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

文档属性

名称 视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2-27 13:5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效课堂教学稿
课题
视图
主备教师
王淑涛
导学教师
王淑涛
导学
时间
10.22 星期一
课时
1
累计课时
学习
目标

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属于何种几何体,并能画出物体的三种视图.
3. 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1.借助直观模型,观察实践.
2.结合实际例子讨论问题,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基本规律.
3.重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从不同角度综合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
分析
视图是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内容的继续学习和深化.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的有关经验,本节进一步对特殊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进行识别并能画出三视图.视图与平行投影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特殊位置下物体的投影便是物体的三种视图,而视点、视线又与中心投影和射线密切相关.
教学
准备
小正方体木块、篮球、易拉罐、冰激凌筒、多媒体、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要素)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当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我们看到的图形一样吗?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了物体的三视图,你还记得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吗?如何画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师:请大家先自学课本110-111页内容,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梳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
(2)学以致用:你能画出下图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
聚精会神的听,认认真真的思考.跟随老师的引导回答问题.
自学课本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动手在练习本上作图.
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引导学生自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现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拨指正.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师:大家看看能否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多媒体展示)
(1)图1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
分组合作交流,和学伴交流讨论三视图的画法.
拿出提前准备的学具进行观察体验.
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让学生结合实物观察,培养空间感.
(2)在图2中找出图1中各物体的主视图.
(3)图1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与同伴进行交流.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集体点评,纠错订.

结合典型例子,探索他们的内在联系.归纳出三视图的画法.
变式
训练
师:上面我们研究的是三种有代表性的几何体,下面我们再进一步的研究它们的组合体.(多媒体展示)
图1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图2所示的几何体,并画出了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3).你同意小明的做法吗?
师(点拨):大家首先应仔细观察,蒙古包是不是一个规则的几何体,如果是的话,再看它是咱们前面研究过的哪一种几何体,或者是哪几种的组合体?请大家
仔细观察并认真讨论后作答.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审题,探讨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图形.


画出图中结合体的三视图.
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深化.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获,引领学生梳理、内化新知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让你感到困惑?
同位之间互相交流,对本节课的收获或困惑进行充分的表达.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评价意识.




达标测试习题:
师:这节课大家都表现的很积极,学的到底怎么样?现在就让我们自己来检测一下.
课本113页随堂课堂练习-115页习题4.1
作业布置:数学助学视图1.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分组展示,交流订正.并把错题汇集到错题集上.
检测学习效果, 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课 题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合作探究——
达标检测——
教学
反思
 
1、北师大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节课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
2、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