)材料一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该机构的设立在“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最为严厉是在哪三位皇帝统治时期?
(3)这种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后果?假如你生活在清朝,你觉得这种政策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36.(2021·湖南龙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二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则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是对哪一机构的记述?这一机构创设于何时?它的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它的实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7.(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从唐宋到明清,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呈现了不一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嘱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清)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它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摘编自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38.(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末)对外政策与对外交往和国家兴衰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王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它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不仅推动了各国的进步,也促进了唐朝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强国。1405—1433,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材料四:乾隆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试举出唐朝促进“中外文化大交流”的历史事件两例。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行业的兴盛?政府专门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这个行业?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指出郑和船队最远曾到达过哪些地区?说说郑和远航有什么历史意义?
(4)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回答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5)从以上各个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9.(2021·湖南宁远·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南宋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40.(2021·湖南临湘·七年级期末)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和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政府还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两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003年第1版
材料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2007年第3版
材料三: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并说其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的最大特点。举出一个符合这一贸易特点的典型事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不得照搬材料内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1.(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
——杨亮《海上新“思路”》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海上贸易网络高度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3)图三反映清朝前期实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中三幅图,请你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趋势是什么。
42.(2021·湖南永定·七年级期末)材料一:“市舶者,其利不赀(不赀:无从计量,表示多或贵重),榷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也,诸蛮之宝,五天之珍,每岁山积。”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
材料二:清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提到宋朝设置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叫什么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反映了商业的繁荣,请再举一例表现宋代商业繁荣的现象
(2)材料二中的“一处”指什么地方?并由政府特许的什么机构来经营贸易?这体现了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这种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宋朝和清朝不同的对外政策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你有何感悟?
43.(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宋朝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政策,中国关上了与西方交流的大门,中国人在自己的屋子里打转转,会通之路没有打通。中国拒绝了海洋,拒绝了交往,中世纪的城堡最终关闭了一切进步的可能。—摘端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1)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以上人物的事迹都名垂青史。请选两个历史人物并写出他的事迹。
(2)依据材料二图片和史料,说明宋朝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发生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都是对清政府哪一政策的评价?依据材料三,归纳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交往的层面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44.(2021·湖南雨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一次也有60余艘……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的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带米两升。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及其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显著特征并从政治方面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分析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45.(2021·湖南娄星·七年级期末)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下西洋船队捐往海外数量惊人的物品中采自民间的比例加大,对民间手工业的兴起有着重要意义,而大量国内手工业产品销往海外,又不可能不刺激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繁荣。
——《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
材料三 明朝初期,因为东南沿海倭寇活动猖獗,明朝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王权统治,而实行“海禁”政策。清政府夜郎自大,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担心外来势力对清王朝统治造成威胁,禁止国民与外国人接触。中国自此开始脱离世界而封闭发展,也为后来的遭受侵掠和屈辱历史埋下了伏笔。
——《浅谈中国的闭关锁国与改革开放》
材料四 2017年5月14日至15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并分别说出其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下西洋船队”指的是什么事件?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说说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清朝为“禁止国民与外国人接触”实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该政策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我国所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你有何认识?
46.(2021·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如上图为《清朝疆域图》,仔细读图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字母A指代我国的台湾地区,清朝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在1684年设置了哪一机构?为了加强对B地区的管理,乾隆帝设置了哪一机构?
(2)清朝实行怎样的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如上图为唐朝哪一历史人物?他在位时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这一局面被称为什么?
(4)请简要对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47.(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空前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应该借鉴些什么?
48.(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以优惠待遇。当时的……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高望重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人设想,富贵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通商是一种特权,中国人可以因洋人的任何过失取消这种特权。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处可填什么?指出朝廷在这里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2)材料二中历史事件主要目的是什么?请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的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综上所述,你从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中获得什么启示?
