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时间是什么?
新课导入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学习目标
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重点)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难点)
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素养)
8 时间的脚印
第一课时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
为《揭开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画像》《时
间的脚印》出版,参
与编写《科普创作》
《科普创作概论》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背景链接
踪迹( )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帷幕( ) 刨刮( ) 沟壑( ) 楔形( ) 钟鼎文( ) 海枯石烂( )
字词学习
zōnɡ
lù
wéi
xiē
shí
cāo
páo
dǐnɡ
zhuó
jūn
hè
kū
词语解释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点我朗读
整体感知
“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1.题目解说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2.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
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3. 快速阅读,列举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 3000 - 10000 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l)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等问题,作了深入浅
出的说明。
岩石的新生
岩石的毁灭
水、空气破坏
风沙破坏
人为破坏
点我视频
5.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一( ) :
二( ) :
三( ) :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1-4
5-21
22-29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5-29
30-31
第一层( ) :
第二层( ) :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6.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5、7、18、22、24、27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解析】A项中,“棘手”的“棘”应读“jí”。C项中,“龟裂”的“龟”应读“jūn”;“慰藉”的“藉”应读“jiè”;D项中,“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B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解析】D项中,“丙”应当是“柄”。
D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B.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解析】C项,句子的前一部分省略主语,而后一部分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应当去掉“通过”或“使”。
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重点)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难点)
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时间的脚印》出版,参与编写《科普创作》《科普创作概论》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3.字词检查。
(1)订正字音
腐蚀(shí) 渗入(shèn) 刨刮(páo guā) 沙砾(lì) 掸去(dǎn) 浑浊(hún zhuó) 地壳(qiào)
山麓(lù) 沟壑(hè) 沉淀(diàn) 覆盖(fù) 琥珀(hǔ pò) 犀牛(xī) 龟裂(jūn) 楔形(xiē)
(2)词语释义
犹豫:拿不定主意。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干枯,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悬崖绝壁:形容非常险峻的山势。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山麓:山脚。
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3)词语辨析
“犹豫”和“踌躇”两个词语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踌躇”还有“停留,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的意思,如“踌躇满志”。
三、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明确:“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
明确: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诗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更能吸引读者。
3.快速阅读,列举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 3000 - 10000 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l)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5.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写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写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写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写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造福人类。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6.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总领下文——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改变)。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自然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
第22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了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的历史痕迹)。
第24自然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总结“砾石”能够记载地壳的活动)。第27自然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能记录地质时期)。
四、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解析】A项中,“棘手”的“棘”应读“jí”。C项中,“龟裂”的“龟”应读“jūn”;“慰藉”的“藉”应读“jiè”;D项中,“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解析】D项中,“丙”应当是“柄”。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B.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解析】C项,句子的前一部分省略主语,而后一部分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应当去掉“通过”或“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学习重点: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又是一篇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学习时应通过“读”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中的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小组合作探究抓住重点句子及关键词语,揣摩其的作用,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本文主要说明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岩石人格化,让死气沉沉,没有生命的坚硬的岩石成了有着生命和活力的物体,使文章变得富有生趣,接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学习前要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从而更好的理解说明内容及作者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请为课文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本文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3.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答案:
1.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本文重点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第6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总领下文——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改变);第8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毁灭的过程);第19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生成了岩石(承上——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第23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说的多的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了岩石记录时间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历史痕迹);第25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总结“砾石”能够记载地壳的活动);第28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记录地质时期)
二、新知认知
1.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_________,中国科普作家。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2.关于化石。
对许多人来说,“化石”一词并不生疏,可若问你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科学意义何在?恐怕就较少有人会说得清楚了。简单说来,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除动植物的硬体部分,如骨骼、牙齿、贝壳、树干等最易保存为化石外,在特殊的情况下,有时生物的软体部分也可保存为化石。如山东山旺组硅藻土中的花朵、触须,西伯利亚冻土中猛犸象的肌肉等。这些都统称为遗体化石,即生物体本身的某部分石化为化石。有时,动物的粪便、蛋也可形成化石,叫遗物化石;而足印、洞穴等化石,则叫遗迹化石。
但并不是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形成化石。恰恰相反,能形成化石的只占古代死亡生物的极少一部分。而完整保存或部分完整保存的化石,又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化石深埋在岩层中,只有在遇到地层上升的机会,或经风吹雨打表面的岩层风化了,化石才被暴露出来。这时如正巧遇上古生物学家,才有可能把化石挖出来。若没遇上内行,暴露出来的化石就会随同它的围岩一点点被风化殆尽。你看,采到一件化石有多难,特别是一件完整的化石,更是难上加难。无怪乎古生物学家视化石为珍宝!珍贵的化石不仅是出产国所有,它也是世界古生物学界的“财富”。比如德国的始祖鸟化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有模型,用以展览和对比研究。我们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标本丢失后几十年来,全世界的古人类学家也一直在探访寻找。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龟裂( ) 粗糙( ) 山麓( ) 沟壑( ) 湖泊( ) 沉淀( )
沙lì( ) 浑zhuó( ) 腐shí( ) 帷mù( ) 悬yá( ) 绝bì( )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⑴海姑石烂: ⑵奇形怪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龟裂: ⑷腐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____________
__________,岩石_________________,岩石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
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答案:
1.jūn cāo lù hè pō diàn 砾 浊 蚀 幕 崖 壁
2.⑴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⑵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⑶裂开许多缝子⑷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3.事理 为什么能记录时间 怎样记录时间 记录时间的意义
4.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逻辑顺序。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明确:“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
明确: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诗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更能吸引读者。
3.快速阅读,列举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 3000 - 10000 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l)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5.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学生文中标记)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写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写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写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写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造福人类。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6.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文中勾画批注)
明确: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总领下文——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改变)。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自然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
第22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了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的历史痕迹)。
第24自然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总结“砾石”能够记载地壳的活动)。第27自然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能记录地质时期)。
二、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解析】A项中,“棘手”的“棘”应读“jí”。C项中,“龟裂”的“龟”应读“jūn”;“慰藉”的“藉”应读“jiè”;D项中,“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解析】D项中,“丙”应当是“柄”。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B.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解析】C项,句子的前一部分省略主语,而后一部分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应当去掉“通过”或“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