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变化的汉字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凭借象形文字的图形趣味性及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性入手,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的线条表达和概括事物的特征,是提升学生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的新课型,也是发挥和体验线条造型语言魅力的创新实践活动课。教材从奔腾的骏马着手,以“马”字的甲骨文、纂书、楷书示例,简要介绍中国文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从中体验文字与图形之间复杂而具有神奇魅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象形文字的来由以及他们与绘画的联系。
2.尝试运用线条描绘一些简单的事物外形。
3.感受象形文的变化之美,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和了解象形文字的来由以及他们与绘画的联系。
2.尝试运用线条描绘一些简单的事物外形。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线条描绘一些简单的事物外形。
教学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图形演变文字过程的理解,让他们发现象形文字与图形的关系重,点放在对线条勾画事物后的概括简化上。教学环节从介绍文字的起源入手,从结绳记事到画图文字,再演变成具有视觉意义的固定文字。
教学方法:
故事欣赏法(文字起源),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字”的视频动画、仓颉造字故事视频、PPT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
绘画纸、卡纸、刮画纸、砂纸、勾线笔或油画棒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动画)
许多事物都可以用线条来表达。我们的祖先就曾用线条将文字刻在龟甲上,这些文字看起来就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
揭示课题:(板书)有趣的图形
二、感知线条表达效果
1、欣赏文字的产生过程。
(视频展示仓颉造字的过程)
2、课件出示象形文字图片。
3、从奔腾的骏马着手,以“马”字的甲骨文、纂书、楷书示例,简要介绍中国文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从中体验文字与图
形之间复杂而具有神奇魅力的关系,
初步感知解象形文字的来由以及他
们与绘画的联系。
3、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象形字。
指认一下十二生肖的象形字,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气氛。
4、出示鱼的卡通图片,学生快速画出最简单的鱼的形象
教师示范,怎样把一个复杂的物体简单概括的画出来,以鸡为例示范:
欣赏一些艺术家的抽象图形美作品,在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课本21页的”学习活动” 。
三、学习活动
试着用线条描绘一个你喜欢的事物,并不断概括,看看最后是什么效果。
1.学生开始构图,并不断概括。
2.教师巡视并指导。
3.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心得。
4.作业展示。
5.师生集体评议。
四、知识拓展
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是鲜明反映我国民间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理特征、审美特征和价值观的一种民俗文化。其具有独特的基本语言符号和南秀北犷的艺术风格,质朴、理想、吉祥、浪漫,造型简化、夸张,生动传神,富有情趣。其表现形式和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象形文字的来由以及他们与绘画的联系。初步学会了运用线条描绘一些简单的事物外形的方法,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树立报效主国的远大理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