49.(2021·湖南攸县·七年级期末)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可见一斑。
材料三《海防篡要·卷七》:“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材料四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其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出于什么考虑,并指出你的依据。
(4)据材料四,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谈谈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50.(2021·湖南新化·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说出与图片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这反映出唐朝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的七次远航活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南宋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3)结合材料二指出,明朝对外交往最大的壮举是什么?远航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
(4)根据材料三可知,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5)综上所述,你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51.(2021·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系,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唐玄宗统治的那一段和平繁荣的时期。这是一个时间漫长、富足安定、物价低廉的时代,是一个“天下无贵物”的时代。人们可以非常便利地周游各地,在这些安全得到保障的道路上,旅客用以代步的工具是骡子和马。唐玄宗统治时代将运河系统加以改进,使它在转输丝绢的同时,也能够运送外国来的奢侈品。良好的陆路和水路交通状况,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摘自[美]薛爱华著吴玉贵译《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材料二在中国,外国商 船都云集于广东的港口,清政府设置了粤海关,只允许在此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责成明代以来就曾在此从事海南岛、南海等地贸易的商人团负责与欧洲商船之间的贸易。
——摘自《日增井经夫著 程文明译《大清帝国》
材料三2020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下,继续办好第三届进博会,对充分展示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全面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玄宗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 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出中国要构建怎样的扩大开放的新发展格局
(4)结合以上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52.(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依据材料一,公元1001—1500年,中国科技发明的数量占比如何?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53.(2021·湖南新邵·七年级期末)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一脉相承,相比前朝各有继承,更有创新。某班同学准备探究这几个朝代在各领域的表现,以把握其异同,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材料一:史料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
(1)材料一中朱元璋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一个措施 雍正皇帝“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什么
【对外关系——局势逆转】
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2)唐、宋、元都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请从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史实和宋著名港口各举一例说明。
(3)面对倭寇骚扰,是谁率军在台州九战九胜 是什么原因使清朝统治者对于当时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科技成就——日渐衰落】
材料三:到隋、唐、宋、元,(中国科技)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期间最为璀璨且举世闻名的是四大发明。......明清之际,我国科技则全面走向了落后。
(4)宋朝时期的哪一重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感悟历史——经验教训】
(5)通过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何启示
54.(2021·湖南·凤凰县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横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非《亚洲史》
材料四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对外贸易的大港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材料三中明朝的“海上远征”是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政府推动这一事件主要目的。
(4)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
55.(2021·湖南鹤城·七年级期末)对外交流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欧亚三国并出席上合峰会之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瞩目。习近平主席此番继往开来的盛世外交之旅,向全世界释放出积极、强烈的信号,作为日益崛起的大国正用自己的胸襟、担当拥抱世界。
——中华新闻网《继往开来的盛世外交之旅》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清朝前期出现了康乾盛世局面,请写出盛世的表现有哪些?
(3)材料二反映清朝实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政策作出评价。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对外交流的认识。
56.(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开放,友好交往,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具体事例。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宋代为加强和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
材料三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中国的哪项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汉唐的兴盛和明清走向衰落,谈谈你的感想。
57.(2021·湖南双峰·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 ......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钧(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小组讨论中,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以下是小明、小敏的看法。
小明: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小敏: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由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2)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人为的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政策 这种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请你联系当今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说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产生的后果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四、论述题
58.(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活动与探究: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给唐人带来了自信、宽容、好奇、开放的时代精神……据统计,唐朝政府共接待过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唐朝的国子学、太学等官方教育机构先后接纳了多达三万余名外国留学生……
——CCTV-6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
(1)请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四大发明中的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朝政府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四: 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 《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5)根据以上材料中我国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请你就“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59.(2021·湖南炎陵·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世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A特务统治的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加强)、“文字狱”(思想、文化强化),这些反映的都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符合题意。A是明朝明太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大兴文字狱从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转运使是宋代设立的机构,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3.C
【详解】
题干材料表明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详解】
由材料中“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奉上谕”可知军机处只是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处,是皇帝的辅政机构,故D符合题意;军机处办事严谨而且保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排除B;宰相掌管行政事务,军机大臣是跪受笔录,排除C。故选D。
5.B
【详解】
依据图片,该图的正北面是雍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距离的缩短意味着政务处理的快捷,也意味着权力向皇帝集中。军机处的设置使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项符合题意;军机处是雍正皇帝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无关,故A项错误;军机处是雍正皇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置的,与加强文化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置的机构,与提高军队战斗力无关,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
6.D
【详解】
①对应的是唐朝唐太宗时期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②对应的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对应的是清朝前期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④对应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D正确,ABC排除。故选D。
7.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因在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而被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把心肠论浊清”,据说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清朝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8.D
