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2 23: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及大小比较
1.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2SO2(g)+O2(g)2SO3(g)的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反应速率/ (mol·L-1·min-1) v(SO2) v(O2) v(SO3) v(O2)
0.4 0.25 0.5 0.3
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1) B.(2) C.(3) D.(4)
2.将气体A2、B2各1 mol充入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一段时间后,测得c(A2)为0.58 mol·L-1,c(B2)为0.16 mol·L-1,c(C)为0.84 mol·L-1,则C的化学式为(  )
A.AB B.A2B C.AB2 D.A2B2
3.将等物质的量的A、B通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经2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 mol·
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v(B)=0.25 mol·L-1·min-1
B.该反应方程式中,x=1
C.2 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D.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均为1.5 mol
4.X(s)+3Y(g)Z(g) ΔH=-a kJ·mol-1,一定条件下,将2 mol X和2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s,测得生成0.5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s-1
B.第10 s时,Y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s-1
C.第10 s时,X为1.5 mol,Y的浓度为0.25 mol·L-1
D.10 s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分析
5.已知反应A(g)+B(g)2D(g),若在起始时c(A)=a mol·L-1,c(B)=2a mol·L-1,则该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s-1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7.在相同条件下,做H2O2分解对比实验时,其中①加入MnO2催化,②不加MnO2催化。下图是反应放出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8.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HSO===3SO+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c(H+)的增大而加快。如图为用ClO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v—t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所致
B.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完全重合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
D.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和Mg与0.1 mol·L-1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B.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的H2SO4分别与大小、形状相同的大理石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C.催化剂能降低分子活化时所需能量,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D.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10.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C 等体积且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H2SO4溶液分别与足量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反应 后者产生氢气的质量大
D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半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
四、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微观探析
11.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体积为V L的容器中充入2 mol HI(g)充分反应,可吸收12.5 kJ的热量
B.加入催化剂,分子的能量不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使用催化剂,Ea的数值减小,ΔH也减小
D.H2(g)+I2(g)2HI(g)的活化能为12.5 kJ·mol-1
12.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撞
13.在含Fe3+的S2O和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S2O(aq)+2I-(aq)===2SO(aq)+I2(aq)的分解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步骤①:2Fe3+(aq)+2I-(aq)===I2(aq)+2Fe2+(aq)
步骤②:2Fe2+(aq)+S2O(aq)===2Fe3+(aq)+2SO(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Fe3+的浓度有关
B.Fe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v(S2O)=v(I-)=v(I2)
D.若不加Fe3+,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大
14.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① 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② 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一,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2.24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 min末,c(MnO)=_______ mol·L-1(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 mL)。
(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及大小比较
1.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2SO2(g)+O2(g)2SO3(g)的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反应速率/ (mol·L-1·min-1) v(SO2) v(O2) v(SO3) v(O2)
0.4 0.25 0.5 0.3
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1) B.(2) C.(3) D.(4)
答案 D
解析 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v(SO2)=v(O2)=v(SO3),将所得数据作如下换算:(1)v(O2)=v(SO2)=0.2 mol·L-1·min-1;(2)v(O2)=0.25 mol·L-1·min-1;(3)v(O2)=v(SO3)=0.25 mol·L-1·min-1;(4)v(O2)=0.3 mol·L-1·min-1;单位相同,数值大者反应速率大。
2.将气体A2、B2各1 mol充入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一段时间后,测得c(A2)为0.58 mol·L-1,c(B2)为0.16 mol·L-1,c(C)为0.84 mol·L-1,则C的化学式为(  )
A.AB B.A2B C.AB2 D.A2B2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得A2、B2、C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求出A2、B2、C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的化学式为AB2。
3.将等物质的量的A、B通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经2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 mol·
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v(B)=0.25 mol·L-1·min-1
B.该反应方程式中,x=1
C.2 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D.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均为1.5 mol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得v(D)==0.25 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B)=v(D)=0.125 mol·L-1·min-1;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 mol·
L-1·min-1,可知x=2;2 min时,D的物质的量是0.5 mol·L-1×2 L=1 mol,所以消耗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5 mol、0.5 mol,设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y mol,则剩余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1.5) mol、(y-0.5) mol,根据c(A)∶c(B)=3∶5,解得=,解得y=3。
4.X(s)+3Y(g)??Z(g) ΔH=-a kJ·mol-1,一定条件下,将2 mol X和2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s,测得生成0.5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s-1
B.第10 s时,Y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s-1
C.第10 s时,X为1.5 mol,Y的浓度为0.25 mol·L-1
D.10 s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列三段式:
