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我在这头
品诗读史,记住乡愁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了解两岸分离产生的原因,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史实;
2、掌握“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两岸三通以及习近平会见马英九史实及其意义;
3、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目标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与回归:
溯源“乡愁”——一衣带水两相隔
三国
隋
元
1662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隋炀帝派人到达琉球
在琉球设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一次分离和回归
1684年
1885年
1895-1945
清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设立台湾省
日占台湾 ——第二次分离和回归
1、1949年,蒋介石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失利后,国民党退守台湾。
1、台湾和大陆第三次分离是什么战争造成的?
2、与港澳问题相比,台湾问题的性质有何不同?
2、台湾问题是人民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是祖国内部问题,任何外国势力不得干涉。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__________
第三次分离和回归
材料一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国民党蒋氏集团退台湾之初,……就提出了“反攻大陆”的政策。……随后不久蒋介石又发表《告全国同胞书》进一步提出了“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复辟目标。国民党“八大”将“反攻大陆”的口号改为“反共复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两岸对峙的局面: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边界酒店
郑愁予
秋天的疆土,分界在同一个夕阳下
接壤处,默立些黄菊花
而他打远道来,清醒着喝酒
窗外是异国
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演变
时 间 人 物 政 策
新中国 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武装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反分裂国家法》
改变乡愁——海峡两岸促统一
改变乡愁——海峡两岸促统一
大陆
台湾
1979
停止炮轰金门和马祖
(关系缓和)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7
1990
1991
1992
1993
2015
2005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隔绝)
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
会谈
胡锦涛会见连战
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2008
两岸实现“三通”
达成“九
二共识”
翻开两岸关系
历史性的一页
到家了
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母子再度团聚
政治经济对话
历史性的握手
两岸实现“三通”
汪辜会谈
历史性的握手
经济文化交流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华硕电脑
经济合作
记住乡愁——同根同祖待团圆
材料一 1990年9月,李登辉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之后,他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鼓吹“两国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曾经指出,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没有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就不会有台湾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直接影响到台湾局势的发展。
当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005年,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国家有态度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王毅部长正告美方,不要误判14亿
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坚决拥护祖国的统一,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本领。
青少年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什么?
结论: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少年有担当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我在这头
海峡两岸的交往
感受乡愁—母子分离齐悲痛
溯源乡愁—一衣带水两相隔
改变乡愁—海峡两岸促统一
记住乡愁—同根同祖待团圆
课堂小结: