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1《望海潮》课件(48张含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1《望海潮》课件(48张含音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2 18:48:32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柳永



词的相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风格比较
豪放派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qí)卿,福建崇安人。至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有《乐章集》。
奉旨填词柳三变
二十出头的柳永,准备参加科考。但那些掌管士子前途的人,说柳永的词浮艳,俚俗不堪。柳永去拜访晏殊,想得到几句好评。晏殊问:“贤俊作曲子么?”柳永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说:“我虽然作曲子,却不作‘ 针线闲拈伴伊坐’。”柳永一听,马上退出。之后,几场考试,均名落孙山。
为表达愤懑之情,柳永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后来,柳永又参加科考,而且名次靠前,但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的名字,将其名字划掉:“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作用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人仕之前,曾长期出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可知,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山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杭州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了高度评价。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阅读课文,概括内容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 )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qiàn

yǎn

sǒu

3: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空间上:地理形势优越。胜:美好。风景优美
经济上:繁华富庶。
统摄全篇
时间上:历史悠久
杭州: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还名临安、钱塘、武林、杭城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春天繁多茂密,如烟如雾,生机盎然的柳树。
烟柳画桥: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象
柔密、轻盈的柳树与河桥相依,如烟如画,形象地表现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帘:挡风的帘子。
微风过去,家家户户,帘幕垂摆,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静态的 “风帘翠幕”,就具有了动感。
十万:泛指杭州人口众多。
作者选取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四个景象,以景造境,把“十万人家”具体化、形象化了。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能否改动为:“杨柳画桥,珠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不行。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烟柳” 写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风”写风吹帘动,摇摆轻曳,
动静结合。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几句写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怒涛:汹涌的波涛。
霜雪: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
作者借“天堑无涯”的险要形势,通过“怒涛、霜雪”,极尽描写了江潮的力度,气势雄浑阔大,令人望而生畏生寒。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云树,也可理解远远望去,沿堤的树林枝繁叶茂,浓密如云,也可理解成高耸入云。“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夸张:天堑无涯:把钱塘江比作天堑,形容其波涛汹涌,不可逾越,无涯极言其无边无际.
拟人:怒涛:一“怒”字赋予人的形态,使人联想到须发俱张,横眉立目的狂暴之态,更形象生动。“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古人讲究炼字,这两句中哪两个字极其
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绕”字,“环绕”的意思。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江堤蜿蜒迤逦,树木郁郁苍苍,云遮雾罩。
“卷”字,“卷起”的意思。“卷”字极其有气
势,写出钱塘江堤,巨浪翻滚,一时间,碎玉乱琼,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壮美景象。
这两句动静结合 ,写景形象具体,气势开阔。
若把“怒涛卷霜雪”“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 怒涛卷霜雪 ” 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 , 排山倒海的气势 , 用 “ 推 ” 则显得比较平板 , 力度与气势均没有 “ 卷 ” 强 , 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 “ 卷 ” 形象逼真 。
市场上的店铺里陈列着珍贵的珠宝玉器,家家户户摆满了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豪华。
“列、盈、竞”最具表现力。列,排,摆,写排列有序,“盈”,满,写数量。前后二词对仗,写出市井珍珠罗绮存放之多而有序,从而写出市井繁华。竞,则写出市井人家竞相富有的情景。
“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反映市民(主要是富室)穷奢极侈的生活。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争逐、攀比、比拼
路桥华美
居室华丽
人口众多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钱塘潮)
云树:绕
怒涛:卷
天堑:无涯
市井景观
珠玑
罗绮
豪奢
壮观
形胜
繁华
华美
静态
动态
小结上阙
2、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口繁多,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时节。
“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大。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将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致概括了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水碧山青
秀美异常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虽是传说柳永犯了个美丽的错误,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致。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运用互文的手法,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飘扬,在月下荡漾。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一幅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卷。
“嬉嬉”写钓鱼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童喧闹嬉戏。
民:生活富足怡然自得。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官: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正因为百姓各自安居乐业,官吏才有闲情逸致享受歌舞和美景,从侧面歌颂了他们治理有方,才使当地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承平气象。
拥:写了达官出游时随从的众多,点明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人物的威势。
醉听:写宴酣之乐。杭州的达官们经常携酒宴游西湖,开怀畅饮,酩酊大醉,醉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
吟赏:写山水之乐。(达官)面对着“烟霞” 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赏、啸歌。
这既表现了达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湖山的美丽。
图将:画下来。凤池:指朝廷。
好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代指其政绩成。
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这是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暗颂孙何政绩良好,祝福他任满将要入朝执政。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自然景观
(西湖)
重湖:
叠巘:
十里荷花
三秋桂子
百姓精神生活
晴:羌管
夜:菱歌
叟:钓
娃:莲
嬉嬉
清嘉
形胜
繁华
小结下片
讴歌
民拥官
祝愿官员: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政绩卓著
随从多:千骑
乐逍遥:喝酒听歌
吟诗赏景
词的下阙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样貌?
总结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主旨
(投赠之作)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富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一、铺叙: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望海潮》选取最典型最具有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展示一派昌盛的景象。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高度概括又具体形象。
二、点染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1)从全篇看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居民区繁华,钱塘壮丽,国富民安,西湖繁华,长官威仪。
(2)对西湖的描写
点 ——重湖叠巘清嘉
染 ——山色之美:“三秋桂子”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1、如何认识柳永在《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歌颂
这首词是投赠之作,是柳永投赠给孙何的。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等句,是就孙何而言的。由于是投赠给杭州长官的作品,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不免对当时的杭州进行了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以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现象,还是可以看到杭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殷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
柳永对杭州的歌颂中也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赞赏。“烟柳画桥”“重湖叠献”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双手造就的。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豪。
合作探究
2、《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写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重地;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风貌看,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民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美之情。
3、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望海潮》却给人以豪放之感,原因是什么?
①写景之壮伟、场面之宏阔。“怒涛卷霜雪” “千骑拥高牙”。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怒涛卷霜雪;夸张:云树绕堤沙。
③数词的使用开阔了意象。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
4、《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作者对杭州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富庶、繁荣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详细、具体地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虽为赠献之作,却不能说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
(示例二)作者虽然呈现了当时的“太平气象”,但因为他的写作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1、《望海潮》中,“ ”一句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2、《望海潮》中,“ ”一句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3、《望海潮》中的“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4、《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的诗句是“ ”。
5、《望海潮》中的“ ”这三句对杭州城作了总体介绍。
6、《望海潮》中“ ”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理解性默写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7、《望海潮》词中的“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8、望海潮》中“ ”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9、《望海潮》中“ ”三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
10、《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居民众多房屋错落的一句是:

