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课后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课后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4 16: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7课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____①____。
灯火,是一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________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________。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着一个,大大小小________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____②____,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________乡情的美丽记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保护  高枕无忧  街坊邻里  传播
B.守护  无忧无虑  左邻右舍  传播
C.保护  无忧无虑  街坊邻里  传颂
D.守护  高枕无忧  左邻右舍  传颂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答:                                    
                                    
3.请为文中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回家》一书是海峡两岸学者首次联袂出版的“家文化”专著,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了“回家”的内涵和意义。《回家》以家为切入点,从饮食男女到四时祭祀,从乡愁乡思到祠堂家谱,从居住空间到民俗风情,从家风家教到家国情怀,涵盖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剖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阐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本书分家居、家祭、家乡、家庭、家风、家教、家国七章,站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高度,涉及儒释道及诸子百家,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书中有美食的味道,有节气的韵律,有建筑的光影,有祭祀的虔诚,有生死的感悟,有血脉的延续,有乡愁的记忆,有夫妻的恩爱,有教子的良方,既是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读本”,也是一本家庭生活的“百科全书”。
答:                                    
                                    
5.请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分别从三个角度概括西方社会和中国乡土社会这两种社会格局的不同之处。(每个角度不超过50个字)(6分)
答: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两万本。秦腔作为陕西传统文艺的典型代表,于 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秦腔能冲出潼关,走向更大的舞台吗? 请你为它写一段宣传推介词,不少于50字。
答:                                    
                                    
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徽州人一年中,饮茶不断,而且比较集中成习的只有“朝茶”“午茶”“夜茶”。②早晨洗漱完毕,一杯香茗,细品慢饮,清新的空气与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这是健身妙道。③有“朝可不食,不可不饮”之说。④所以朝茶讲究细品。⑤午饭之后,一杯浓茶,消食健胃。⑥喝朝茶与午茶不同,它讲究的是浓。⑦夜幕降临,一杯热茶,一天劳作的疲倦顿消,代之逍遥与惬意;冬夜,热茶伴火炉,融融暖意弥心间。⑧夜茶讲究的是舒适、随兴。⑨黄山人沏茶,很讲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⑩茶具也用锡壶胆,茶叶放胆中,壶内放胆,胆上有细孔,汁出叶不出,便于饮喝。
答:                                    
                                    
二、阅读提升(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古 土 罐
贾平凹
①我来自乡下,其貌亦丑,爱吃家常饭,爱穿随便衣,收藏也只喜欢土罐。西安是古汉唐国都,出土的土罐多,土罐虽为文物,但多而价贱,国家政策允许,容易弄来,我就藏有近百件了。家居的房子原本窄狭,以至于写字台上,书架上,客厅里,甚至床的四边,全是土罐,我不允许孩子们进我的房子,他们毛手毛脚,担怕撞碎,胖子也不让进来,因为所有空间只能独人侧身走动。曾有一胖妇人在转身时碰着了一个粮仓罐,粮仓罐未碎,粮仓罐上的一只双耳唐罐掉下来破为三片。许多人来这里叫喊我是仓库管理员,更有人抱怨房子阴气太重,说这些土罐都是墓里挖出来的,房子里放这么多怪不得你害病。我是长年害病,是文坛上著名的病人,但我知道我的病与土罐无关,我没这么多土罐时就病了。至于阴气太重,我却就喜欢阴,早晨能吃饭的是神变的,中午能吃饭的是人变的,晚上能吃饭的是鬼变的,我晚上就能吃饭,多半是鬼变的。有客人来,我总爱显示我的各种土罐,说它们多朴素,多大气,多憨多拙;无人了,我就坐在土罐堆中默看默笑,十分受活。
②我是很懒惰的人,不大出门走动,更害怕去社交应酬。自书画渐渐有了名,虽别人以金来购,也不大动笔,人骂我惜墨,吝啬佬,但凡听说哪儿有罐,可以弄到手,不管白日黑天,风寒雪雨,我立即就赶去了。许多人因此而骗我,提一只土罐来换几个字,或要送我一只土罐而要求去赴一个堂会,上当受骗多了,我也知道要去上钩入瓮,但我控制不了我,我受不了土罐的诱惑。我想,在权力、金钱、女色、名誉诸方面,我绝对有美好的品质,而在土罐方面不行。对于土罐的如此嗜好,连我也觉得不解,或许我上上的哪一世曾经是烧窑的?或许我上上的哪一世是个君王富豪?
③这些土罐,少量是古董市场上买的,大量是以画变换,还有一些,是我使了各种手段从朋友、熟人手中强夺巧取而来。在我洋洋得意收藏了近百的土罐之时,一日去友人芦苇家,竟然见得他家有一土罐大若两人搂抱,真是馋涎欲滴,过后耿耿于怀,但我难以启口索要,便四处打听哪儿还有大的,得知陕北佳县一带有,雇车去民间查访,空手而归,又得知泾阳某人有一巨土罐,驱车而去,那土罐大虽大,却已破裂。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遂鼓足勇气给芦苇去了一信,写道:“古语说,神归其位,物以类聚。我想能得到您存的那只特大土罐。您不要急。此土罐虽是您存,却为我爱,因我收集土罐上百,已成气候,却无统帅,您那里则有将无兵,纵然一木巨大,但并不是森林,还不如待在我处,让外人观之叹我收藏之盛,让我抚之念兄友情之重。当然,君子是不夺人之美的,我不是夺,也不是骗,而要以金购买或以物易物。土罐并不值钱,我愿出原价十倍数,或您看上我家藏物,随手拿去。古时友人相交,有赠丫鬟之举,如今世风日下,不知兄肯否让出瓦釜?”信发出后,日日盼有回复,但久未有音讯,我知道芦苇必是不肯,不觉自感脸红。正在我失望之时,芦苇来电话:“此土罐是我镇家之物,你这般说话,我只有割爱了!”芦苇是好人,是我知己,我将永远感谢他了。我去拉那巨大土罐时,特意择了吉日,回来兴奋得彻夜难眠,我原谅着我的掠夺,我对芦苇说: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缘分啊!
④现在,巨大土罐放在我的家中,它逼着一些家什移位于阳台上,而写字台仅留给了我报纸一般大的地方。我在想,这套房子到底是组织上分配给我住的还是给土罐住的?这些土罐是谁人所做,埋入谁人坟墓,谁人挖掘出土,又辗转了谁人之手来到了我这里?在我这里过百年了又落在哪人手中,又有谁还能知道我曾经收藏过呢?土罐是土捏烧而成,百年之后我亦化为土,我能不能有幸也被人捏烧成土罐,那么,家里这些土罐是不是有着汉武帝的土,司马迁的土,唐玄宗或李白的土?今夜,月明星稀,家人已睡,万籁俱静,我把每个土罐拍拍摸摸,以想象在其身上书写了那些历史的人名,恍惚间,便觉得每个土罐的灵魂都从汉唐一路而来了,竟不知不觉间在一土罐上也写下了我的名字。
(有删节)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写“我来自乡下,其貌亦丑,爱吃家常饭,爱穿随便衣”,既表现了“我”的志趣性格,也暗示了“我”痴爱土罐的原因。
B.“我”不允许孩子和胖子进入房间,一方面能保证“我”收藏的土罐免受损伤,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我”的房间缺少了灵动鲜活,多了阴气。
C.“我”的字画渐有名气之后,“虽别人以金来购,也不大动笔”,既表现了“我”对金钱的淡漠,也表现了“我”坚守独立、安静自持的性格特点。
D.“我”对巨大土罐四处收罗,甚至不惜放下颜面向朋友索求,可以看出“我”对土罐的痴迷,而朋友忍痛割爱,成全于“我”,可见交情之深。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道“无人了,我就坐在土罐堆中默看默笑,十分受活”,细腻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将“我”对土罐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B.文章第②段先写痴迷土罐而受骗上当,后写禁得起权力、金钱、女色、名誉等的诱惑,先抑后扬,暗示痴迷土罐也是一种美好品质。
C.文章细节描写丰富传神,并综合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精心选取典型事件来表达自己对古土罐的独特情感。
D.文章工于布局,结构精巧,以喜欢收藏土罐起笔,以愿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土罐为尾声,既前后照应,也在结尾处升华了主旨。
10.本文在质朴自然的叙述语境下,蕴含了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哪些哲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概括。(4分)
答:                                    
                                    
