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种树郭橐驼传 课后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种树郭橐驼传 课后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4 14: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11课  种树郭橐驼传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C.既然已,勿动勿虑
D.少纵则逝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繁殖)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
B.其莳(栽种)也若子,其置(放置)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
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
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仇视)之
D.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
传(作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既然已,勿动勿虑
C.不抑耗其实而已 D.若不过焉则不及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故不我若也
C.理,非吾业也 D.苟有能反是者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分)
译文:                                    
                                    
(2)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3分)
译文:                                    
                                    
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才疏学浅”。
C.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如“卑职知罪”。
D.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有特异技能。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秘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4)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之术并不高深。种树的窍门和管理的经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从而能顺性生长。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习性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
(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郭橐驼的做法正相反,因此“莫能如也”。
10.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3分)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
答: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柳宗元传
宋 祁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从曾祖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侧。雅善萧俛,诒书言情。又诒京兆尹许孟容曰姑遂少北无复恨矣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故无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为文思益深尝著书一篇,号《贞符》。宗元不得召,内闵悼,悔念往吝,作赋自儆曰《惩咎》。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州。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佣,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
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节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诒京兆尹/许孟容曰/姑遂少北/无复恨矣/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故无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为文/思益深/
B.又诒京兆尹/许孟容曰/姑遂少北/无复恨矣/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故无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为文思/益深/
C.又诒京兆尹许孟容曰/姑遂少北/无复恨矣/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故无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为文思/益深/
D.又诒京兆尹许孟容曰/姑遂少北/无复恨矣/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故无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为文/思益深/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是古代管理军队、执行军法的官员,也是汉族复姓。文中指前者。
B.第进士,指考取进士科。元明清时,举人经殿试及第皆赐出身,称进士。
C.内禁,是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宫中禁卫森严,外人一般不得进入。
D.号,指古人于名和字以外另起的称呼,除供呼叫外,还可用于字画署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宗元出生官宦世家。他的曾祖官至中书令,父亲官至殿中侍御史,他们都因为触犯上级获罪或被贬,所以他的祖母让他的父亲隐居王屋山。
B.柳宗元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王叔文、韦执谊常常惊叹他的才能。二人掌权后,把他领到皇宫中,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拔他。
C.柳宗元怜恤百姓。任柳州刺史时,革除以男女质钱的敝俗。柳宗元制定多种方案使人质被赎买回家。对于那些被没收的男女,他还出钱帮他们的家人赎回。
D.柳宗元才华出众,名盖一时。南方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向柳宗元请教。经柳宗元指点,写文章都有了章法。韩愈更是把他和司马迁相提并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4分)
译文:                                    
                                    
(2)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4分)
译文:                                    
                                    
15.柳宗元为什么想与刘禹锡互换被贬之地?这个想法实现了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A。B项,“早缫而绪,早织而缕”中“而”同“尔”,你们的。C项,“既然已,勿动勿虑”中“已”同“矣”,句末语气词。D项,“少纵则逝矣”中“少”同“稍”,稍微。A项中没有通假字,故选A。
2解析:选B。B项,置:放下。过:过多。
3解析:选A。A项,“因”,均为副词,于是,就。B项,“且”,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副词,将要。C项,“故”,连词,所以/副词,故意。D项,“然”,连词,表转折,但是/代词,这样。
4解析:选C。C项,“而已”古今都当“罢了”讲。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D项,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跟“只是”相同。
5解析:选A。①③④⑦是名词用作动词,②⑧是名词作状语,⑤⑥⑨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6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以(之)为”;C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反(于)是”。
7答案:(1)我郭橐驼并没有本领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孳长茂盛,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
(2)假使有人的做法与此相反,却又对树养护太过,忧虑过多。
8解析:选D。D项,“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错误,“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故选D。
9答案:(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皆争迎取养 (2)且硕茂 早实以蕃 (3)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4)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5)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6)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10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对象是“柳宗元”,一共有八句话,第一句话“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这是介绍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二到五句都是介绍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六到八句由种树到育人,重点阐述“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综合起来看,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
答案: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
11解析:选D。“京兆尹”修饰“许孟容”,“京兆尹许孟容”共同做“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思”做“深”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12解析:选B。B.“举人经殿试及第皆赐出身,称进士”错误,不是“举人”,应为“贡士”。
13解析:选A。A.“他们都因为触犯上级获罪或被贬,所以他的祖母让他的父亲隐居王屋山”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可知,父亲柳镇是因为天宝末年遇到动乱,所以才隐居在王屋山侍奉母亲。
14解析:赋分点:(1)既:已经,在……之后。窜斥:被贬逐。因:于是。堙厄:遭遇困境。一:全部。寓:寄托。(2)嗜:热衷。谓:认为。坐:因事获罪。废:罢职。遂:于是。
答案:(1)柳宗元被贬逐后,又身处南蛮瘴疠之地,于是自放于山水间,他因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把它全部寄托在文章中。
(2)柳宗元年轻时热衷于仕进,认为可以成就功名事业。等到因获罪被罢职后,就一蹶不振了。
15解析:由原文“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可知,刘禹锡被贬的播州不适合人居,他又有年高老母,无法辞别或同去。由原文“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可知,没有换成,因为有其他大臣也为刘禹锡求情,刘禹锡改任连州。
答案:第一问:因为刘禹锡被贬的播州不适合人居,又有年高老母,无法辞别或同去。第二问:没有换成。因为其他大臣也为刘禹锡求情,改任连州。
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概是河东人。曾祖父担任中书令时得罪了武则天,死于唐高宗在位时。父亲柳镇,天宝末年遇到动乱,就隐居在王屋山侍奉母亲,经常得空就出去寻求养家门路,后来迁徙到吴地。唐肃宗平定了叛贼,柳镇向皇帝上书进言,升任为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在朔方府辅佐郭子仪,三次升迁担任殿中侍御史,因事触犯了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回来后,逝于侍御史一职。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博学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调任蓝田县尉。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等到王叔文、韦执谊掌权后,把他悄悄地引到皇宫中,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拔他为礼部员外郎,想重用他。不久,王叔文革新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没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被贬逐后,又身处南蛮瘴疠之地,于是自放于山水间,他因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把它全部寄托在文章中。仿《离骚》写了十多篇文章,阅览的人都为之哀婉凄恻。 平时和萧俛交好,寄书信表达情感。又写信给京兆尹许孟容,说“假使能稍迁北地,心中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但是众人都畏惧他的才能很高,所以警惕、畏惧他再次任进,因此没有效力的人。柳宗元长久沦落,他写的文章,思想更加深刻,曾经写过一部书,名为《贞符》。柳宗元没有被召见,内心非常的忧伤,后悔以前的非分贪求,写了一篇名为《惩咎》的赋来警示自己。元和十年,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当时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有年高老母,我不忍心看他如此困窘,又没有托辞来告诉自己的母亲。如果他的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于是起草奏章,想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柳州风俗,用男子或女子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未赎买,人质就被钱主所没收,沦为奴婢。柳宗元制定了各种方案,使他们都被赎买归去。特别贫困的,让雇主写雇佣的文书,看价值相当,就归还其人。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帮助家人将他们赎回。南方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写文章都有了章法。柳宗元当时号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年轻时热衷于仕进,认为可以成就功名事业。等到因获罪被罢职后,就一蹶不振了。但是他的才能确实很高,名声一时超过很多人。
韩愈评价他的文章说:“宏大而高深、典雅而有力像司马子长,崔骃、蔡邕都不值得称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