【详解】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可推断出其指的是清朝大兴文字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9.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可知与文字狱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格控制知识分子;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曲解,借题发挥,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因此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制造文字狱。选项B符合题意;明朝设立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A排除;八股取士制度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之中,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排除;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排除。故选B。
10.C
【详解】
依据题干“17和18世纪”可知是中国的明清时期,明朝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实行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人们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故C正确;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和统一文字,故A错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B错误;海禁政策和册封制度不是思想统治的措施,故D错误。综上答案选C。
11.D
【详解】
由题干中的“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格控制知识分子,康雍乾时期,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曲解,借题发挥,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所以D项符合题意;股取士是指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的科举考试之法,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厂卫机构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军机处是雍正帝时期设立的,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2.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故B符合题意;军机处、锦衣卫、东厂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这就是文字狱。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故C符合题意;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士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尤其是清朝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这是典型的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D
【详解】
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这一措施主要目的是从思想上强化了封建君主制。D项正确;《天工开物》 是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A项;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主要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特点,排除B项; 1683 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代把科举制度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专制制度。明代的科举制度规定,科考的考题要从四书、五经的文句中摘取;文章的结构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俗称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之中,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格控制知识分子;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曲解,借题发挥,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因此明朝推进“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其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选项B符合题意;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是表现不是目的,A排除;推进政治经济改革、杜绝官员贪污腐败,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CD排除。故选B。
1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设广州十三行专门管辖海外贸易。故B符合题意;故A项表述错误。“瓦子”是北宋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和对外贸易无关,排除CD。故选B。
1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题干的“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十分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大清帝国)画得这么小!”表明清廷官员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清廷官员没有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清廷官员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排除C;清廷官员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故选A。
19.B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但不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②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择B
【详解】
20.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符合史实,是正确的。
21.(1)进士科的创立;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三省六部制度;唐朝。
(3)主要职能:处理地方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
(4)机构:雍正皇帝;作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建立;根本目的是: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二中“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可知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得以完善的朝代是唐朝。
(3)根据材料三“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 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结合所学可知处理地方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
(4)机构:根据材料四可知军机处是雍正皇帝创立的;作用:根据材料四“皇帝运用这一特殊的工具,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达到强化专制主义的目的”可知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2.(1)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或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或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天下庶务)。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没写理由不给分)
(2)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等。(任答两点给全分)
(3)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详解】
(1)依据材料“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信息得出如下结论: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关于稳当:依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如下结论: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关于是否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
(2)根据材料“宋代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及保障的规范与制度,不但承前代之成果,而且开后世之先河,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臻于完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文官制度“臻于完美”的政策原因有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军机处,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控,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3.(1)宋太祖(赵匡胤),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2)蒙古族,行省制度
(3)锦衣卫,军机处。
(4)君权不断加强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的的措施。宋太祖在政治上又采取的措施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时期,设立了锦衣卫,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是一个特务组织。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措施,都是在不断的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24.(1)三省六部制。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2)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3)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详解】
(1)制度:据材料“皇帝下辖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信息可知,这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作用:结合所学可在,三省六部在制的实行,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2)朝代:据材料“皇帝下辖六部”可知,这是明朝。
变化:据材料可知,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3)机构:据材料“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可知,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影响:据所学可知,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措施:据材料“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结果,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可知,大兴文字狱。
后果:据所学可从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等方面回答。
25.(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设三司、设锦衣卫等(一点即可)。
(2)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详解】
(1)朝代及皇帝: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体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设三司、设锦衣卫等。
(2)机构及评价:材料“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是对军机处的描述,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趋势:材料体现的是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说明的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6.(1)名称:三省六部制。
(2)举措: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特务机构:锦衣卫。
(3)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或皇权不断加强)。
【详解】
(1)由示意图所示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举措:根据材料中的“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特务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刑狱等,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三省六部制、废除丞相以及军机处的设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或皇权不断加强)。
