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2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20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10:5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新中国代表乔冠华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驱蒋迎毛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大国担当
——全方位外交

打破坚冰
——中美、中日建交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7课
驱蒋迎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旗帜
当时的联合国被美国等国家操纵,支持蒋介石集团,敌视新中国,而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
为什么不说中国加入联合国?
为什么还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当时新中国为什么没能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
探究:阅读课本85页,
思考下列问题
当时占据席位的是已经败退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本就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驱蒋迎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一: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4、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探究: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P86问题思考)
材料二:随着亚非拉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总数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有人曾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材料三:
2、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支持
3、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驱蒋迎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影响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1)敌对状态: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的措施。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中美关系变化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材料一: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讲话
材料二:1969 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主张利用世界上各种相互斗争的力量的对立,以维持均势,从而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他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来抗衡苏联……从中国方面来看,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重兵……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同时,为了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为了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希望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探究:中美双方互相调整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一)从中国的角度看:
(二)从美国的角度看:
国家利益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了两国共同的要求。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2)中苏关系恶化。
(3)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1)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2)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军事
和经济实力受到削弱。
(3)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1、中美关系变化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1) 契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4月)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随行记者抵达北京,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
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游览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二)试探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目的: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
性质: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环节。
细节:基辛格装病,秘密飞北京。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
材料: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在基辛格结束访华几天后,7月15号,尼克松发表公开讲话:明年访华。此言一出,全世界震惊。于是,一些同中国关系犹豫不定的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态度。
——《1971重返联合国》第一集:世界需要中国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三)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尼克松成为第一个踏上新中国土地的美国总统。
中美敌对状态的时代结束了,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方声明:
美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三)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
台湾问题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四)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
第五单元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的政治前提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1.4
1971.7
1972
1979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交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1949.10
敌对状态
首先,中美建交……使中国争取和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有利于长期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成为可能。
第二,中美建交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和演变……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地缘战略博弈的结局。
第三,中美建交为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事务提供了机遇。
总而言之……中美在既合作又竞争的过程中,各自获得了重大的经济与安全红利,同时也拓宽了双方的和平共处之道。中美双方共同为地区局势稳定,为全球和平发展事业做出了独特贡献。
——《中美关系四十年:回顾与前瞻 》
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 正式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关系变化
影响: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49-2008年,中国新增建交国数变化示意图
打破坚冰——中美、中日建交

大国担当——全方位外交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外交成就:
“一带一路”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会议等
影响: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了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拓展
国家实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外交事业的发展
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全方位外交
时间:
背景: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与国际形势的变化
过程
1971年,基辛格访华
背景: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建交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外交布局:
影响:
中国国际地位……,成为维护……的坚定力量
新中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
1971年,第26届联大
中国综合国力;外交政策;友好国家支持……
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