11.本文语言幽默诙谐,请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D。第一空:根据“整个村落安然眠睡”的语境,这儿有“看守保护”的意思,但“保护”只侧重尽力照顾,所以应填写“守护”。第二空:“无忧无虑”指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高枕无忧”指头枕在枕头上面,舒服地睡安心觉。从“整个村落安然眠睡”看,体现出平安无事,十分安心地睡觉,应选为“高枕无忧”。第三空:“街坊邻里”和“左邻右舍”都指邻居,但“左邻右舍”还可指关系比较接近的其他单位,文中指“村落”,应选“左邻右舍”。第四空:“传播”指广泛散布;“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传播”“乡情”搭配不当,应选“传颂”。
2答案:原句反复述说“也亮了”,舒缓了节奏,富有动态感,生动形象,更能充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灯火次第亮起来的喜悦之情。
3答案:①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②却又好像真的很远
4解析:本段文字共有四句话,其中第一句是总括句,概括性较强,第二、三、四句介绍得更为具体,主要介绍《回家》一书的具体内容,根据本题概括的要求以及字数的限制,后三句的内容可以作为次要信息删除。第一句,关键信息“《回家》一书是海峡两岸学者首次联袂出版的‘家文化’专著”“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了‘回家’的内涵和意义”。据此概括整理即可。
答案:海峡两岸学者首次联袂出版“家文化”专著《回家》,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了“回家”的内涵和意义。
5答案:(1)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依靠“法”维持。中国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依靠“礼”维持。(2)西方社会的团体成员地位平等,主张个人主义。中国乡土社会的成员之间是等差次序,以“己”为中心,主张自我主义。(3)西方社会的团体,界限分明。中国乡土社会的群体,界限具有伸缩性。
6答案:秦腔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它如泣如诉、撕心扯肺,像一杯烈酒,让人沉醉;它朴实粗犷、细腻深刻,如一泓幽潭,以情动人。听,那是黄河的怒吼,那是长江的呻吟,那是泰山的悲鸣,一扬眉,一信手,一低头,秦腔把炎黄儿女的卓卓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7答案:①“而且”改为“但”。②“清新的空气与香茶的芬芳”改为“空气的清新与香茶的芬芳”。⑥“喝朝茶与午茶不同”改为“喝午茶与朝茶不同”。⑩“壶内放胆”改为“胆放壶内”。
8解析:选B。B.阴气来源于从地下、坟墓中挖出来的土罐,并非因为“我不允许孩子和胖子进入房间”。
9解析:选B。B.“先抑后扬,暗示痴迷土罐也是一种美好品质”错,不是先抑后扬,而是对比突出自己对土罐的痴迷程度。
10解析:依据“许多人因此而骗我……而在土罐方面不行”可概括为:人对于自己痴迷的东西总是难以把控,痴迷是优点,但有时也是一种缺点。依据“一日去友人芦苇家……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可直接概括为:人对于执念之物,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依据“我去拉那巨大土罐时,特意择了吉日,回来兴奋得彻夜难眠,我原谅着我的掠夺,我对芦苇说: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缘分啊!”“这些土罐是谁人所做,埋入谁人坟墓,谁人挖掘出土,又辗转了谁人之手来到了我这里?”可概括为: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缘分。依据“土罐是土捏烧而成,百年之后我亦化为土,我能不能有幸也被人捏烧成土罐,那么,家里这些土罐是不是有着汉武帝的土,司马迁的土,唐玄宗或李白的土?”“恍惚间,便觉得每个土罐的灵魂都从汉唐一路而来了,竟不知不觉间在一土罐上也写下了我的名字”可概括为:人皆有一死,万物归为尘土,物我相容,合二为一。
答案:①人对于自己痴迷的东西总是难以把控,痴迷是优点,往往也是一种缺点。②人对于执念之物,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③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缘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④人皆有一死,万物归为尘土,物我相容,合二为一。
11答案:①改用或化用经典语句。如:“神归其位,物以类聚”。②有趣的比喻。如:把芦苇的大土罐比作军队里的将领,把“我”收藏的各色土罐比作群兵,既生动形象又让人忍俊不禁。③文白夹杂,庄谐并出。如:“让外人观之叹我收藏之盛,让我抚之念兄友情之重。”既让人觉得郑重其事又让人觉得滑稽幽默。④夸张。如:作者看到大土罐时,“馋涎欲滴,过后耿耿于怀”。⑤大词小用,贬词褒用。如:把自己的土罐看作是“强夺巧取”而来,把从芦苇那里得到的土罐看作是“掠夺”而来。⑥“小题大做”。把小事情故意和重大事件相提并论,反差中透出幽默。比如“古时友人相交,有赠丫鬟之举,如今世风日下,不知兄肯否让出瓦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