27.(1)三省六部制;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2)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生产和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敌,维护社会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遏制地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的制度结构,可知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图二的调整主要是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和元朝时期的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原因一问,根据材料“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期为了实现“制其钱谷”的目的,设立了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根据材料三“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机构是雍正帝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根据所学知识,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了顶峰。
(4)根据所学知识,注意题干要求是中央集权的“何积极作用”,注意结合中国治理新冠疫情的经验,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生产和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的抵御外敌,维护社会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上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遏制地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回答。
28.(1)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
(2)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原因:起草诏令,加强皇权,提高效率,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职能:商讨国事,提出对策建议,起草谕旨。
(4)君主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根据材料一“废中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朱元璋废除丞相。根据“废中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可归纳出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设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根据“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可归纳出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可归纳出起草诏令,根据“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归纳出加强皇权,提高效率,巩固统治者的地位。第二小问职能,根据“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事,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可归纳出商讨国事,提出对策建议,起草谕旨。
(4)依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趋势是君主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9.先秦时期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制,这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的理论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政治势力;他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发展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削弱了朝中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宋朝实行政文轻武政策,地方实行通判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行中书省,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明朝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朝制度,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启示: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过程;明清时期皇权的高度膨胀是我国封建制度在政治上走向衰落的表现;专制导致社会落后,民主才能促使社会进步。历史告诫我们,今天要创设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环境。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如西汉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政治势力,他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中央集权得到巩固。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发展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削弱了朝中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宋朝实行政文轻武政策,地方实行通判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行中书省,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明朝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朝制度,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可知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过程,明清时期皇权的高度膨胀是我国封建制度在政治上走向衰落的表现,专制导致社会落后,民主才能促使社会进步,历史告诫我们,今天要创设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环境。
30.(1)朝代:隋朝。合理性:人才持续流动,且制度化;公平公正,机会均等;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等。
(2)变化:八股取士。负面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大兴文字狱。
(4)机构:军机处。说明: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详解】
(1)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合理性:根据材料“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可知,人才持续流动,且制度化;根据材料“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可知,公平公正,机会均等;根据材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知,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
(2)变化:根据材料“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八股文”等信息可知,八股取士。负面影响:根据材料“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角度进行回答。
(3)根据材料“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
(4)机构:根据材料“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偏房”指的是军机处。说明: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说明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1.(1)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明朝;强化皇权。
(3)军机处;雍正
(4)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主欲知过,必籍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重视人才等治国理念。基于材料一的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的治国举措有: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2)依据材料二的“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明朝的官职变化。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帝”指明太祖,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皇权。
(3)依据材料三的“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军机处;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题干三则材料涉及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明朝的管制变化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32.(1)内容:尚书省;名称:三省六部制;朝代:明朝。
(2)原因:军机处的设立;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
(3)①大运河;②北京;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方法:史论结合;一分为二(辩证全面)。
【分析】
【详解】
(1)内容:根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方框内应该填尚书省,因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朝代:根据图二可知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当中的宰相没有了,结合所学可知是在明太祖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故图二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最早出现的朝代是明朝。
(2)原因:根据材料二的图三“跪受笔录”结合所学可知是军机处的设立,因为军机处的职能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实质:根据材料二图一到图三君臣礼仪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强化。
(3)根据酥胸可知隋朝从事大规模工程建设是指开凿大运河,故①处填大运河;明朝活动是明成祖营造北京城,故②处填写北京;根据材料中强化思想文化控制,钳制了思想的论据是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残害读书人,清朝实行文字狱,残害读书人,故③处填八股取士、④处填写文字狱;方法:根据材料“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可以看出有论点,有论据,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提出论点,因此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有史论结合;一分为二看待等。
33.(1)使其权力分散,相互牵制 锦衣卫
(2)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用兵西北
(3)只供传述缮撰
(4)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或维护其统治
【分析】
【详解】
(1)原则:根据“使其权力分散,相互牵制,便于皇帝独断指挥”得出使其权力分散,相互牵制。机构:明朝设立锦衣卫,是一个专门保卫皇帝,并从事秘密侦缉活动的军事特务机构。
(2)机构:根据“后名军机处”得出军机处。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原因:根据“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得出用兵西北。
(3)根据“只供传述缮撰”得出只供传述缮撰。
(4)根据所学可知,朱元璋、雍正帝所采取的措施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点睛】
34.(1)秦朝;郡县制;行省制。
(2)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3)雍正;使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4)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直到被废除。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蠃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没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为了便利对辽阔的疆域进行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六部,直属中央,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控,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直到被废除。
35.(1)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会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因此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军机处;该机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根据材料二“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