X(s)+3Y(g)Z(g)
开始/mol   2  2    0
转化/mol 0.5 1.5 0.5
10 s时/mol 1.5 0.5 0.5
X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10 s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 mol·
L-1·s-1,不是瞬时速率,故B错误;第10 s时,X的物质的量为1.5 mol,Y的浓度为0.25 mol·L-1,
故C正确;该反应中,Y消耗3 mol时,反应放出a kJ热量,10 s内,Y消耗了1.5 mo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5a kJ,故D错误。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分析
5.已知反应A(g)+B(g)2D(g),若在起始时c(A)=a mol·L-1,c(B)=2a mol·L-1,则该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答案 C
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s-1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 C
7.在相同条件下,做H2O2分解对比实验时,其中①加入MnO2催化,②不加MnO2催化。下图是反应放出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由图像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V(O2),只要H2O2的量相同,两种情况下最终产生O2的体积相同,①中加入MnO2作催化剂,加快了H2O2的分解速率,在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比②大,反应结束时所用时间短,故选A。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8.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HSO===3SO+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c(H+)的增大而加快。如图为用ClO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v—t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所致
B.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完全重合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
D.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答案 C
解析 A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氢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正确;B项,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Cl-)=v(ClO),正确;C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应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量,错误;D项,在反应的后期由于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开始下降,正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和Mg与0.1 mol·L-1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B.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的H2SO4分别与大小、形状相同的大理石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C.催化剂能降低分子活化时所需能量,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D.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 C
10.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C 等体积且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H2SO4溶液分别与足量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反应 后者产生氢气的质量大
D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半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 A
解析 一般来说,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会先参与化学反应,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再生成,故B项错误;H+浓度相同时,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C项错误;在H2(g)+I2(g)??2HI(g)的反应体系中,容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项错误。
四、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微观探析
11.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体积为V L的容器中充入2 mol HI(g)充分反应,可吸收12.5 kJ的热量
B.加入催化剂,分子的能量不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使用催化剂,Ea的数值减小,ΔH也减小
D.H2(g)+I2(g)2HI(g)的活化能为12.5 kJ·mol-1
答案 B
解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充入2 mol HI(g)充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吸收的热量小于12.5 kJ,A错误;加入催化剂,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C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H2(g)+I2(g)??2HI(g)的活化能为(185-12.5) kJ·mol-1
=172.5 kJ·mol-1,D错误。
12.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撞
答案 C
解析 A项,由于温度不变,因此分子运动速率不变,错误;B项,由于温度不变,因此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不变,错误;D项,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单位体积内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错误。
13.在含Fe3+的S2O和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S2O(aq)+2I-(aq)===2SO(aq)+I2(aq)的分解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步骤①:2Fe3+(aq)+2I-(aq)===I2(aq)+2Fe2+(aq)
步骤②:2Fe2+(aq)+S2O(aq)===2Fe3+(aq)+2SO(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Fe3+的浓度有关
B.Fe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v(S2O)=v(I-)=v(I2)
D.若不加Fe3+,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大
答案 A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Fe3+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与Fe3+的浓度有关,A正确、B错误;由反应S2O(aq)+2I-(aq)===2SO(aq)+I2(aq)可知,S2O~2I-~I2,则2v(S2O)=v(I-)=2v(I2),C错误;由图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D错误。
14.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于 2.02 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解析 观察起始态物质的相对能量与终态物质的相对能量知,终态物质的相对能量低于始态物质的相对能量,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小于0。过渡态物质的相对能量与起始态物质的相对能量相差越大,活化能越大,由题图知,最大活化能E正=1.86 eV-(-0.16 eV)=2.02 eV,该步起始物质为COOH*+H*+H2O*,产物为COOH*+2H*+OH*。
15.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① 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② 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一,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2.24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 min末,c(MnO)=_______ mol·L-1(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 mL)。
(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_。
答案 (1)浓度 ②>① (2)0.059 6 (3)生成相同体积的CO2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KMnO4溶液颜色变化的程度) (4)该反应放热
解析 (1)实验①和②中,KMnO4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均相同,但H2C2O4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②中草酸的浓度大于①中草酸的浓度,所以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②>①。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标准状况下2.24 mL CO2(即1×10-4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消耗的MnO为2×10-5 mol,原有MnO的物质的量为0.003 mol,则在2 min末,剩余的MnO的物质的量为2.98×10-3 mol,c(MnO)==0.059 6 mol·L-1。(4)反应开始后反应速率增大,可能的原因除了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外,还可能是由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