11、《望海潮》中,“ ”,“参差”为大约、差不多之义。这一句表明人家很多,数以万计,从而表明城市人气很旺,十分繁庶。
12、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 。”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3、《望海潮》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
14、《望海潮》中“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15、《望海潮》中“ ”三句写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
16、《望海潮》中“ ”三句写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
17、《望海潮》中“ ”三句是对钱塘江的特写。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8、《望海潮》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19、《望海潮》中“ ”三句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20、《望海潮》中“ ”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
21、《望海潮》中“ ”三句所写之物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22、《望海潮》中“ ”一句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
23、望海潮》中“ ”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24、《望海潮》中“ ”一句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竞豪奢
竞豪奢
竞豪奢
25、《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 。
26、《望海潮》词中的“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27、《望海潮》词中的“ ”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28、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柳永在《望海潮》中说:“ 。”
29、《望海潮》中“ ”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30、柳永在《望海潮》中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的诗句:
31、《望海潮》中,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的句子是“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
32、在《望海潮》中,描写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句子是:“ 。”
33、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
“ ”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34、《望海潮》中有两句描写杭州美丽风景的句子,让金主完颜垂涎已久的是: 。
35、《望海潮》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
36、《望海潮》中“ ”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37、《望海潮》中“ ”几句写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8、《望海潮》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
“ 。”
39、《望海潮》中,“ ”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
40、《望海潮》中“ ”几句,写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41《望海潮》中,“ ”是对官员的祝愿。
42、《望海潮》中“ ”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43、《望海潮》下阙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44、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