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练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辽海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水墨练习》,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内容,本课让学生初次认识中国画,了解水墨的情趣,学会基本的用笔用墨。在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中国画,本课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用浅显易懂的范例教学让学生对水墨的运用有所了解,对国画的工具有亲身体验。消除学生对中国画的畏难情绪,产生兴趣并尝试创作。
三、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以范画及演示的形式,使同学对国画中的笔墨有直接感受。
(2)、学生作业,鼓励学生大胆 运用笔墨技法,不求形似,但求变现出笔墨的意趣。
2、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历史的印痕,如何体会国画中托物言志诗书画结合的中国文化尤为重要。
(2)、诗与画结合是中国画的一个主要特征,画家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赋予笔墨新的意韵和生命力,并给观众以画外的余想与回味。
(3)、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2、难点: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进行创作。
五、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宣纸、墨水、颜料、示范画、小礼品
六、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
学生上课前先观看《中国文房四宝》引起对笔墨的兴趣及敬畏,学生先陷入对中国画的敬畏之情,通过文房四宝。引出课题《水墨练习》。(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中国画的笔法
对毛笔的观察,引出中国画的笔意,书上的用笔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介绍分析正锋、侧锋、逆锋、托笔的用笔介绍(边介绍边示范)
并且画出示范画《荷花图》的叶子,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
学生练习:拿起笔体会用笔的变化。
活动3【活动】中国画的墨法
笔墨笔墨,有笔就有墨,那中国画中,墨色我们又分几种呢?这些墨色又是怎样区分的?
是不是越多水越淡呢?
毛笔水分太多我们怎么办?
引起思考过程中,提出浓墨干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淡墨湿笔
在一张作品中去寻找它的用墨变化,思考为什么这么画?
体现虚实远近的层次感
学生活动:提笔感受墨色的变化
活动4【活动】去繁就简、传神写照
赏析《双鸡图》用笔用墨的特点,在引出是为什么这样画?几大笔的勾勒就变成栩栩如生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再赏析齐白石的《虾》也体现了用去繁就简、传神写照的特点。 既然是去繁就简,请同学猜测我画的是什么?
猜对的同学(送出礼物)
完成我的示范画,添上荷花和荷叶杆。
活动5【活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那我的画画完了吗?题字、盖章
引出诗书画印的画法
赏析徐渭《墨葡萄图》,以及他的诗句,张大千《荷花图》引出他故事。都体现出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意境
对比我画的《莲花图》并说出我画的理由。
活动6【活动】欣赏
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中国画传统艺术的了解,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学生审美素质
活动7【活动】学生创作
学生创作、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结束语。
七、板书
水墨练习
去繁就简、传神写照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八、设计意图
本课采用老师示范、学生赏析、学生创作的方式进行,分为几个活动把整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水墨画的用笔用墨变化,更深层次了解一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名族荣誉感、自豪感。
九、教学评价
通过视频,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课堂氛围,在通过示范及赏析,学生练习,学生对知识的层层深入,把学生带入到国画水墨练习的新高度。活动互动多,学生相应积极,课堂氛围浓厚。
十、教学扩展
把国画带入到瓷器、家具、服饰、生活用品。扩展了对国画躺在宣纸上固有思维。学生意识到国画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深入我们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